做一个「随心所欲主义者」:享受在生活里跑题。

欢迎回到Blake有问题。假期过后,我想更新一期关于「跑题」的聊天。起因是,由于我随心所欲地办了一个失眠活动,机缘巧合认识了另外一位播客主 Banster。 他的播客名叫「漩涡派对」,每一期会用权力的视角,去探讨生活中的问题。 作为一名国际政治的学生,他探讨的许多问题正中我的兴趣。从「一座城市道路的宽窄对城市发展产生的影响」,到「到底什么是意识形态」。 后来我发现,他的播客都是在忙碌的实习生活里挤着时间做出来的,以及笔记本电脑里还躺着几十个未完成的选题。 在以「累」为主线的时代,我好奇他是怎么保存自己生活的能量的,又是怎样以规律的形式花费它,以更深入的思考为动机,慢慢经营一档播客,并获得了一万的受众。 节目播出的时候,他已经离开广州,前往下一座城市。作为一个「随心所欲主义者」,我开玩笑他将非常习惯当代的游牧生活,在不同城市中穿梭、游荡、经历。 欢迎大家关注订阅他的播客「漩涡派对」。 - 嘉宾:Banster 主播:Blake 制作:左右 - BGM Kraffa - Ther いろのみ,Haruka Nakamura - 日向 Bucky Pizzarelli - My Ideal MUSE XHIRO - last Colbie Caillat - Bubbly - 微信公众号/微博:@我要WhatYouNeed 个人短视频创作账号/微博:@Blake立刻出门 商务联系:whatyouneedoffice 本播客是 @我要WhatYouNeed 旗下播客。也欢迎你关注我们团队的其他播客。不把天聊si 面红耳赤 说说罢了

56分钟
1k+
2周前

Vol.227|人即自由:你可以脆弱,也可以随时搭建生活|嘉宾:刘擎

“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 1980年5月,《中国青年》杂志发表了一封署名潘晓的来信,其中吐露的彷徨、苦闷、迷惘和怀疑,一下子击中了刚刚经历巨变的亿万青年的心,它在数月内相继引发6万封来信,掀起了一场人生观讨论的大潮。站在45年后的今天来看,潘晓来信中所诉说的苦闷依然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归结起来主要是两个字——虚无。 潘晓来信诉说的青年苦闷与当下社会的焦虑迷惘情绪为什么如此有共性?当社会承诺的“努力即回报”默默失效,当个体主义所馈赠的自由演化为不确定的风险和虚无的重负,我们是否还能充盈自己、迈向“实心”?在本期节目中,我们邀请到大观学者、华东师范大学刘擎教授,从他所亲历的潘晓来信谈起,聊聊跟随时代演变的“空心”与“脆皮”,聊聊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与弗洛姆的“占有还是存在”。 本期节目为企划#实心青年请就位#系列节目之一,感谢中国平安对本期节目的特别支持。海德格尔说,人不自由时不满,人自由时恐慌。但自由之后的“空心”,也许不是问题,而是“实心”的起点。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嘉宾:刘擎,大观学者,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 【收听指南】 诊断:现代人的“空心”与“脆皮” 03:00 《潘晓来信》:1980年代青年的迷惘 06:23 讨论主题: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 09:18 社会倡导的价值观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12:34 敏感虚弱和文明发展,其实一体两面 19:38 “努力未必有回报”,年轻人开始求“稳” 22:37 个体主义带来自由,信仰缺失倒向虚无 26:04 形而上的问题曾被掩盖,而未被解决 克服:确立自我,走出“虚无” 31:23 萨特的存在主义与现代人的自由重负 37:27 “空心”不能靠思辨解决,但并非无解 40:06 中西方历史上两次标志性的思想转向 44:10 本真性的追求:回归内心、确立自我 47:40 人们过去不知道有多种合理的价值观 54:13 比起单纯“占有”,更重要的是去存在 实践:走向“实心”,自由绽放自己的存在 58:20 李娟,守护“劳动和写作一体”的自由 01:04:39 阎鹤祥,追寻“跟世界贴着”的自由 01:10:23 费宇,选择“身体重心灵轻”的自由 01:13:18 我们都值得拥有更多“实心”的时刻 【工具箱】 本期提到的历史人物:马丁·路德 (Martin Luther)|王阳明|朱熹|查尔斯·泰勒(Charles Taylor)|裴多菲·山陀尔 (Petőfi Sándor)|殷夫|格奥尔格·齐美尔(Georg Simmel)|约翰·罗尔斯(John Bordley Rawls)|艾瑞克·弗洛姆 (Erich Fromm) 【小助手】 五四青年节,中国平安携手小宇宙App,共同呈现内容企划#实心青年请就位#。作为中国领先的综合金融集团,中国平安始终关注并陪伴青年成长,提供“保险、医疗、金融、养老”在内的全方位服务,为年轻人构建省心、省时、省钱的生活支持系统。用实心的选择回应现实的复杂,稳稳托住生活的每一步。本次企划将为听众提供关于「实心青年」的样本合辑与行动指南,愿每一个年轻人都能掌握生活主动权,在稳定的精神内核与扎实的现实支点下,追求「实心」人生,成为「实心青年」。 关于节目中所提到的“平安添瑞·安有护”保险+服务解决方案,你可以通过「平安金管家」App或点击这里了解更多详情。 【关于我们】 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思考。「东腔西调」是一档由大观天下志制作播出的轻文化播客,每周五更新,不定期加更,感谢你的收听。你可以在喜马拉雅、小宇宙、网易云音乐、QQ音乐、苹果播客、36氪、三联中读等各平台关注我们。欢迎多多留言评论,我们真诚感谢所有反馈,同时也期待更多脑洞。 公众号:东腔西调 听友群:添加小助手eidos000(备注「播客」)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77分钟
16w+
2周前

