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23分钟
播放:
71
发布:
2周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五代更替之外还有哪十国,怎么看待“分裂不一定不好”这种观点; 十姓大臣冯道真的是“奸臣之尤”吗;“武林高手”赵匡胤少年“客游”还是犯事逃亡;大理国和大辽国是如何崛起的?


部分文稿


大家好,我是枫落白衣,上一集说到郭威建立了五代的最后一个朝代,后周。我们说从唐朝灭亡之后的后梁,然后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一共五个朝代,听起来威风凛凛,实际上,没有一个控制了所有的中国本土,最惨的前面说过,朱温的后梁只相当于三省省长,最大的后唐也仅仅是占据了北方,没有跨过长江。


那么,在那些政权管辖不到的地区,都是一些什么样的存在呢?这就是所谓的十国了。


实际上,十国这个概念并不准确,大唐王朝完犊子之后,原来那些藩镇节度使们是纷纷独立,甚至几千人的队伍,统治一个几万人的地区,就敢称孤道寡,自立为帝,登基当上了皇帝老子。所以,实际数字远远大于十,只不过呢,我们把其中存在时间较长,统治区域较大的十个国家统称为十国,前期的有吴越,闽,吴,前蜀,荆南,南楚,南汉等,后期南唐取代了吴,后蜀取代了前蜀,加上后汉的一个分支北汉,一共正好十个国家,也可以说是王朝,不多不少。


我们不需要记住这些国家,在稍后我们讲到大宋王朝如何统一天下的时候,会挑两个重点的介绍一下,现在你只需要明白一件事就可以了,这些地方从军区变成了王国或者帝国,节度使披上黄马褂,就成了真龙天子的存在,就是三国时曹操所描述的那幅画面,如若没有孤王,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可谓是天下乱哄哄。



106-1 五代十国时的北辽南大理 (图片来自网络,仅供参考,如不允许使用请告知)



有些朋友可能会问了,分裂就一定不好吗?这个很难讲,就算是到了21世纪的今天,还是有很多人认为,中国就算是分裂成了几块,只要人民安居乐业,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这里面有一个巨大的问题要先回答一下,那就是这究竟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还是可以实现的现实?


从历史上来看,东周后期战国时代和东汉之后的五胡十六国时代,前前后后600多年的惨痛教训是极其深刻的,分裂就意味着连年不断的战争,生灵涂炭,流离失所。所以,现在有些人批评说秦国为了统一天下而杀戮,实际上是因果倒置了,秦始皇出生时就已经死了30年的孟子曾经说过,“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整个战国时期,各国之间就是疯狂的杀戮,这也导致了诸子百家最后几乎都推崇天下一统的解决方案,这个前面说过了。


其实就算是放眼世界,也不能说有什么好的成功案例,中东地区自从统一的大国奥斯曼土耳其瓦解之后,到今天战乱也没消停,而南美和东南亚历史上众多当了殖民地之后再分裂的小国,今天发展的如何,大家有目共睹。


有人拿今天的欧洲为例,说分裂开的小国不仅能活得好,还能活在世界强国之列,这样的说法是有着相当的局限性的,或者说并没有站在有历史长度的时间线上看问题。欧洲自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就一直是乱哄哄,彼此打得你死我活,脑浆子都打得满地的一种状态,甚至还有英法百年战争这种从祖爷爷打到曾孙子的战争,基本就是一个打了上千年的地方,而且你必须知道,就在百年前,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是在欧洲国家之间爆发的。


即便是美国,它在19世纪分裂之后发生的南北战争,也是美国历史上死人最多的一次战争,正因为这样,现代美国对这个国家分裂也是要严防死守的,美国人有一个效忠誓词,联邦,州,县议会在开会之前一般大家都要背一遍,甚至绝大多数学校,规定学生上课之前也要背一遍。它的誓词很简单,全文是“我谨宣誓效忠美利坚合众国国旗及所代表之共和国,上帝之下的国度,不可分裂,自由平等全民皆享”,每天背上一遍。当然,你要是问这样的不可分裂的誓词管不管用,那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们是这么做的。



言归正传,后周的这个皇帝郭威仅仅当了两年,就翘了辫子,他死之后,只能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养子郭荣,为啥?因为前面说过,他全家都被后汉的最后一个皇帝刘承祐砍死了,当上皇帝虽然后妃不少,但当时已经48岁的郭威折腾了两年,也没弄出半个孩子来。


