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五口之家,家里有当律师的、每天都因为工作忙到深夜的爸爸,有全职在家照看孩子的妈妈,有三个孩子:大女儿16岁,二儿子11岁,小女儿6岁。
16岁的大女儿正处于青春期的叛逆中,刚开始的时候,她经常会有一些行为让妈妈很生气,比如晚上回家太晚之类的,妈妈一生气,就会对她发火,这个大女儿呢,就会跑回自己房间把自己锁起来,一个人生闷气。这样的情况发生得多了,这位大女儿也就有了脾气,她开始反击,每当妈妈对她发火的时候,她会对妈妈大喊大叫,或者干脆摔门离开,离家出走好几天都不回家。如果母女两人争吵的时候,爸爸刚好在的话,爸爸会对母女两人的争吵进行干预,然后不到10分钟,场面就会从母女的争吵变成夫妻两人的吵架,而且越吵越激烈。
这样吵吵闹闹的日子过了一年多,大女儿和妈妈之间的冲突越来越频繁和激烈,甚至还不知道因为什么,就闹起了自杀。这可把家里人吓坏了,爸爸先后两次把她送去接受心理治疗,想要知道女儿究竟是出了什么问题。但治疗基本没有什么效果,大女儿不仅变得更加叛逆和抑郁,还有医生认为这孩子可能换上了精神分裂症。因为这件事,整个家庭陷入了煎熬之中。
看到这里的你,不知道会不会对这些场景、问题有那么一点似曾相识的感觉呢?青春期孩子的叛逆不听话,家长和孩子之间越来越多的冲突,夫妻之间的争吵……这样的问题,如果家里有适龄的孩子,我想多多少少都会碰到,只是也许并不是都像这个五口之家的那么严重而已。
可是,接下来,该怎么办呢?这家人就一直这么煎熬着吗?
并没有。在两次寻求心理治疗无果之后,他们做了第三次尝试,这一次,他们找了一个家庭治疗方向的治疗师,或者说治疗团队。这个治疗团队由两位经验丰富的家庭治疗师组成,在刚开始治疗的时候,就做出了一些非常规的,甚至让人不太理解的操作。比如,他们要求全家必须全部到场,但凡缺了一人,他们就不会开始治疗;比如,他们没有从争吵的中心——大女儿、妈妈或爸爸进行切入,反而是找到了二儿子,从他那儿入手。
二儿子说,每当父母吵架的时候,他就会想办法把妹妹弄哭,因为只要妹妹哭了,爸爸妈妈的关注点就会转移到妹妹身上,便会停止争吵。这样家里就能安宁一段时间。
他又说,除了姐姐的事情,父母也会因为其他事情吵架;妈妈总觉得爸爸忙着工作不顾家,爸爸不喜欢妈妈总是被外婆支使去干这干那,但是他俩都不直接说他们的这些不满,妈妈会跟他抱怨,爸爸则是会跟姐姐说。
二儿子还说,在姐姐出问题之前,妈妈爸爸不会吵架,但也没有什么交流,家里人都能感受到家里有一种氛围,连6岁的妹妹都在担心父母会不会离婚。然后姐姐出了问题,爸爸妈妈就开始有了争吵,最近他俩甚至都站在同一阵线上“对付”姐姐了。
了解到这里,两位治疗师得出了一个初步的推断:看似是家庭中最大问题的大女儿,其实并不是这个家庭的真正问题,真正的问题,在家庭里的两夫妻身上,他们的关系已经是矛盾重重、互相不满对方了,而女儿,只不过是充当了他俩矛盾中的替罪羊而已,女儿的问题,不过是家庭生病了的一个最引人注目的症状罢了。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会感觉有点莫名其妙,这也太扯了吧:明明是孩子青春期叛逆的问题,怎么就扯到夫妻矛盾上了,谁家孩子没个叛逆期,难道都是因为夫妻关系不好吗?