91.当欲望远远大于能力,永不服输或许是「嗜赌成瘾」

敢于「收手」,做一个「鼓掌」的人也很快乐。 【本期内容】 01:00 95后妈妈经营亲密关系的经验 02:40 读博「应激状态」带来创伤 04:30 如果有价值了,就不需要「情绪价值」了 08:00 结婚对读博的影响?正向 or 负向? 10:40 爱是「用心」两个字 14:20 爱是「尊重」对方的选择 15:55 爱是按照自己的「心」去生活,不逃避 18:00 生活的「智慧」不受「职位」高低影响 19:20 义务教育下,那个闪闪发光的「生活废人」 21:35 读博+带娃,如何平衡好学业和生活? 23:35 如何区别「接受」与「躺平」?活成风暴眼 25:28 学会接受自己的「上限」有限 26:41 当欲望远大于能力,永不服输是一种「嗜赌」 30:00 独立自主 vs 依恋家庭,是「没有高低」的两种生存方式 33:00 竟然有坚定「鸡娃」的妈妈 35:35 那些站在「暗黑」悬崖边的时候,把你拽回来的人是谁? 【本期嘉宾】 壮壮,985在读博士,estj 【本期音乐】 # 片头曲 胡小鸥 - 欢游 # 片尾曲 GONTITI - 僕は帰ろう 【关于我们】 熊猫坦谈是一档治愈类节目,目前在小宇宙、苹果podcast、豆瓣和喜马拉雅等平台进行更新。欢迎大家多多支持,觉得还不错可以订阅和转发😙,你们的支持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合作联系:小红书@胡桃Tao @好一碗大大的云吞面