他的这个养子郭荣原来的名字叫柴荣,本来是郭威老婆柴氏的侄子,自幼就跟着郭威,两人的关系可以说是情同亲父子,所以,柴荣的即位,得到了后周所有人的支持。


我们说五代十国就是一个盛产皇帝的大坑,但大多数只是平庸之辈,不过这个柴荣却不一样,首先人家有理想,据《新五代史》上记载,他即位之初,有人告诉他能当30年皇帝,他很高兴地说,足够了,如果这样,我“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


其次他还有能力,就在他刚刚吹完这个牛的时候,北边的那个北汉政权,就由皇帝刘崇亲自率领大军,还有辽国的外援,杀上门来。这一下,柴荣到底是骡子是马,就要拉出来遛遛了,柴大皇帝也毫不含糊,就要御驾亲征,他手下的大臣劝他不要亲自带兵,龙体为重等等,他的回答是,“昔唐太宗定天下,未尝不自行,朕何敢偷安”,借用唐太宗李世民当年吓退突厥人的故事,来说明自己的做法合理,同时呢,也往自己的脸上贴点儿金。


可是偏偏有大臣不识趣,跳出来说:“未审陛下能为唐太宗否?”您是唐太宗吗?这话无论如何都有点儿二愣子的风采。可你如果认为说这话的大臣在史书上以耿直中正闻名,那你真就错了,而且错的厉害,因为此人叫冯道,欧阳修在《新五代史》里骂他说“不知廉耻”,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说他“奸臣之尤”,也就是在奸臣里排名,人家都是名列前茅的。


为啥?其实只因为一件事,这位冯道从后唐李存勖那时候开始当官,一直当到现在的后周世宗柴荣,伺候了十位皇帝,这还没算这哥们出使辽国时,对着大辽世宗耶律德光磕头称臣。一句话,皇帝如何换,和他冯道几乎是毫无关系,他一直都稳稳地呆在三公或者三师这样的高位上,后晋高祖石敬瑭临死的时候,让人把小儿子抱到他冯道的怀里,希望冯道能主持公道,立这个小孩儿为帝,可是石敬瑭一死,冯道就和人扶立了他的侄子石重贵,理由是“国家多难,宜立长君”,石重贵封他为太尉,燕国公。


可是等契丹人打败抓走了了石重贵,这位冯老爷子一转身跑到契丹人那里,给耶律德光磕头称臣,耶律德光问他,天下百姓,如何能救?他的回答是,“此时百姓,佛再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意思是佛祖来了都不管用,但您这个契丹人耶律德光肯定好使,这马屁拍得不仅响亮至极,也完美至极,耶律德光自然是龙颜大悦。



106-2 不倒宰相冯道


现在我就问你,像冯道冯老爷子这样毫无气节,毫无羞耻心的十姓家奴,欧阳修司马光这样的道学老学究们会不会瞧得起他?当然不会!但是,我必须说这个但是,就因为冯道的马屁拍得好,耶律德光对中原百姓并没有展开大规模的杀戮,这事儿在《旧五代史》里有记载,原话是“其后衣冠不至伤夷,皆道与赵延寿阴护之所至也”,这里的衣冠指的就是中原百姓,意思就是因为冯道和赵延寿的暗中努力,让很多沦陷区的老百姓都活了下来。


而且,历史上的冯道一直都以甘于清贫闻名,多次把俸禄赈济乡民,自己却居住在茅草棚中,而对官吏们所赠财物,也是分毫不受,别人送他美女,他都收下之后,然后帮着女孩子寻找自己父母,再送回去。在五代时期,有一个说法是“当世之士无贤愚,皆仰道为元老”,一句话,人家大投降派冯道的名声,那是相当地好。


所以,这里我们就要问一个问题,究竟要如何当官,或者说如何做人?是像冯道这样,还是像很多忠臣孝子那样,以死殉主,或者说殉国?这个问题呢,不是一般的难回答,相当地难,以至于我根本也回答不了,思来想去,只能这么说,遵照你自己的本心,无论你想做什么样的人,只要俯仰之间不愧天地,半夜照镜子的时候,不惧鬼神,问心无愧,那就可以了。


