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社会学一刻小宇宙飞船前往了昆明进行模拟人生数据收集。在这一次昆明之行中,我们的记录员小五偶然坐上了出租车,并与司机老何展开了一段深刻的对白。
司机老何,从前是餐馆老板,如今是“跑了五年、挣不到什么”的平台劳动者。他聊起孩子、聊起失败,也聊起“靠劳动撑着”这件事。
本期播客,我们借这段真实的对谈,一路驶入“中产下滑”“平台剥削”“幸福羞辱”“劳动尊严”等社会学命题。一起、听一个普通人讲述他如何在裂缝中找光,也听我们共同面对的系统性困境:P
🕰️ 00:00–03:13|开场:春城夜色中的对话
司机老何,42岁,操着云南口音、脸上是奔波的疲惫。他一边看着手机接单,一边苦笑着说“从早七点跑到现在”,手机架上两个平台同时开着。他话不多,但车上的那张全家福泄露了他的柔软。问起过往,他停下车点烟,一句“以前是开餐馆的”,引出了整段故事=>
🕰️ 03:13–08:13|司机的故事:从创业梦到平台谋生
老何曾经是个有梦想的“小老板”,在昆明五华区开餐馆。但三年不到,小店被挤垮,亏了许多钱、从此开始了“体面感”崩塌的下坡路。他试过很多工作,最后拼凑出一辆二手车跑起了滴滴。但现实并不美好——平台高抽成、优惠券司机垫付、收入断崖式下跌。他说:“十公里赚六块,谁受得了?”而这,还只是众多灵活就业者的一角。
🕰️ 08:14–15:02|危险的“灵活”:平台经济下的劳动陷阱
所谓“自由”,只是平台算法下的陷阱。司机没合同、没社保,所有风险自担。平台抽三成、算法压时薪,乘客用券还得司机贴钱。老何说:“干得多反而派单少,不能太聪明。”看似没人管你,实则处处被算法捏着命脉。这不是创业,而是伪装成“自由”的打工人生。当劳动没有体面,尊严也开始变得模糊!
🕰️ 15:03–24:57|中产下滑与失败恐惧:体面生活的坠落
“心理的重负”:从老板到司机,老何最怕的是“混得不好被人认出来”。在中国的文化中,体面不仅是收入,也是身份象征。而体面一旦失守,焦虑、羞耻和失败感会铺天盖地袭来。他刷短视频看到熟人出国买房,不禁苦笑:“我怎么就成这样了?”中产的焦虑,不是最穷、而是最怕一切跌入谷底。一旦下滑,你就觉得“没脸见人”
🕰️ 24:58–35:03|社会情绪与内卷:在幸福表演社会中感受失落
老何说自己最放松的事,是回家刷抖音。但越刷越难受:每个人都在展示幸福,只有自己像掉队的人。他说,看到那些买车买房的短视频,就像“情绪羞辱”。正如伊娃·伊洛斯的“幸福话语”理论:不幸福,好像就成了你的错。这是一场由算法推动的“情绪内卷”:每个人都必须快乐、成功、体面,否则就只能沉默或自责
🕰️ 35:04–43:34|劳动尊严与希望的微光:在情感劳动中寻找出路
老何问我:“你说我这辈子还有啥盼头?”他的回答,是那张全家福,是“孩子不能和我一样”。他虽跑车为生,却在点滴细节中坚持善意——等女乘客进门、车内保持整洁、对乘客有礼。这些微小之举,是他捍卫劳动尊严的方式。我们谈到制度的不保障、文化的不认可,但他始终相信:“靠劳动养活一家人,也算是种光荣”
🕰️ 43:35–48:00|尾声:在裂缝中寻找光亮
车门关上,老何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我站在昆明的街头,心里沉甸甸,也感受到被一束光轻轻照拂。我想、我们不是在讲一个“失败者”的故事,而是在记录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尊严之战。社会不一定对每个人都温柔,但个体的善良、坚持和对下一代的爱,是城市裂缝中透出的光。在无数的黑夜里,沉睡的城市在沉默中散发着微弱的光芒。
本期对白到此结束了,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想法~ 欢迎留下你心中的那颗“星星”——是你见过的哪位平凡又努力的人?这里是社会学一刻,我们下一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