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
78分钟
播放:
146
发布:
15小时前
主播...
简介...
微短剧的浪潮从中国拍到了洛杉矶。几分钟的剧情、一口气的上头感,让观众放弃了影院的爆米花,改刷带有 AI 配方的“爽剧”。据艾媒咨询调查,2025 年,这个行业的市场规模突破 677.9 亿元,预计2030年将超 1500 亿,超过电影票房(大概率包括了上下游、发行、IP改编、衍生等)。
短剧俨然成为中国新的文化出口,好莱坞也开始追赶:演员工会签署新协议,大厂试图重启早夭的 Quibi 模式。问题是,这一切是繁荣的前奏,还是又一次内容泡沫。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来自美国编剧工会的 Yudho,以开放又犀利的视角剖析这股短剧热。从大银幕的仪式感到民主化创作(的幻觉),从电影学院的传统训练到英美城市的电影性格,我们追问:为什么短剧能让人停不下来?中国的爽感叙事是否正悄然接管全球屏幕?
从共鸣的黑暗厅到一人一屏的上头感,我们究竟在失去什么,又获得了什么?微短剧,是影视工业的终结,还是大众叙事的新开端?
【嘉宾】
Yudho:美国编剧工会成员,对短剧持开放心态。
【主播】
Zoe:戏剧博士在读,进行过一些短剧的创作。
铎铎:电影市场打工人,被短剧的市场规模小小震撼。
【时间轴】
微短剧为何爆火?00:50
* 中国微短剧风潮在西方走红,好莱坞入局;国内市场规模已超过影院票房?
* 短剧不是威胁,是补位——为碎片时间提供可及性?
* 嘉宾与伦敦的不解之缘:冥冥中自有安排
* 本期为第三期全英文播客
观看体验与创作公式:上头但速朽 05:19
* 微短剧“停不下来”的设计:极短集长、自动续播、强钩子
* 内容高度戏剧化、快节奏、碎片化;更像“片段拼接”的连看体验
* 写作有公式,AI 也能打底——可行但同质化严重
* 题材以言情为主,亦有男频爽文、重生、古穿今等
产业生态与媒介冲突:好莱坞迟到?16:17
* 好莱坞与工会、传统大厂试水微短内容的“慢半拍”;类比 Quibi 的教训。
* 新媒介一再挑战影院:从电视、YouTube 到短剧;影院以“更沉浸”(订阅、5DX、餐饮座椅)抗衡。
* 观看习惯被改写,但“大银幕的共同体体验”仍不可替代?
行业等级与生产现实 22:12
* 行业等级:电影>电视剧>微短剧?政府项目/甲方选角的现实操作。
* 好莱坞也有“体面化”的裙带逻辑。
* 对市场研究的针锋相对:数据常滞后于创作周期,导致“公式化但失灵”?
叙事美学与价值观:化学反应、保守张力与酷儿视角 33:18
* 微短/韩剧/肥皂剧的“凝视与克制”制造张力;演员化学反应是成败要害。
* 许多作品价值观老旧、性别刻板;但“压抑下的张望”也让少数族群读出共鸣。
* 反例与突破:如《逃出大英博物馆》
城市画像与创作成长 54:38
* 城市性格比拟:如果用一部电影来形容纽约、洛杉矶和伦敦…好时光; 某种物质; BJ单身日记?
* 创作民主化?设备/AI 降低门槛,数量暴增逼出差异化。
* 电影学院的价值:协作、完稿能力、世界观/POV 的养成胜于纯技术。
* 近期片单与理想范式:巴西片 The Way He Looks (爱,简单);近作 Sentimental Value (情感价值)(表演与剧作的“精密控制”)。
【相关报道】
* Hollywood’s romance with micro dramas is heating up. Will it last?
