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en of the Blues
Memphis Minnie 孟菲斯米妮
1897年6月3日——1973年8月6日
孟菲斯米妮不是她的本名,1897年出生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布鲁斯女王原名是莉齐·道格拉斯(Lizzie Douglas),孟菲斯米妮相当于我们这里的杭州吴彦祖、东莞小丽这种花名,很普通但是很好记——米妮在青春期来临前就带着吉他离家出走,大部分时间站街卖唱,实在混不下去了才回家吃几顿好的,1910年开始,化名为道格拉斯小子在孟菲斯著名的比尔大街周边卖艺,也积极参与各种婚丧嫁娶的文艺演出,最底层的表演空间非常磨炼人,她的技术突飞猛进,当时不惧怕和任何布鲁斯吉他大神单挑琴技,据说她和大比尔·布隆齐(Big Bill Broonzy)比试过还赢了,妥妥的女中豪杰。
1929年,后来的蓝调女王与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签约,从街头艺人进化成有唱片合约的艺人,名字也正式改成了孟菲斯米妮,作为当时绝无仅有的女布鲁斯吉他手和布鲁斯歌手,她有着出类拔萃的创作能力、演奏能力,对时代节奏的把控能力。这和当时花瓶一样的蓝调女歌手,还有更多蝇营狗苟的蓝调男歌手是不一样的,1930年开始,她陆续创作发表了《大黄蜂》(Bumble Bee)、《虎都女士》(Hoodoo Lady),在后世奠定自己蓝调历史地位的歌曲,这些经典在后世不断被致敬翻唱;而在演奏技巧方面,她有着自己独特的调音形式来改变和弦,应该说是自成一派的,更重要的一点是,她在穆迪·沃特斯(Muddy Watters)之前,就开始用电吉他了,这个时代的风向标还是把握住了。据她自己说,只是希望更准确的在喧闹的演出场所听到自己的吉他声音而已。
孟菲斯米妮的职业生涯从10年代就开始,风格是比较摇摆不定的,也说她参与亲历了音乐流派的转变,从早期的乡村蓝调,到去芝加哥后和把蓝调音乐插上电转变成新的音乐形式,而后又向节奏布鲁斯和摇滚乐变化,算是行业内的大姐头,当时她能站在舞台上是要克服巨大的困难的,性别歧视加种族歧视,当然双重歧视对于这个从小在街头成长起来的坚强女性来讲没啥用,她就像一只来自地狱的猫,非常会保护自己,这些也表现在她的作品里,嬉笑怒骂唱自己,激励后来的女性,像拉文·贝克(Lavern Baker)、玛丽亚·马尔道(Maria Muldaur)、邦妮·瑞特(Bonnie Raitt) 都受到她的影响,尤其是邦妮·瑞特,最后是为米妮的墓碑买了单。
晚年的孟菲斯米妮过得比较困苦,因为健康问题,1958年在大比尔.布隆齐的追悼会上公开演出后基本就退出歌坛了,然后中风陷入困境一直瘫坐在轮椅上直至第二次中风去世。她的经济收入和地位,说实话都是非常低,最后连个墓碑都买不起,还要邦妮·瑞特这个歌迷出资——归根结底,还是吃了种族和性别的亏。但作品还是能代表一切,正如邦妮·瑞特说的:米妮录制的数百个首歌曲是教我们蓝调的完美材料,而通过她的幻想、梦想和欲望,又能映射到我们自己。是啊,孟菲斯米妮的音乐,在喧闹的芝加哥酒吧的烟雾中,在路易斯安那州的沼泽地里、在密西西比州的棉花田里;那个无家可归的卖唱小女孩迈过孤独的道路、听到晚上的火车汽笛、见到黎明前的吸满鲜血的蚊子,筚路蓝缕,最后被誉为蓝调女王,生前却过得那么的不体面,一声叹息啊。
本期选曲
Me and My Chauffeur Blues
I Got To Make A Change Blues
Kissing in the Dark
Down In The Alley
Broken Heart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