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4分钟
播放:
99
发布:
1年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在我做了关于ORDI的潜力评估之后,有很多读者和听众在微信和推特上都留言希望我分享一下关于SATS的潜力。


以目前的市值排名看,ORDI和SATS算是BRC-20中当仁不让的龙头和龙二了。


对很多生态来说,我们主要对龙头代币进行一下评估就可以了,因为很多生态中的龙二和龙三基本都是抄袭龙头,所以龙二、龙三长线看很难超过龙头。


但对BRC-20生态来说,这个状况似乎有点特殊:因为在BRC-20生态中,龙头(我们暂时把ORDI算为龙头)和龙二(我们暂时把SATS视为龙二)在价值取向和特点上还是有较大区别的。


写到这里,我禁不住联想起比特币与以太坊之间的关系:


前者是新技术的第一个落地实践,在很长时间内并没有太多的应用,只是去年才开始因为铭文技术的出现在应用方面有了突破。而后者则完全是以应用为导向,自打出生起其价值就完全靠应用场景来支撑。


ORDI基本上类似比特币,也是一个新技术的第一个落地实践,也是在应用场景上暂时没有找到赋能。


但SATS却似乎不太像以太坊,因为它的诞生最初似乎不是为了应用,恐怕纯粹就是个MEME,甚至可能是部署者突发奇想开的一个玩笑,但后来被Unisat团队创造性地进行了赋能,从而有了应用场景的支撑。


SATS这段戏剧性的经历使它既有了MEME的特点,同时又有了应用场景的赋能。


正是这种双重属性,使得SATS爆发出惊人的后劲,市值迎头赶上并且咬住了ORDI。


我认为这个状况大概率还会持续到牛市。


因此如果纯粹从潜力上来说,我觉得SATS的潜力和ORDI非常类似,几乎难分伯仲。在牛市峰值的时候,大概率ORDI的市值能达到多少,SATS的市值也能达到多少。


然而我觉得对大多数SATS的持有者来说,大家除了关心SATS的市值以外,恐怕更好奇另一个问题:


SATS的市值能不能超过ORDI?


之所以大家会有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SATS曾经一度在市值上超过了ORDI,尽管后来又跌了下来,但这个奇迹实在是让人振奋,给了持有者极大的想象空间。


在现在的比特币生态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实现反超的现成案例:SRC-20生态中反超为王的STAMP就是一个典型。


在SRC-20生态中,第一个代币是KEVIN,第二个代币是STAMP。但由于STAMP在字面上更能表达比特币邮票(STAMPS)这个协议的内涵,因此它展现出了更强的MEME属性,从而在市值上反超了KEVIN,一跃成为龙头并持续至今。


那SATS有没可能重现STAMP的奇迹呢?


那就要看能给SATS赋能的要素能不能超过ORDI了。


在MEME属性上,SATS和ORDI都有足够的“意义”和“内涵”。SATS表示比特币的最小单位,ORDI表示铭文协议的缩写,这方面两者难分高下。但在天时上,ORDI占了优势,它是第一个代币。因此,总的来说SATS在MEME属性上恐怕还是很难超过ORDI。


而在赋能方面,SATS不像以太坊那样有一个偶像特质极强的精神领袖带领,有长远的发展规划、有缜密的发展逻辑。SATS的发展和赋能显得更为松散、更加随意。所以在赋能的持续性上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而这个不确定性就可能导致它无法持续被应用赋能,也就无法凭应用持续积累共识。


另外,还有一个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指标:在萎靡的市况中哪个更抗跌。


当下这轮回调是SATS在冲到龙二甚至短暂跃居龙头后经历的第一个调整。根据现在已有的数据看,在这个回调中,大部分时间似乎ORDI比SATS更抗跌,ORDI的市值居首。