我们说无论冯道出于什么目的说了上面那句话,柴荣当然不会听这个老头儿的,最后还是亲自率军迎战北汉和契丹。悲催的是,他还真的不是唐太宗,人家看见他并没有下马行礼,反而是纵马冲锋,柴荣手下的将军们也很不给他这个新皇帝面子,大将樊爱能、何徽等人是转身就跑,整个北周军眼看着就要崩溃,幸运的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有一位同志站了出来,高喊“主上面临险境,我等当拼死一战”,相当于后世的“同志们,情况危急,不怕死的都跟我往上冲”。《宋史》里记载,此人“驰马冲其锋,汉兵大溃”,这个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不仅救了世宗柴荣,还让后周在这场高平之战中大获全胜的家伙,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做赵匡胤。



赵匡胤是公元927年出生在河南洛阳,按照这个时间和出生地,他要是登记户口,应该写“俺是后唐人”,因为那时候爱唱戏的李存勖刚刚死了一年,后唐还在。他爹赵弘殷是后唐的禁军将领,所以,你可以说,这个赵匡胤是一个官二代。


当赵匡胤长大之后,王朝已经变成了后汉,他爹赵弘殷还在军队里混,并且已经成了护圣都指挥使,也就是和那个冯道差不多,改朝换代对他家也没啥影响,官儿反而越做越大。但有一件事我们到现在都不知道原因,那就是赵匡胤曾经离家出走,史书上说是“客游”,也就是随处游历,增长见识,听起来好像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一种主动行为。


实际上,我个人认为不是,我的根据就一个,《宋史》上记载,赵匡胤做了皇帝之后,有一次问手下大将王彦超,说想当年,你和我爹关系不错,可是为啥我去投奔你的时候,你不收留我,原话是“朕往依卿,何不纳我”,王彦超的回答是:“勺水岂能止神龙耶,当日陛下不留滞于小郡者,盖天使然而。”意思是我那个小池塘,怎么能留住真龙天子,幸好当初您没留在我那里,这才当了皇帝。从这番对话你可以看出,赵匡胤当年离家出走并不是主动游历,如果是游历,就不会有留在王彦超地盘上的想法。


所以,我的猜想是,当初赵匡胤应该是犯了什么事儿,或者是打死了人,或者是和家里闹翻了,正因为是逃亡,而不是游历,王彦超才不敢收留他,不过王大人上面那个马屁拍得特别好,再加上主动响应后来的杯酒释兵权,赵匡胤一辈子都没为难他,这是后话。


你要是问赵匡胤少年时候会打死人吗?答案是这事儿并不奇怪。大宋王朝虽然在历史上是弱鸡一样的存在,地盘最小,一直都是对着北方上贡上贡再上贡,但是它的开国皇帝却是一个武林高手。赵匡胤小时候身体就好,曾经想出去打鸟玩,一着急,撞到了墙上,呼隆一声,半边房子就塌了,他啥事也没有。


现在少林寺七十二绝技之一的太祖长拳32式,据说就是这哥们的首创,号称是万拳之母,《天龙八部》里的萧峰曾经在聚贤庄用这套拳法打败了无数成名英豪,至于它为啥不是百拳之父,那我就不知道了。而且据传说,就在赵匡胤出走的这段时间,还把一个被拐卖的少女,千里迢迢地从山西送回了湖北老家,一路上那是勇战八方,不仅打散了强盗土匪无数,还对这位叫做赵京娘的女孩子以礼相待,坐怀不乱,现代京剧的著名曲目《千里送京娘》说的就是这故事。


所以,对于一个从小喜欢刀枪棍棒的官二代,偶尔失手打伤打死一个人然后开始逃亡,并不令人意外,史书上为了避讳,只用“客游”两字,也不意外。


无论如何吧,公元948年,21岁的赵匡胤投到了当时的枢密使郭威帐下,后来又跟着他养子柴荣到开封做开封府马直军使,这是记录在《宋史》里面的,可惜的是,我一直没找到这个官是个啥玩意,到底有多大。


高平之战打完之后,脱颖而出的赵匡胤被封为殿前都虞候,领严州刺史,而且柴荣还让这哥们去“选取优者为殿前诸班”,也就是组建一支能打仗的禁军队伍。你要知道,当你手里有了组建一支军队的权力,你就等于是有了自己的班底,因为打仗这件事,最讲究的就是一个嫡系,你把我招进来,同生共死之后,自然就是兄弟。


……


一百多年后,老段家实力衰弱,被权臣高氏把持了政权,中间高升泰还短暂地做过皇帝,如果你听着高升泰这个名字熟悉就对了,金庸老先生在他的小说《天龙八部》里面说老段家有段正明,段正淳,还有大名鼎鼎的主角段誉,都是大理国的皇帝,那么,这些家伙在历史上是不是真的存在呢?我们下集再聊。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