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重塑酒桌文化,与其被动接受酒桌规则,不如主动创造新玩法。有人发起创意酒局,用果汁、气泡水代替烈酒,周末的聚会变成了微醺下午茶,三五好友一支粉红起泡酒,配上精致的小食,边品边聊生活和理想。 从不会喝就是不给面子,到会喝更要懂得节制,从感情深一口闷,到举杯交心更重要,现在的年轻人用实际行动证明:真正的酒桌文化,不在于你到底能够喝多少,而在于你能让这顿饭局变得多有意思。
5月3日,一年一度的"投资界春晚"——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在美国奥马哈如期召开。 94岁的“股神”巴菲特在大会上宣布,他计划在年底退休,这一消息震惊了在场的股东。 一个没有“股神”的时代即将到来。 资本市场如果有神话、有传奇、有常青树,那么一定是巴菲特。在近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里,他将财富雪球越滚越大,创下了一个个增长奇迹;在美国对外关税政策冲击全球经济,对内政策抬升美国衰退预期之际,伯克希尔哈撒韦逆势增长,巴菲特也“独善其身”,成为是目前华尔街唯一一位没有亏损的主要投资者。 今年恰逢巴菲特收购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60周年,作为全球知名的投资集团,其投资决策一直是市场的风向标。而巴菲特看待世界、看待钱的底层逻辑,在一个动荡时代,或许更值得我们钻研。 漫长的投资生涯中,他多次在市场最黑暗的时刻逆势而行,取得了惊人的成功。 不是靠运气,也不是靠内幕消息,而是靠他一贯的本事:在杂音中看懂真正有用的信息。 美股震荡、通胀反复、地缘冲突升级,面对混沌,巴菲特在股东大会上,说了一句话:“我们还没有看到真正的机会。” 不是恐惧,不是迟疑,而是极度清醒的等待。 你也许会好奇:他究竟在等什么?巨额现金储备剑指何方?为何押注日本50年? 大幅跑赢标普500,巴菲特如何应对关税冲击? 动荡时代,价值投资如何实践?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两位嘉宾,他们将用全球投资视野和 20 多年的实战经验,和我们一起分享、解读巴菲特的最新投资智慧。 【私享会号外】 知识圈子 中信书院·知本论已在小鹅通开设“私享会”知识圈,我们将在圈子内分享精华内容,包含:导读图表、播客学习笔记(非AI生成)、访谈手记以及中信书院APP延伸阅读推荐。此外,我们还将不定期邀请知本论重磅嘉宾“空降”圈子与大家互动。 参会席位 每月精选知本论节目录制场次,以线上录制+私享会的形式对会员开放,成为中信书院APP会员,即可与重磅嘉宾闭门深度交流。 加入方式 订阅中信书院APP信享会员或睿读会员年卡后,扫码添加中信书院会员小助手微信,即可进入私享会圈子、预约知本论播客的线上私享会席位。 拉至文末,可扫码加入知本论听友群。 【本期嘉宾】 戚克栴 望华联合董事长、首席投资官 前中金公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 付蓓佳 中欧基金基金经理 【本期主播】 孙冰洁 中信书院主播 【你将听到】 00:00-02:15 | 开场:“股神”的最后一战:巴菲特宣布退休 * 焦点:巴菲特在股东大会宣布“年底退休”引发震动 * 亮点:伯克希尔哈撒韦逆势跑赢标普500,“股神”如何应对关税冲击与市场波动? 02:15-09:38 | 逆势增长密码:减持美股与现金储备策略 * 核心:巴菲特为何大幅减持苹果、银行股?揭秘“巴菲特指标”预警市场过热,现金储备达历史高位(3342亿美元)。 * 美债短债配置逻辑——规避长期通胀风险,锁定3-5%稳定收益,印证“现金是氧气”的投资哲学。 09:38-18:44 | 价值投资内核:现金流为王与安全边际 * 本质:巴菲特定义投资为“现金→更多现金”,聚焦消费(可口可乐)、能源(铁路)等现金流刚性行业,拒绝AI等高估值赛道。 * 案例对比:科技股资本开支侵蚀利润 vs. 红利资产稳定回报,解析“别人恐惧我贪婪”的逆向投资逻辑。 18:44-26:01 | 历史镜鉴:20年等待日本市场的价值回归 * 转折点:1998年首次关注日本,2019年发行日元债布局,ROE修复至10%+、股息率5%+的商社股成核心标的。 * 策略启示:汇率对冲+低息融资套利,等待“估值陷阱”变“价值洼地”,诠释长期主义者的耐心。 26:01-35:01 | 市场变局应对:三条主线与未来战场 三大方向: * 红利资产:全球高通胀下,日本商社、美股能源股持续受捧; * AI革命:警惕科技股泡沫,聚焦算力基建而非概念炒作; * 实物资产:黄金、有色金属对冲货币贬值风险。 * * 风险预警:消费板块承压(美国超额储蓄耗尽)、供应链重构冲击全球化企业。 35:01-41:41 | 现金流信仰:与宏观周期共舞的艺术 * 哲学思辨:芒格“用合理价格买好公司” vs. 巴菲特“安全边际优先”,探讨估值与成长的平衡术。 * 实战工具:DCF模型拆解日股价值,ROIC指标筛选隐形冠军,普通投资者如何复制“20个打孔卡”策略。 41:41-51:49 | 港股启示录:估值修复与结构性机会 * 困境反转:互联网龙头盈利韧性显现,政策监管趋缓+AI布局打开想象空间,但流动性隐忧仍存。 * 选股原则:规避“孤儿股”,聚焦万亿市值龙头,股息率>5%+回购力度强的标的更具确定性。 51:49-01:11:06 | 致投资者的信:时间的朋友与认知边界 底层逻辑: * 普通人策略:100-年龄法则配置权益与债券,分散投资对抗波动; * 专业进阶:杠铃策略(红利+成长)平衡收益与回撤,善用大类资产配置降低久期风险。 * 经典语录:“等待知更鸟报春,春天可能已结束”——逆向思维决定投资成败。 【延伸阅读】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巴菲特传》 《芒格之道》 【制作团队 】 出品人:朱虹 本期策划:姜艺萍 孙冰洁 岳嘉 后期制作:筝源华夏 视觉设计:赵妍 运营推广:孙冰洁 李思达 【在这里找到我们】 欢迎在小宇宙、中信书院app以及其他播客平台收听「知本论」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下载中信书院app 关注视频号“中信书院”参与互动 关注微信公众号“中信书院”私信或留言。 附:知本论听友群二维码 ✨【商务合作/嘉宾推荐】 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声明】 本节目由中信书院出品,内容涉及观点仅代表个人立场,不作为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大家独立思考,谨慎决策。对依据或使用本播客内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主播及节目嘉宾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法律责任。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转载或部分转载、发表及引用本播客任何内容。
残酷的战争与伟大的文学总是相伴相生。当战争来临,我们总是期待着文学能给出自己的回应。如今俄乌战争仍在持续,面对持续不断的惨烈战事,文学又能做什么?乌克兰作家库尔科夫用《灰蜜蜂》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灰蜜蜂》跳出了这种非黑即白的叙事,将关注重点转向了位于交战双方控制区之间的"灰色地带",以及身处其中的顿巴斯平民的生活。它既是对当下正在发生的俄乌战争的真实写照,也反映了处在战争中的普通人的真实心态。 但战争永远没有文学如此简单。尽管在际社会上不断为乌克兰发声,库尔科夫在乌克兰的处境却异常尴尬。这位坚持用俄语写作的作家,被部分同胞视作文化叛徒。俄语文学本身,也沦为战争双方角力的特殊战场。 本期节目我们从库尔科夫的《灰蜜蜂》切入,看看文学如何展示这场正在进行的俄乌战争,同时也看看书里书外,文学和战争的复杂关系。 