对此啊,治疗师给出了他们的解释:夫妻二人结婚多年,彼此之间的感情早就降温、冷却,甚至出现了裂痕,这些问题他俩心知肚明,但他们不敢去触碰,不敢面对,不敢点破,他们害怕一旦挑明了,就会失去彼此。于是,他俩各自给自己找了逃避的出口:爸爸沉迷工作,妈妈则把所有的关注点都放在孩子和她的母亲身上。孩子们当然也察觉到问题了,于是孩子中年纪最大的姐姐就有意无意地担当起改变、解决问题的角色,她一次次地激怒妈妈,激起妈妈的愤怒、反抗,激发她的父母为她再次启动交流,哪怕是用吵架的方式进行交流,最后逼得父母为了她重新站到了一个阵营,重新启动了合作模式。
这个解释听起来是不是也很莫名奇妙不可思议?仔细想想,也许也没有那么难以理解。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海灵格说过:“孩子天然就想做家庭的保护神”。很多充满矛盾的家庭中,子女都会特别叛逆,有的小孩还会通过离家出走的方式,逼迫父母先把矛盾放到一边,团结起来“对付”他,从而来维系家庭的完整性。
也许看到这里,你依旧会对这样的解释半信半疑甚至嗤之以鼻。但我想告诉你的是:这种从家庭结构和关系的角度出发去观察、分析问题的方法,正是家庭治疗的关键所在。与传统的一对一治疗不同,在传统的一对一治疗中,我们会把来访的个体视作“患者”,想要解决问题获得改善,需要个体自己做出调整和努力,比如纠正不合理的认知、提高情绪觉察和管理的能力、探寻并修复童年的创伤等等;但在家庭治疗的框架下,并不存在个体的“患者”,治疗师眼中的患者是整个家庭,他会从家庭系统的角度去解释家庭中某个人的行为和问题,关注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关系,并且通过调整这些互动模式和关系来达成治疗目的。
在国内,家庭治疗并不算是一种广为人知的治疗方法。但如果你或你的孩子遇到的问题,反复尝试过多次一对一心理咨询和治疗后都没有太大起色,不妨试一试家庭治疗。
这次我们要读的书是《热锅上的家庭》,它正是一本介绍家庭治疗的书。书的作者奥古斯都·纳皮尔和卡尔·惠特克是一对从事家庭治疗多年的师徒。在这本共计21章的书中,他们花了15章的篇幅,完整地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典型美国中产家庭接受家庭治疗的全过程,这个家庭,就是前面所说的那一家五口。
虽然这是一本旨在介绍家庭治疗方法的书,虽然它是一本早在1978年就出版了的老书,但这本书写得非常易读,其中情节描写生动,对案例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心理分析的过程阐述,简直比推理小说还要精彩。哪怕你对家庭治疗没有兴趣,当作推理小说一样去看,也完全不影响阅读体验。
在书中,我们除了能看到这个家庭出现了什么问题之外,还能随着治疗师的记述逐步地去揭示一个一个问题的答案:这个家庭后面还发生了些什么事情?还有哪些家庭成员会被牵扯进治疗中?如果女儿出现问题是因为充当了父母矛盾的替罪羊,那么作为爸爸妈妈的这对夫妻,他们之间的问题又是谁造成的呢?治疗师们会对他们进行怎样的治疗?治疗有效果吗?这个家庭的问题最终得到解决了吗?
如果你对这些问题也有好奇,如果你想知道家庭治疗对你当前遭遇的问题是否有帮助,如果你想较为深入系统地了解一些关于家庭治疗的信息,那就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本书吧。
| 相关资料
《热锅上的家庭:家庭问题背后的心理真相》. 【美】奥古斯都·纳皮尔, 卡尔·惠特克.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
| 关于我们
三成空间是一个关注青少年自我成长的线上教育平台。我们围绕青少年成长的内在动力,提供相应的课程及内容服务。了解更多关于我们的信息,欢迎关注公众号:三成空间。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