* SAG-AFTRA Addresses Burgeoning Micro-Drama Trend With New Verticals Agreement
【关注我们】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伦敦生活,或发送到我们的邮箱:📮 [email protected]
如果这期节目触动了你,请订阅、转发或在各大平台留下你的想法。每一次互动都是我们继续探索的动力,让我们一起在创作的世界里寻找属于自己的声音。
感谢收听,日落再会!
短剧俨然成为中国新的文化出口,好莱坞也开始追赶:演员工会签署新协议,大厂试图重启早夭的 Quibi 模式。问题是,这一切是繁荣的前奏,还是又一次内容泡沫。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来自美国编剧工会的 Yudho,以开放又犀利的视角剖析这股短剧热。从大银幕的仪式感到民主化创作(的幻觉),从电影学院的传统训练到英美城市的电影性格,我们追问:为什么短剧能让人停不下来?中国的爽感叙事是否正悄然接管全球屏幕?
从共鸣的黑暗厅到一人一屏的上头感,我们究竟在失去什么,又获得了什么?微短剧,是影视工业的终结,还是大众叙事的新开端?
【嘉宾】
Yudho:美国编剧工会成员,对短剧持开放心态。
【主播】
Zoe:戏剧博士在读,进行过一些短剧的创作。
铎铎:电影市场打工人,被短剧的市场规模小小震撼。
【时间轴】
微短剧为何爆火?00:50
* 中国微短剧风潮在西方走红,好莱坞入局;国内市场规模已超过影院票房?
* 短剧不是威胁,是补位——为碎片时间提供可及性?
* 嘉宾与伦敦的不解之缘:冥冥中自有安排
* 本期为第三期全英文播客
观看体验与创作公式:上头但速朽 05:19
* 微短剧“停不下来”的设计:极短集长、自动续播、强钩子
* 内容高度戏剧化、快节奏、碎片化;更像“片段拼接”的连看体验
* 写作有公式,AI 也能打底——可行但同质化严重
* 题材以言情为主,亦有男频爽文、重生、古穿今等
产业生态与媒介冲突:好莱坞迟到?16:17
* 好莱坞与工会、传统大厂试水微短内容的“慢半拍”;类比 Quibi 的教训。
* 新媒介一再挑战影院:从电视、YouTube 到短剧;影院以“更沉浸”(订阅、5DX、餐饮座椅)抗衡。
* 观看习惯被改写,但“大银幕的共同体体验”仍不可替代?
行业等级与生产现实 22:12
* 行业等级:电影>电视剧>微短剧?政府项目/甲方选角的现实操作。
* 好莱坞也有“体面化”的裙带逻辑。
* 对市场研究的针锋相对:数据常滞后于创作周期,导致“公式化但失灵”?
叙事美学与价值观:化学反应、保守张力与酷儿视角 33:18
* 微短/韩剧/肥皂剧的“凝视与克制”制造张力;演员化学反应是成败要害。
* 许多作品价值观老旧、性别刻板;但“压抑下的张望”也让少数族群读出共鸣。
* 反例与突破:如《逃出大英博物馆》
城市画像与创作成长 54:38
* 城市性格比拟:如果用一部电影来形容纽约、洛杉矶和伦敦…好时光; 某种物质; BJ单身日记?
* 创作民主化?设备/AI 降低门槛,数量暴增逼出差异化。
* 电影学院的价值:协作、完稿能力、世界观/POV 的养成胜于纯技术。
* 近期片单与理想范式:巴西片 The Way He Looks (爱,简单);近作 Sentimental Value (情感价值)(表演与剧作的“精密控制”)。
【相关报道】
* Hollywood’s romance with micro dramas is heating up. Will it last?
* SAG-AFTRA Addresses Burgeoning Micro-Drama Trend With New Verticals Agreement
【关注我们】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伦敦生活,或发送到我们的邮箱:📮 [email protected]
如果这期节目触动了你,请订阅、转发或在各大平台留下你的想法。每一次互动都是我们继续探索的动力,让我们一起在创作的世界里寻找属于自己的声音。
感谢收听,日落再会!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