嘉宾: 昧拾金公爵 俄罗斯文史译者,自由撰稿人 黄哲成 有趣而无用的人做着有趣而无用的事 豆瓣 @hzcneo 安德烈·库尔科夫 时间轴: 00:03:29 《灰蜜蜂》故事的发生地顿巴斯地区的历史 00:09:17 2014年顿巴斯战争爆发的原因 00:19:44 《灰蜜蜂》中灰色地带与顿巴斯的关系 00:22:15 当前战争前线普通人的生存状态 00:28:35 顿巴斯地区普通人对战争的看法 00:33:53 现代战争形态变化对文学写作的影响 00:38:19 库尔科夫在乌克兰处境尴尬的原因 00:47:35 库尔科夫对自身处境的态度 00:48:41 俄乌战争后俄罗斯文化在乌克兰的处境 00:51:28 俄罗斯文化中的文学中心主义 00:55:26 乌克兰难民对摩尔多瓦俄语文化复兴的作用 00:59:03 乌克兰文坛对俄乌战争的文学呈现 01:03:38 俄罗斯文化界对俄乌战争的态度 等客:那些如今仍然生活在战争前线的普通人 涉及作品: 安德烈·库尔科夫《灰蜜蜂》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雷马克《西线无战事》 瓦西里·格罗斯曼《生活与命运》 塞尔希·扎丹《孤儿院》 薇拉·帕夫洛娃《接触线》 伊万·菲利波夫《老鼠》 《艺术家反抗克里姆林》画册 塞尔希·扎丹《孤儿院》 薇拉·帕夫洛娃的反战诗集《接触线》 伊万·菲利波夫的小说《老鼠》 《艺术家反抗克里姆林》画册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Жадан і Собаки – Мальви (Офіційне відео) 中插:Пиріг - Гаї шумлять 结尾:Один в каное - У мене немає дому Odyn v kanoe - I have no home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黄哲成 策划:黄哲成 剪辑:黄哲成 编辑:黄哲成
主播:潘采夫 嘉宾:刘晓蕾、杨早、庄秋水 在这期节目中,我们走进清代讽刺小说巅峰之作《儒林外史》,一起揭开那个时代士人的真实生活。节目以轻松却不失深度的方式,带你重温那些耳熟能详却总被误解的人物形象,细读“范进中举”“严监生临终不舍钥匙”等经典片段,解析作者吴敬梓如何用一支讽刺之笔,描绘士人阶层的虚伪与荒谬。 你将听到: 为什么《儒林外史》堪称士林的“照妖镜” 文人与官场的暧昧关系 小说背后的历史语境与现代启示 无论你是初读,还是多年之后重温,这期节目都将带来新的理解与共鸣。
对话嘉宾:朱昂 | 点拾投资 创始人 Hello 大家好,欢迎来到听懂涨声,我是天楠。 这些年,我在做一些财经内容访谈和创作的时候,经常会被问到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诞生不了巴菲特? 我始终觉得,这不能归结到一个人或者一个机构的能力和道德之上。 人不是孤立存在的,人是环境的反应器,要想理解人的行为,首先要理解人的处境。 而理解过去十几二十年中国公募基金发展历程和处境,就需要找到一个亲历者,能带我们重新复盘下当年发生了什么。 很幸运,这期节目我找到了点拾投资的朱昂总,和我们一起回到十年前那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 我们把过去十年那些重要的节点、基金产品的演变做了一次整体性的梳理。 希望这期节目,能给你带来收获。 时间轴: 00:03:00 2010-2015年:新兴产业投资热潮 * 这一时期市场上流行"一谈估值就笑了"的投资理念,基本面分析被忽视 * 许多年轻的80后基金经理开始崭露头角,他们对新兴产业和科技领域特别敏感 00:15:27 2015年:新兴产业泡沫崩溃 * 新兴产业泡沫见顶,传媒等行业开始长期"还债"阶段 * 很多在这一轮表现突出的基金经理选择转向私募市场,当时私募一个月净值甚至可能翻倍 00:31:55 2016年初:熔断与转折 * 2016年开年经历了两次熔断,市场在这个位置见底 * 投资风格开始从炒作概念转向关注基本面和价值投资 00:34:49 2016-2017年:价值投资崛起 * 棚改货币化政策带动了民营GDP增长,房地产产业链开始表现突出 * 价值投资机构表现突出,展现了穿越周期的能力 00:42:09 2019年:基金经理标签化 * 基金经理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标签,如价值型、消费型、科技型等 * 这种标签化旨在吸引符合特定风险收益特征的投资者 00:45:38 2020年:白马股盛宴 * 2020年出现了白马股的大牛市,核心资产持续上涨 * "集中买最好公司"的核心资产叙事盛行,海天味业等股票估值达到极高水平 00:53:55 2021年初:核心资产叙事的顶点 * 2021年春节前,全市场只买好公司、只买前100家公司的叙事达到顶点 * 春节后,这些核心资产开始大幅回调 00:56:24 2021-2022年:估值泡沫破灭 * 美联储开始加息,外资持有的高估值公司开始遭遇估值回归 * 核心资产叙事被打破,市场风格开始扭转 01:07:31 2023年:主动管理困境 * 2022年,主动权益类基金普遍跑输沪深300指数 * 市场开始讨论"主动管理不行"的叙事 很多人或许要说,我没有特别信任的基金经理,也不具备筛选主动基金经理的水平,又不希望把钱长期配置在波动率过大、估值可能过高的成长股之上,有没有什么好的思路?