37分钟
99+
2周前

E107.看财报的境界:魔鬼在细节,功夫在诗外

🎤本期嘉宾: 张新民|著有《从报表看企业》等系列书籍,主编的《财务报表分析》已成为分析我国企业财务报表的首选工具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原副校长,长期致力于我国企业财报分析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创立了战略视角的财报分析框架。 ⏯️本期简介: 本期嘉宾又是我 dream list 上的一位,张新民老师,我相信国内的基本面投资爱好者应该很多人都对张老师不陌生,甚至很多人的财报入门都是跟着张老师学的,比如我。 财报是一种结构化的语言,枯燥无味,尽管如今有很多数据可视化软件都能帮我们预处理,方便了不少。 但正如本期节目标题所言,同样是看折柱饼图、桑基图,同样是看某个财务指标,要想真正品出财报数据里的那些信息,其实有很多诗外的功夫要做,才能看山还是山。 我不直到怎么形容那种感觉,但相信大家听完节目会明白我的意思,看财报真的不是看看同比和是否超预期这么简单。 唯一让我感到遗憾的是,这期我本想大聊特聊,好好录它几个小时,但是张老师临时出差要赶飞机,时间所限,并不过瘾,我会找机会争取再录一期长的。 另外,聊财报话题,不可避免地要提到很多具体的公司,为了收听体验,本期并没有哔掉任何一家公司的名字,但我要提醒大家: ⚠️节目所提到的任何具体公司仅作举例之用,以交流嘉宾和主播个人想法和分享知识为目的,完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参考。请读者注意判断其中风险,结合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独立思考,谨慎决策。your money your decision. 依据或使用本播客内容所造成的后果由您独自承担。 欢迎收听本期节目。 🎯时间轴: 00:17 如果一家企业的全貌是一个完整的拼图的话,财报这件事它大概占比是多少? 07:28 两个案例感受一些财务指标的荒唐 12:46 先事实求是,具体公司具体分析,再去谈财务指标 14:54 就连最基本的「营业利润」,都泛化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了 17:27 把看财报和看企业结合起来🚩 19:24 财务是标量,战略是矢量🚩 资产负债表是战略结构图,利润表是战略年内的执行计划图 25:47 财报和投资之间的关系🚩 有效的排雷项,以及看到企业的实质 32:37 很多学财会的人根本看不懂财报 37:10 看财报就是看企业的体检报告 39:09 资产负债表🚩 左边是管理:战略资源配置,商业模式 右边是治理:股东之间的关系,债权人之间的关系 43:35 人的随机性和蛛丝马迹 49:32 寒武纪的例子 52:44 提纲挈领地唠唠三张表🚩⭐️ 1:03:32 看报表的境界:格局和系统性 1:06:46 聊聊三本财报著作 📁本期内容相关资料: * 张老师的三本财报著作—《从报表看企业》《财报掘金》《中小企业财务报表分析》 🎬后期制作、声音设计:Dong 📣 欢迎关注@老钱日日谈 ,如果播客没听够,可以来公众号找我玩,这边的更新频率会高一些。 也欢迎大家来🪐知识星球找我玩,这里是我自己学习的输入笔记,也是听友群。

