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
45分钟
播放:
3,739
发布:
3天前
主播...
简介...
本期节目录制于25年11月4日,请君君老师来分享一下A股再度站上4000点以后的情况。
机构主导、量化主导的新格局:这一轮牛市,散户该怎么跟
量化资金凭借无情绪、多线程计算优势快速崛起,而主观多头机构节节败退。市场主线围绕全球科技与资源品展开,但中国缺乏定价权,资产认知门槛高,导致散户参与感弱。
这种环境下普通投资者该怎么办?我们一起听听君君老师看法:
一、市场资金结构变化与量化主导
1、量化资金崛起与主观机构颓势:2023年AI赛道出现、新能源产能过剩,老赛道基金开始割肉;2024年量化在924之后负债端获得补充,25年量化由deep c带领下在A股“练武成神”,主观多头机构操作吃力,甚至看不懂市场。
2、量化资金优势:可同时处理多个行业计算,无情绪影响,跌后无止损情绪,每日“回合制”重新计算;2025年4月关税事件后量化恢复速度惊人,微盘指数8月达高点。
3、资金来源变化:20-21年核心资产牛市资金主要来自银行理财搬家及美联储放水;当前资金仍有地产外溢及联储宽松、央行流动性兜底背景,但主观“赌狗基金”规模变小(如永赢独狗基金未过150亿),资金更多流向量化基金,形成自强化效应。
4、投资者结构变化:普通投资者对权益市场关注度系统性下降,高净值人群及低风险偏好群体更倾向量化基金,量化私募投资基金门槛(年收入50万、可投资金融资产300万)使得主要受益人群非普通人,赚钱效应集中于少数群体。
二、市场资产主线特征与变化
1、当前核心资产主线:2024年至今围绕科技(AI)和资源品两大全球大哑铃主线;科技领域中国处于跟随者角色,核心品种在美国;资源品核心围绕黄金(美元黄昏趋势),特朗普法案落地后工业金属、小金属及战略金属(如稀土)有所表现。
2、资产逻辑的“世界潮流”属性:当前资产主线并非A股主动接受,更多是被动跟随全球趋势,核心标签为“能否出海”,内需相对疲软;港股对资源品等品种反馈好于A股,A股附加题材属性导致波动形态混乱。
3、与历史牛市资产主线对比:20-21年行情中国独立性更强,消费(白酒)、新能源为中国特有或全球领先资产,与生活息息相关,认知门槛低,易建立投资信仰;当前资产认知门槛高(如算力、创新药BD逻辑),缺乏中国主导且全球领先的品种,难以映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激昂情绪,导致信仰缺失。
4、资产轮动与散户体感差:创新药(2-6月上涨后回落)、算力等品种认知传播存在时间差,散户滞后介入时易被套;量化高频交易加速资产轮动,传统博弈范式(事件驱动、板块轮动)失效,散户投资体感差。
三、市场生态与投资范式演变
1、市场生态迭代背景:A股生态迭代快,量化投资、不择时机构等新生市场力量运行方式与传统参与者不同,导致机构、游资、散户等市场参与群体出现不适感,影响投资业绩。
2、量化对传统交易模式冲击:量化主导算法交易后,传统打板、T+0套利、事件驱动、板块轮动等主观博弈范式失效;量化通过深度学习自我迭代,形成“千层饼”式高阶博弈,主观难以应对。
3、负债端变化:2015年杠杆资金入市、两融活跃;2020-2021年老百姓银行理财搬家买股票;2025年负债端主要由高净值人群主导,普通人更多将债基(收益率1.5%-2%水平)资金转向高股息等品种。
4、投资范式本质未变:核心仍为资金推动,资金推动下对某类资产产生审美偏好强化;与2014-2015年、2019-2021年牛市相比,资金构成和资产结构有别,但基础范式(资金推动)未发生本质变化。
量化交易颠覆了传统博弈模式,散户熟悉的打板、轮动策略相继失效。尽管投资范式本质仍是资金驱动,但市场生态已彻底转向为机构主导、量化主导的新格局。
基于当前A股市场生态的深刻变革,为投资者提出以下建议:
1. 重新定位,拥抱变化
承认量化主导的新常态,放弃与机器博弈的执念
降低短期收益预期,接受市场效率提升的现实
2. 调整策略,顺势而为
普通投资者优先选择指数ETF、量化公募等工具化产品
3. 守住能力圈,保持耐心
深耕自己熟悉的行业,避免追逐认知门槛过高的热点
当前市场已进入专业机构竞技时代,个人投资者更应保持理性,认清自身定位,方能在变革中守住收益。
节目主理人:君君
节目嘉宾:文欣(公众号:Welkin投知心理)
剪辑:王果然
在全球市场波动性加剧、宏观与结构性因素交织演化的当下,传统的单一市场视角已难以捕捉资产价格的真实驱动力【投知君君】主要聚焦在以对冲基金的投资框架与交易逻辑为基础,横向比较美股、港股与A股三大市场,帮助投资者建立更具前瞻性、体系化的全球资产配置视角。欢迎大家关注我们,也欢迎听众朋友搜索添加我的微信:touzhijunjun,聊聊你的