我的建议是可以关注下红利策略。特别是类似 红利低波50ETF、恒生红利和港股央企红利等产品。 * 红利低波50ETF (159547) * 恒生红利ETF (159726) * 港股央企红利ETF (513910) 首先是波动率小。 * 红利低波50ETF本身设计就兼顾了低波动和高股息 * 恒生红利和港股央企红利由于选股特点,波动幅度也较小 较小的波动性对于长期持有者来说,体验会更平稳,平稳才可能拿得住。 其次是股息率相对比较高 最后是估值优势,红利类ETF往往集中于价值型企业,估值水平普遍更具吸引力。 值得提醒大家的是,红利ETF与成长股基金的配置,展现出一定的互补性: * 风格互补:当市场偏好低估值价值股时,红利ETF往往表现出色;而成长股行情中,成长股基金能够贡献超额收益 * 周期对冲:两类资产在不同经济周期中表现各异,组合配置可平滑收益曲线 * 收益结构互补:红利ETF提供稳定分红,成长股基金提供资本增值 01:23:13 什么是优秀的基金经理? * 优秀基金经理的特点是在特定风格范围内保持一致性,而不是频繁转换投资风格 * 投资风格剧烈变化的基金经理可能难以在不同市场环境下保持稳定表现 01:28:38 基金经理评价方法 * 了解基金经理如何理解投资以及他们的成功案例可以判断其投资框架是否自洽 * 现在基金公司倾向让新基金经理先管理特定行业或风格的产品,而不是"全天候"基金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常常以为自己熟知那些波澜壮阔的故事和伟大的人物,然而,总有一些被遗忘的角落,藏着令人惊叹的真相。就像在一场看似平常的直播对话中,独立学者张笑宇带着我们穿越时空,揭开了一个个颠覆认知的历史谜团。 从“中国”名称背后隐藏的天文密码,到地理大发现与明朝改革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从郑成功家族那充满传奇色彩的跨国商业帝国,到“公司”这一概念在中国本土的古老起源……每一个故事都如同一颗璀璨的星星,在历史的夜空中闪烁着别样的光芒。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这些故事,踏上一段重新认识历史、感悟成长的奇妙之旅 【本期访谈内容概览】 00:07:57 从陶寺考古看“中国”概念的起源及理性内涵 00:22:02 地理大发现与明清历史关联及郑成功家族传奇 00:51:43 从吴秉剑等谈历史视角转变及新加坡博物馆见闻 01:00:37 上海徐家汇孤儿院与新加坡宝塔展的故事 01:05:15 南洋华人的“公司”传统与公共治理 01:13:07 从商业文明、增长模型等视角探讨中外历史发展及文化成因 【《技术与文明》在这里购买】 【欢迎关注我的视频号@李一诺Y.L】 如果你想第一时间听到我的访谈,欢迎关注我的视频号@李一诺Y.L,我会不定期跟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作者等进行直播对谈。 也欢迎你加入我的成长社群——(点击链接)诺言社区,可以看全部的直播回放。诺言社区已经7年了,里面有3万名来自全球113个国家527个城市不同行业的朋友们。是一个有趣有料的社区,期待你的加入。
每周六,周日复盘美股技术及宏观。了解更多财经信息,研报信息,交易逻辑,如内容引起您的共鸣,请订阅我们,以支持我们继续分析创作,谢谢你。 2025年一季度标普500财报季已进入中段,今天分享一下高盛2025年5月2日发布的关于标普500一季报的回顾与展望。 尽管盈利增长超预期,但企业普遍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表示担忧,尤其是关税政策和潜在的经济衰退风险。 本期内容: 主播 左兜儿 幕后制作 右兜 如需获得更多及时研报、英文原文,模型技术研报,模型交易日志,欢迎加入我的知识付费圈子,《图说市场美股圈》
