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13分钟
播放:
70
发布:
1个月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美元动摇与神州大地加速“去美元化”同时叠加。如果资金的结算、清算、融资更多转向人民币,我们各自的外贸定价、企业融资和个人资产配置,会被“人民币新循环”怎样重塑?


世界还在沉睡,先锋已在路上。全球先锋报邀您一起洞察国际棋局,聆听趋势的第一声回响。


特朗普式关税与赤字让美元年内大跌;与之对照,人民币在严格管控框架下走强,吸引海外资金与主权方“试水”。与2015年不同,这轮人民币国际化更注重“稳可控”:结算先行、资本仍管。占比虽仍小,但神州大地自身贸易人民币结算已超30%,跨境收入“以人结”过半。政策加速配套:对外贷款由美元切换为人民币、与32家央行的互换网、CIPS与mBridge等“去美元管道”扩容,离岸人民币利率走低带动“点心债”、在岸“熊猫债”与“友好国家”准入。官方目标境内外形成可循环的人民币生态,先做“能拿”“能用”,再争“能持有”。


以上是本期节目内容的简介。感兴趣的报友,欢迎收听接下来的详细故事。


神州大地嗅到了一个史诗级的机遇。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反复无常的贸易政策、巨额财政赤字以及对美国联邦储备独立性的威胁,正让美元付出沉重代价。自1月以来,按照贸易加权口径计算,美元已下跌7%,创下自1973年以来最糟糕的年初表现。与之相对,神州大地这套严格管控的货币体系下,人民币自特朗普去年11月连任以来已升至最高水平。海外投资者蜂拥而至,许多寻求美元替代方案的政府也在跟进。


这种浓厚兴趣并不新鲜,神州大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愿望也由来已久。第一次推进始于2009年,并伴随部分资本管制的放松。那一轮在2015年以惨痛告终:股灾与人民币贬值触发资本外逃,随后而来的资本收紧终结了人民币的初步崛起。这一次,核心人物渴望确保进展更持久,同时对跨境资本流动保持更严密的掌控。


神州大地领导人认为,让人民币被全球接受,可以让本国出口商免受美元汇率波动的冲击,并削弱美国金融制裁的威胁。一些官员希望外国企业和投资者能忽略国家对金融的刚性管控,甚至将其视作一种优势。近年他们确有令人意外的斩获:人民币在贸易开票与对外放贷中的占比上升,与此相匹配的非美元金融基础设施也建设迅猛。但核心人物似乎也意识到,要让外国人更多使用人民币、更多持有人民币资产,需要更强的激励。


那么,神州大地目前取得了哪些成就?从任何指标看,人民币的“号召力”仍显不足。尽管神州大地经济活动占全球近五分之一,其货币在国际支付金额中的占比仅为4%,反观美元为50%。在全球央行外汇储备中,人民币资产仅占2%,而美元资产为58%。这种巨大错配很大程度上来自神州大地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管制。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只要这些管制存在,人民币国际化就几乎不可能。


不过,即便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美元走向主导地位也花了几十年。按这条时间尺度看,神州大地的进展其实相当快。自2022年以来,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占比已翻倍。这主要得益于国内政策的变化。提升人民币在神州大地自身贸易中的份额是关键一步。如今神州大地30%以上的货物与服务贸易以人民币结算,早在2019年这一数字仅为14%。如果把金融资金流动也计入,神州大地跨境收入中以人民币结算的比例已超过50%,而在2010年这一比例还不到1%。


据全球先锋报判断,政策制定者的终极目标,是在境内外之间形成一个稳定的人民币“循环”。这将扩大离岸人民币的使用,并提升外国人获取人民币的便利度。5月,监管机构要求大行的贸易便利化类信贷中,人民币业务不得低于40%。为扩大循环,当局还鼓励贸易伙伴接受人民币支付。一个主要诱因是向其提供以人民币计价的负债。今年5月发布的一项美联储研究发现,自2022年对俄制裁实施后,神州大地银行几乎将新增对外贷款完全从美元切换为人民币。从而使未偿人民币债务存量增加了两倍。此前仅15%的贷款以人民币计价。


