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96分钟
播放:
3,648
发布:
1年前
主播...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做品牌”很像学哲学、心理学的“文科生”,高手善于从人文、文化底层洞察用户情感本质,从而像“气溶胶”一样弥漫式传递品牌内容、价值观,情绪。。。他们是企业壁垒的构筑者,也是企业护城河诗意的守卫者;而“增长”(或者说运营),更像个信奉数学和行为学的“理科生”,他们洞悉销售的本质,擅于使用各种新型武器“计算”和提升生意的“确定性”,是商业经营的最本质需求。


“做品牌”几乎就=“长期主义”。而一个浮躁的“投机”时代,靠流量和战术的“短线”玩法也几乎从所有维度站在了“做品牌”的对立面。但其实,我们对“增长”(赚钱)的理解也是片面的,很多企业对“做品牌”和“做增长”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各自的战术层面(“做物料”的和“做流量”的)。它们本该是一对双生子,却硬生生被掰成两种option。毕竟大家都是可以到达罗马的人,只是起始地和路径不同。


今天就邀请到“增长”方面的大咖windy,和大家聊聊“增长”的思维本质到底是什么?在企业中,“做增长”和“做品牌”到底冲不冲突?我又要如何转型成一个有增长思维和掌握业务方法的“全能”营销人呢?


✨✨✨✨✨✨✨✨✨✨✨✨✨✨✨✨✨✨✨


✈️本期嘉宾:Windy



长期在新式茶咖品牌,深耕增长运营的大朋友。曾任喜茶、奈雪,Tims增长运营负责人。


✨✨✨✨✨✨✨✨✨✨✨✨✨✨✨✨✨✨✨


05:40 “增长”的概念和方法论在中国分成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红利期。看中“产品力”,品类稀缺,做好产品已经可以满足大部分要求。从“岗位”来看,更在意岗位本身专业,过程大于结果;


08:53 第二阶段:发展期。补充“品牌力”,渠道从线下转线上,开始需要岗位整合“品牌在渠道发声”的打法和效果 ;


11:35 第三阶段:成熟方法论时期。首席增长官更体系化地整合所有渠道和打法,并对结果进行量化的考核和调整;


12:58 职业经理人可以“方法论”的创新,但企业本质的增长创新还是来自产品、品牌这些本质驱动;


14:38 CMO和CGO的区别?背景和路径不同;


19:51 CGO的核心素养:了解行业,了解路径(品牌路径vs渠道路径),“先唱戏后搭台子”,还是“先搭台子再造名曲”;


25:08 选择什么路径,要看“创新力”是否足;


33:43 “品牌人”可以转型做增长吗?


当然。“增长”前面是可以带前缀的:“品牌增长”、“渠道增长”,“产品增长”。用品牌驱动增长难度“最大”;


38:53 不要把“数据”妖魔化,数据的本质是一种链路、是漏斗;


50:08 任何战术都不是万灵药,常规活动带来增长10%-15%已经不错;


58:39 企业在什么阶段用“品牌”发力,什么时候用“增长”发力?


看客单,低客单的用户沉默成本很低;高客单需要内容和额外情绪价值;


01:07:34 增长的本质是诊断“目标用户在哪里”,深挖消费习惯和消费路径,而不是粗暴地增加渠道和战术;


01:26:38 “增长”思维天生可量化,但如果品牌人学不会“业务自证”:这很难,我祝ta成功。。。


01:28:03 “做品牌”可以“制造惊喜”,而“做渠道”很难“超预期”


(优秀)品牌人转型有优势,但一定要补上“线上渠道”这堂课。


✨✨✨✨✨✨✨✨✨✨✨✨✨✨✨✨✨✨✨


⚠️🙋欢迎大家留言对本期的想法,或者想听的选题


也可以来小🍠看我更多的日常品牌分享:Jennifer Jia(ID:420701189)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