分享一位小伙伴的私信留言,顺便更新一下我们的禅修八卦系列:如何从软柿子变得强势?人际关系中经常出现的欺负老实人的套路是“信息差+偷换概念”。寺院关于“随喜功德”有什么套路?为什么要警惕关于“困扰”的解释? 🌟【树洞留言】 小红书或微博“学魔法的美羊羊”私信。
妈呀,这个标题怎么像开会。(但并不是你想的那个样子的,虽然我再听一遍录音也许也觉得开头像开会。)我赎罪🧎🏻 这期节目想来想去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四月的某个晚上,好像有点被什么“工作热情”冲昏了头脑(主要是失眠),导致想了一下想做的主题和想说的话,信心满满觉得应该做,赶紧做,趁热做。所以,就有了五月的计划(其实还没想好聊什么片子),以及开通了一个个人邮箱,可以供大家跟我分享一些你喜欢的电影,或者你的日常或者困惑。 我那天是突然想起,刚做播客的时候,有得到共鸣的听友和我交上了朋友,也有人会在公众号的后台里跟我私信说一些自己的烦恼。我相信可能真的是因为,在现实中没有找到合适的出口而最终选择了“我”。 我只能说,这个大门是为你敞开的,除了“说”,我也会“听”。 欢迎写信给我。 邮箱以后我们都放在每期节目shownotes的结尾。 现在先说一遍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剩下的就是,听节目吧。这期节目又开始絮叨了,确实越来越像离退休人员了。( 啊,对了,记得听节目ED。 本期还提到的影视剧作品: 《走走停停》(2024) 《新龙门客栈》(1992) 《爱的暂停键》(2024)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2021) 《中国机长》(2019) 《中国医生》(2021) 《无间道》(2002) 《窃听风云》(2009) 《无双》(2018) 《我不是药神》(2018) 《明月几时有》(2017) 《东方华尔街》(2018) 《华尔街之狼》(2013) 《后宫·甄嬛传》(2011) 一些时间节点: 01:41 开头的特别鸣谢 03:45 五月份的节目规划 04:58 开通了一个个人邮箱,可以给我写信跟我聊天 07:48 稍微聊两句《敌》 09:23 《大风杀》:初始设定挺好,展开部没有展开 25:54 《水饺皇后》:虽然故事很平,但可能也只能这么写 43:20 《猎金游戏》:邱礼涛干行活干得真“行” 46:16 《独一无二》:对比一下《贝利叶一家》和《健听女孩》,改不好IP就别改,可以直接抄 72:52 《雷霆特工队*》:有笑有泪的合格爆米花电影 75:18 节目ED 如果你有任何想跟我说的,欢迎写信给我 我的邮箱地址是:[email protected]
一个十年的港漂 漂离香港后的回望 港味即是生活 。 在隔壁广东近观 共享语言的相似性 却是另一个世界 。 学不完的语气尾音 有点错位的无厘头 茶餐厅的汤意粉 九龙城的黑历史 …… 香港这片土地与我而言意味着什么? (哦,想起来十年前也拍了个小纪录片问这个问题) 【串台】 《不花钱唠嗑》 主播:李诺。 这是一档不设主题,不为输出,只为你可以畅快的倾诉的播客! 播客命名构想来自经典小品《钟点工》中的台词:有人花钱吃喝,有人花钱点歌,有人花钱美容,有人花钱按摩,今我雇个好活,有人花钱,雇我陪人儿唠嗑。 【预警】 九龙城寨和九龙寨城傻傻没分清 【录音坐标】 璞:温哥华 李诺:广州 【时间轴】 00:03:39 被香港的影响,先从吃说起 00:10:33 香港对自己的身份认同的影响 00:13:39 港式粤语的特别之处,学粤语的起因 00:20:40 懂粤语看港片真的是另一个世界 00:28:44 从港产片谈到港人的文化认同 00:35:45 香港的变与不变是坚守还是固执? 00:46:44 我们来看什么算是港式电影? 