因此综合看,长线ORDI的龙头位置似乎更稳,SATS更多时候还是龙二,有可能会借一些短暂的势头短期超过ORDI,但很难持久。


不过就算是龙二,我觉得它和ORDI的市值差距也不会太大,就算低也大概率不会低于50%ORDI的市值。


近来,在以太坊生态中新崛起了一个特别引人注意的赛道:


基于EigenLayer的再质押赛道。


网上关于这个赛道的文章已经汗牛充栋了,但是这些文章主要偏重于介绍一些可能有空投的项目,而很少有对这个赛道原理和潜在问题的描述。


直接介绍项目看上去直截了当,能立刻让读者抄作业,但它很难启发我们自主地去寻找和发现新项目、新机会。


因此在接下来的文章里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这个赛道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潜在机会的理解。


这个赛道的根本是EigenLayer。所以一切的一切还要从EigenLayer这个项目说起。


什么是EigenLayer呢?


它是致力于将以太坊质押安全扩展到其它生态的一个解决方案。


我们都知道以太坊区块链的安全性来源于以太坊网络中的节点参与共识。为了让参与共识的节点能够正常工作而不作恶,以太坊设置了一个机制:每个节点在抵押了32个ETH后才能参与区块打包等工作。


当节点正常工作时,可以得到奖励;可当它作恶或者不正常工作时,它抵押的ETH就会被罚没。


这个机制是整个以太坊安全的根本,它也是其它基于POS共识的区块链所通用的一种机制。


在目前所有基于POS共识的区块链中,显然以太坊的安全性是最高的、ETH的市值也是最大的。


既然如此,能不能干脆把以太坊的这个安全性延申到其它基于POS的区块链或者同样需要安全保障的系统中呢?


于是EigenLayer的设想就被提出来了。


它的方案很直接:既然以太坊的节点已经为以太坊提供了这么高的安全性、既然ETH的市值是所有POS区块链中最高的,那为什么不直接引导以太坊节点为其它POS区块链或者系统提供同样的安全性?为什么不直接利用ETH作为安全抵押所需要的资产?


顺着这个思路,一个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让以太坊的节点同时参与其它POS区块链或者系统的质押。具体到技术实现上,就是将抵押的ETH再次抵押到其它POS区块链或者需要安全保障的系统中。


如果再把这个方法进一步细化、发展和延申,就产生了四种具体的实现方式:


第一种,将已经抵押在以太坊中的ETH也用作抵押品抵押到其它系统中。这相当于一个ETH同时作为以太坊和其它系统的抵押资产。


第二种,将抵押所得的ETH衍生品(比如通过Lido得到的stETH、通过Rocket得到的rETH)抵押到其它系统中。这时ETH直接抵押在以太坊中,间接抵押在其它系统中。


第三种由第一种方式衍生出来。既然ETH也可以作为其它系统的抵押,那何不把包含ETH的衍生资产也作为抵押呢?最典型的就是在各种去中心化交易所中包含ETH的交易对(LP)代币。把这类代币抵押到其它系统中。


第四种由第二种方式衍生,模仿了第三种方式。既然stETH、rETH可以作为其它系统的抵押,那我们也可以把包含stETH、rETH的衍生资产作为抵押,比如把各种去中心化交易所中包含stETH、rETH的交易对代币抵押到其它系统中。


上面这四种模式就是EigenLayer在其白皮书中描述的抵押方式。


EigenLayer的这种设计思路是发散和开放的。它以ETH为基础,将ETH及其衍生出来的xxETH资产都视为有效资产,参与到其它系统的质押。


正因为协议的这种发散和开放,它给这个赛道的发展留下了极大的发挥空间。


在上面四种方式中,除了第一种之外,其它三种方式用的都是衍生资产。项目方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创造出各式各样基于ETH的衍生资产并将它们用作抵押。


于是,基于EigenLayer的各种套娃项目就层出不穷地衍生出来了,让这个赛道显得异常热闹。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推小虾
1年前 山东
0
老师好,标题与音频不匹配呀🙃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