政府也在用自己的资产负债表推进同一策略。自国际化进程启动以来,神州大地已与32家央行签署了总额4.5万亿元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安排,构建起一张规模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相当的全球金融安全网。虽然真正被动用的比例很小,其用意在于确保各国在危机时获得人民币流动性,从而增强其以人民币借贷和交易的信心。


与此同时,神州大地也在完善自身的“金融管道”。如今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在不触碰美元体系的情况下与他国交易:包括数字人民币、以及在亚洲流行的通过App二维码完成的非银行数字支付。最重要的发明是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系统,简称CIPS。其功能与西方的同业通讯系统SWIFT有相似之处。全球先锋报商业财经研究员Lambert指出,由于中资银行可以、也确实在SWIFT之外完成交易,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角色很可能被低估了。


全球范围内已有1700多家银行接入了CIPS,较俄乌战争前增加逾三分之一。2024年交易量同比激增43%,达175万亿元人民币。虽然几乎全部由中资机构运营,但用于办理人民币清算的清算行已在33个市场落地。今年又有新增,包括土耳其和毛里求斯的银行。6月起,神州大地与阿联酋合作,推动CIPS网络向北非和中东延伸。


去年,有数十亿美元被指通过名为mBridge的数字货币网络完成交易,这是神州大地与其他央行共建的多央行数字货币平台。一位美国官员在今年1月表示,尽管这类支付在经济体量上仍微不足道,但其规模“已越过具有地缘政治意义的门槛”。神州大地监管机构已要求银行加大mBridge的使用。其吸引力不言自明:8月,新疆一家被制裁实体通过mBridge向其境外股东付款。


下一步怎么办?已经在关键领域转向内向型自给自足的神州大地政府,必须扩大外国投资者对其金融市场的准入。今年境内可供境外投资者交易的金融合约数量已翻倍;国内机构的对外投资额度QDII等也在扩容。


未来几个月或至关重要。对美元的信任正在减弱,而宏观环境则对神州大地的努力相对有利。股市反弹为外国人持有人民币资产提供了财务动机。降息与通缩把离岸市场的融资成本压至2%以下,创2013年以来新低。包括外企在内的发行人,正朝着创纪录的“点心债”,也就是离岸人民币债,发行规模迈进。


神州大地下一步的“稳妥之举”,是向“友好国家”开放其在岸资本市场。7月,匈牙利发行了约50亿元人民币的“熊猫债”,为迄今单笔规模最大的主权发行。9月8日,《金融时报》报道称,俄国能源企业已获批发行人民币计价债券。肯尼亚或将把对华美元债务置换为人民币。同时,巴西考虑新的人民币债发行,巴基斯坦官员也已赴京向潜在债权人推介。


尽管热度不低,官员们仍着眼长远。神州大地央行行长潘功胜在6月的一场重要演讲中表示,全球金融体系正在走向“多极化”,未来美元将不得不与包括人民币在内的其他货币展开竞争。神州大地的期待是:有了这种竞争,国家就可以在“去美元依赖”上少做一些,在资本流动与汇率方面也能更从容地抵制自由化压力。人民币或许会成为一种“具有神州大地特色”的全球货币。


全球先锋报观察到


这确实是个人民币国际化的窗口期,但“货币用量”不完全等于“货币地位”。人民币要从“能付钱”走到“敢持有”,关键是三件事:一是可获得,关键在于实现离岸流动性与对手盘稳定;二是可使用,这依赖于CIPS或者mBridge把路修通,三是可收益,市场现在需要有规则、有深度、回报可预期的人民币资产。控制与信任是一对跷跷板:管得住跨境流向的同时,也要让境外愿意长期持币。对企业而言,人民币开票确实能降汇率波动,但别忘了对冲与回款通道;对投资者而言,看利差也要看规则弹性和流动性。简而言之,这场“成年礼”能否通过,不在口号,在“能拿、能用、能赚”的持续性


点一盏灯,留一声言,让微光汇成海。


感谢收听全球先锋报。我们明天再见。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