00:56:44 滤镜中的港风跟真实的生活没什么关系 00:58:34 香港人的一种坚韧和对自己城市的价值认同 【声音】 OP – Kowloon Hong Kong – Frances Yip ED – 花样的年华 – 周璇 BGM – Relaxing Jazz & Blue Musics – Hong Kong’s Night In the Mood for Love 花樣年華 – OST 【相关提及】 《破地狱》2024 《花样年华》2000 《岁月神偷》2010 《无间道》2002 《唐伯虎点秋香》1993 《桃姐》2011 《春娇与志明》2012 《过春天》2018 《九龙城寨之围城》2024 《阿基拉》1988 《攻壳机动队》1989 《银翼杀手》1982 【收听互动】 小宇宙、网易云音乐、苹果播客、Spotify 等 音频平台 & 泛用型客户端 搜索“返璞归真”订阅收听,并留言与我们互动。 听友群 “璞真花园茶座”:可以添加微信liuufangyy注明“加听友群” 小红书:YouDFang11 Instagram:likethewayur_podcast
是必须赢在起跑线的卷王,还是摆烂但不躺平的佛系青年?这届年轻人和中年人,或多或少都在用不同方式跟自己“较劲”——有人考上重点高中却在清华强基被碾压;有人年入30+还在跑马拉松发朋友圈,被领导暗戳戳嫌弃工作量不饱和。教育场更炸:家长把职场不如意全压给孩子,老师靠微信群疯狂甩锅,山东考公大省连初中生都被催上岸要从娃娃抓起。从个人成长到社会内卷,从家庭PUA到职业偏见——技校生逆袭法国蓝带算不算成功?跑马拉松猝死和996加班,哪个更像现代社畜“成人礼”?点击收听本期三联电子厂为您带来的播客节目,一起撕开“较劲文化”的荒诞面纱,或许你会发现:跟自己和解,才是人生最高级的通透~ 亲爱的听友们,如果你们对于这个话题也有一些个人思考,欢迎分享到评论区和加入播客群!加群方式除了可以通过扫描群二维码还可以通过添加小助手微信:cyberlife2048,回复“播客”,让小助手邀请进群~ 如果喜欢这期节目,也欢迎大家关注同名公号“三联电子厂Pro”,一起来谈谈消费与科技那些事儿! 02:42 从热血期待到佛系躺平?年轻人心态转变大揭秘 06:25 有人公众号暴富有人当透明!职场 "摆烂式努力" 是真通透 14:21 跑马发圈被领导盯上?打工人的内卷新战场太真实了 22:52 家庭 "卷王" 是怎样炼成的?教育方式大探讨 34:17 中外职业观大不同!为啥我们对 "蓝领" 有偏见? 43:10 张雪峰制造焦虑?教育这场长跑谁在 PUA 孩子? 56:34 小学老师 KPI 是让学生快乐?这样的老师给我来一打 01:07:51 学校教不会的事:兴趣才是反内卷终极解药! 本期客座嘉宾 陈药师 小lo 本期当值主播 腰花 梅卡 后期 foku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同名公众号
马上又是一年毕业季,本期节目我们回忆了曾经回母校看望老师的经历,讲述重返校园的感受,分享过去那些或感受到温情或留下创伤的师生故事。 离开校园后再回归,在和旧日记忆的碰撞中,我们得以用新的视角去审视学校的规则,去重新诠释我们与校园的情感。 图源/《对不起!青春》 会有新的学生坐在曾经的座位上,老师们都已不再年轻,你会意识到年轻的学生们正在经受你曾经经受过的某个体系,某种规则。在短暂的回到过去后,你更能感受到教育的变化是巨大的,而我们都已不再是这个教育体系下能够发表亲身经历的人。 母校不属于任何人,属于我们的只有具体的故事和记忆。 p.s.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录制过有关“优绩主义”、“好学生心态”、“作弊”、“考试”等等有关学校的节目,感觉已经可以构成一个“日新说校园宇宙”了…… 【主播】 争夺“感恩之子”称号の33 绞尽脑汁思考看老师理由の猴猴 “看着小学班主任长大”の黑黑 【时间轴】 * 02:26 感恩大舞台,展现初中生的蜕变魅力 * 06:19 升学后的第一年教师节,“衣锦还乡”率达到顶峰 * 12:53 大概是国际生的学姐 * 16:49 回校看望老师要和成绩好坏挂钩吗 * 23:44 老师,只是一个上班的人 * 34:11 无论你在哪,在做什么,我都祝贺你 * 40:23 “我是看着你长大的”,黑黑对小学班主任如是说 * 45:12 老师,我不再把你的思想作为旗帜 * 50:50 在抽象的框架下,看见具体的人物,拥有具体的经历 【音乐】 《 Once More》- Chillpeach 【延伸阅读】 📖《藤野先生》 【制作】 剪辑:33、猴猴 文案:黑黑 【联系我们】 微信搜索rixinshuo1124添加日新说加群小助手,进入听友群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