73分钟
44k+
2周前

Ep74 上野千鹤子之于我,也许就像Incel之于Jamie

这期我们围绕Netflix近期爆火的英剧Adolescence(《混沌少年时》)展开对谈。故事从一个13岁的男孩Jamie因涉嫌谋杀被带走开始,随着一镜到底的镜头推进,我们进入了一户家庭的崩塌现场,也撞见了整个社会对青少年的集体失语。 这个剧的一个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唤起那些在生活中逐渐消失的、青少年与成人的对话,让彼此不加保留地沟通不同代际之间的想法。于是,我请来了几位直面鸿沟青年剧团的青年人和抓马教育的家长林宇,一起聊聊:这部剧为什么让我们不安? 我们一起聊了聊:为什么霸凌两个字,似乎都无法描述当下学校内外青少年经历的复杂状况?当女生集体谈论“雌竞”,当男生陷入“Manosphere”,当青年人开始厌男或厌女——我们到底理解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其实对性别的厌恶或仇恨,归根结底还是物种的自噬,也许背后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厌己。萌萌说,上野千鹤子之于我,也许就像Incel理论之于Jamie。我真佩服她的自我意识,那种既渴望理解又无从靠近的孤岛感,其实我们都曾有过,但又没有他们今天经历的如此复杂。 在讨论中,我们谈到了精装朋友圈里的青少年、被反噬的“施害者”、突然在车里对我进行性教育的爸爸、以及他们如何看待性、性别和性教育。我想,技术、性别、暴力、算法、认同——我们是不是每个人都在这个系统里?既不是局外人,也不再只是是局内人。《混沌少年时》提出的问题,不再是一个人的崩溃,是一个系统的溃败,我们还能把责任推给谁?作为成年人,我们是否彻底地让青少年对我们失望?希望这期节目,能给你一些思考。 ——曹曦 跳转收听青年剧团往期节目▽ #28 我屏蔽了所有成年人 #37 心大是活在世上的绝技 #58 把青春期的刻板印象一网打尽 #63 同学撕了我的作业,老师让我忍忍 Shownotes 所有人都参与其中,还是霸凌么? 这是一群被反噬的青少年 厌男的情绪是怎么产生的? Manosphere、雌竞、超雄是什么? 学校里的女生如何看待男生? 技术和互联网对自我的认知产生了什么影响? 我的性别认同是“沃尔玛购物袋” 爸爸突然在车里开始对我进行性教育 如果我是同性恋…… 精装朋友圈的青少年 本期主播 曹曦 | 编剧、导演、戏剧导师 林宇|抓马教育家长 直面鸿沟青年剧团成员|侯景宸、张紫含、张若蘅 延伸信息 Adolescence《混沌少年时》 2025年3月在Netflix上线播出的英剧。剧集围绕一桩少年谋杀案展开,在英国的一个小镇上,一个来自普通善良家庭的、看似十分“好”的男孩Jamie用刀捅死了他同班的一位女生。这个只有4集篇幅的迷你剧并没有详尽还原案件经过,而是分别从学校、家庭、Jamie被拘后与心理学家的对话三个角度,描绘了男孩生活的环境和对他的影响。剧集一经播出,就立刻登上Netflix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收视率第一的位置。在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也称自己在带着两个孩子追剧。该剧的讨论度更是直接推动英国中小学校开设反厌女课程,引导孩子“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表达和理解界限,应对失望情绪,关注自己和他人的需求及喜好”。 Manosphere Manosphere(男性圈)是由各种网站、博客和在线论坛组成的集合,它们宣扬男子气概、厌女症,并反对女权主义。男性圈源自20 世纪70-80 年代的男性解放运动,该运动始于对传统男性性别角色局限性的批判。然而,这场运动逐渐开始将男性的问题归咎于女权主义,他们普遍认为,由于女权主义的影响,社会对男性存在偏见,而女权主义者宣扬厌男症(misandry,对男性的仇恨)。接受这些想法被描述为“服用红色药丸”,这是借用自电影《黑客帝国》的比喻。媒体学者黛比·金(Debbie Ging) 认为,互联网的发展助长了“恶毒的”反女权主义、厌女症以及相关暴力言论的传播。该运动的主要人物包含各种社交媒体影响者,其中在《混沌少年时》中多次提到的网红“硬汉”Andrew Tate是最臭名昭著的人物之一。 △电影《黑客帝国》(图源:豆瓣) 替罪羊理论 替罪羊理论(Scapegoat theory)由法国著名哲学家勒内.吉拉尔所提出,指一种对由挫折引起侵犯时转移攻击目标的现象。一般来说,人们遇到挫折所产生的侵犯行为会指向挫折制造者,但如果人们无法对这些制造者进行还击,他们就会将这种侵犯行为转移到某个人或者某件事上。替罪羊往往是一个弱者。这种目标转移在于寻找一个替代者以满足自己的防卫侵犯,消除挫折或烦恼。 FtG直面鸿沟青年剧团 抓马直面鸿沟青年剧团是一群生活在北京的12-17岁的青少年组成的戏剧团体,该剧团的前身是抓马.少年剧场,自2012年起,每年创编一部描述中国儿童和青少年当下状态和心境的剧场作品。剧团的代表作包括《麦克白》(2019-2020年)《我们(或个人问题)》(2021)《醒醒,该起来了》(2023)以及《风暴之眼》(2024)。 青年剧团2025年的最新作品《狂_人日记》以“记忆与自我觉醒”为核心主题,通过“狂人”这一角色的内心独白和与社会的冲突,展现当代青少年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压力与困惑,旨在反思“正常”与“异类”的模糊界限。该剧将于2025年6月7-8日在北京鼓楼西剧场上演。 《我是谁?》 抓马.少年剧场的第18部作品,由一群8-13岁的孩子集体创编,聚焦社交媒体对于青少年的影响,还原“被手机绑架的一代”的真实困境。作品深度聚焦青少年心理成长,直击青少年身份认同焦虑、校园霸凌、家庭沟通困境,揭开社交媒体对心理健康的隐形伤害。该剧将于2025年5月17-18日在北京鼓楼西剧场上演。 后期丨曹曦 编辑丨海星 音乐丨‍Fragility by Michael FK

71分钟
99+
2周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