机构主导、量化主导的新格局:这一轮牛市,散户该怎么跟
量化资金凭借无情绪、多线程计算优势快速崛起,而主观多头机构节节败退。市场主线围绕全球科技与资源品展开,但中国缺乏定价权,资产认知门槛高,导致散户参与感弱。
这种环境下普通投资者该怎么办?我们一起听听君君老师看法:
一、市场资金结构变化与量化主导
1、量化资金崛起与主观机构颓势:2023年AI赛道出现、新能源产能过剩,老赛道基金开始割肉;2024年量化在924之后负债端获得补充,25年量化由deep c带领下在A股“练武成神”,主观多头机构操作吃力,甚至看不懂市场。
2、量化资金优势:可同时处理多个行业计算,无情绪影响,跌后无止损情绪,每日“回合制”重新计算;2025年4月关税事件后量化恢复速度惊人,微盘指数8月达高点。
3、资金来源变化:20-21年核心资产牛市资金主要来自银行理财搬家及美联储放水;当前资金仍有地产外溢及联储宽松、央行流动性兜底背景,但主观“赌狗基金”规模变小(如永赢独狗基金未过150亿),资金更多流向量化基金,形成自强化效应。
4、投资者结构变化:普通投资者对权益市场关注度系统性下降,高净值人群及低风险偏好群体更倾向量化基金,量化私募投资基金门槛(年收入50万、可投资金融资产300万)使得主要受益人群非普通人,赚钱效应集中于少数群体。
二、市场资产主线特征与变化
1、当前核心资产主线:2024年至今围绕科技(AI)和资源品两大全球大哑铃主线;科技领域中国处于跟随者角色,核心品种在美国;资源品核心围绕黄金(美元黄昏趋势),特朗普法案落地后工业金属、小金属及战略金属(如稀土)有所表现。
2、资产逻辑的“世界潮流”属性:当前资产主线并非A股主动接受,更多是被动跟随全球趋势,核心标签为“能否出海”,内需相对疲软;港股对资源品等品种反馈好于A股,A股附加题材属性导致波动形态混乱。
3、与历史牛市资产主线对比:20-21年行情中国独立性更强,消费(白酒)、新能源为中国特有或全球领先资产,与生活息息相关,认知门槛低,易建立投资信仰;当前资产认知门槛高(如算力、创新药BD逻辑),缺乏中国主导且全球领先的品种,难以映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激昂情绪,导致信仰缺失。
4、资产轮动与散户体感差:创新药(2-6月上涨后回落)、算力等品种认知传播存在时间差,散户滞后介入时易被套;量化高频交易加速资产轮动,传统博弈范式(事件驱动、板块轮动)失效,散户投资体感差。
三、市场生态与投资范式演变
1、市场生态迭代背景:A股生态迭代快,量化投资、不择时机构等新生市场力量运行方式与传统参与者不同,导致机构、游资、散户等市场参与群体出现不适感,影响投资业绩。
2、量化对传统交易模式冲击:量化主导算法交易后,传统打板、T+0套利、事件驱动、板块轮动等主观博弈范式失效;量化通过深度学习自我迭代,形成“千层饼”式高阶博弈,主观难以应对。
3、负债端变化:2015年杠杆资金入市、两融活跃;2020-2021年老百姓银行理财搬家买股票;2025年负债端主要由高净值人群主导,普通人更多将债基(收益率1.5%-2%水平)资金转向高股息等品种。
4、投资范式本质未变:核心仍为资金推动,资金推动下对某类资产产生审美偏好强化;与2014-2015年、2019-2021年牛市相比,资金构成和资产结构有别,但基础范式(资金推动)未发生本质变化。
量化交易颠覆了传统博弈模式,散户熟悉的打板、轮动策略相继失效。尽管投资范式本质仍是资金驱动,但市场生态已彻底转向为机构主导、量化主导的新格局。
基于当前A股市场生态的深刻变革,为投资者提出以下建议:
1. 重新定位,拥抱变化
承认量化主导的新常态,放弃与机器博弈的执念
降低短期收益预期,接受市场效率提升的现实
2. 调整策略,顺势而为
普通投资者优先选择指数ETF、量化公募等工具化产品
3. 守住能力圈,保持耐心
深耕自己熟悉的行业,避免追逐认知门槛过高的热点
当前市场已进入专业机构竞技时代,个人投资者更应保持理性,认清自身定位,方能在变革中守住收益。
节目主理人:君君
节目嘉宾:文欣(公众号:Welkin投知心理)
剪辑:王果然
在全球市场波动性加剧、宏观与结构性因素交织演化的当下,传统的单一市场视角已难以捕捉资产价格的真实驱动力【投知君君】主要聚焦在以对冲基金的投资框架与交易逻辑为基础,横向比较美股、港股与A股三大市场,帮助投资者建立更具前瞻性、体系化的全球资产配置视角。欢迎大家关注我们,也欢迎听众朋友搜索添加我的微信:touzhijunjun,聊聊你的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