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21分钟
播放:
263
发布:
2个月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王莽各种改制的原因、详情和结果,如何评价王莽改制;天下乱纷纷,刘秀在昆阳一战成名!


部分文稿


大家好,我是枫落白衣,公元9年1月10日,在几乎全国人民的一致拥护之下,王莽搞了一个禅让的仪式,然后正式称帝,改国号为新,把那个6岁的小皇帝刘子婴改封为定安公。


对于王莽当皇帝,有一个人,表示了坚决的反对,那就是他的姑妈王政君,大汉王朝的太皇太后。这老太太对于这件事是无比气愤,当王莽派人去索要传国玉玺的时候,王老太太是破口大骂:“人如此者,狗猪不食其余!”你们这群猪狗不如的家伙,受人恩惠,在人家托孤给你们的时候,夺人国家,完全没有恩义。然后又说,“我汉家老寡妇,旦暮且死,欲与此玺俱葬,终不可得!”可是话虽这样说,胳膊如何能扭得过大腿,最后老太太哭着把和氏璧制成的传国玉玺扔在了地上,还摔掉了一个角。


王莽不管这些,从地上捡起玉玺,一转身就兴高采烈地举行宴会,大肆庆祝了一番。四年之后,王政君老太太病逝,享年84岁。


如果你问我怎么评价王莽当皇帝这事,我肯定和儒家的评价不一样。2000多年来,那些王莽之后的儒生对他就是四个字,乱臣贼子,然后大骂一番,他建立的新朝不被任何正统朝代承认。可是我这里要说一句,纵观中国历史,有几个当上皇帝的不是上一代的乱臣贼子?拿这个来要求王莽纯属扯淡。


更何况,王莽当年可是获得了全天下的百姓包括刘氏宗族的一致认可,从这个角度讲,他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位民选皇帝。在他上位的过程中,几乎是历代王朝里流血很少的一个了。之所以他后来被彻底否定,主要原因是两个,第一,如果不否定他,接替他的刘秀就没有合法性,东汉也就尴尬了;第二,这哥们在当上皇帝之后,进行了神经病一样的改革,史称王莽改制。


我们前面说过,汉朝这时候土地兼并问题极其严重,贫富两极化非常普遍。《汉书》上说“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其实呢,是从汉元帝开始的放任自由经济的必然结果,也就是政府既不反垄断,也不限制土地兼并的无序发展。


前面我们说过,同样问题在文景之治的后期也出现过,汉武帝当年的解决办法是从土豪手里抢钱。王莽同学这时候就也想学一学,但是对于一个道貌岸然的人,他是不可能直接说我要抢钱了,那怎么办呢?好办,拿古代的文献做挡箭牌,什么《周礼》《尚书》都搬出来,作为改革的依据。反正古时候啥样,大家也都不太知道,都是由他和刘歆说了算,所以,我们今天也把这场改革称为托古改制。


对于这场彻底失败的改革,我给他分成三个部分,下面来分别说一下:


第一部分就是应该改的,政策也不错,但是执行的不好的。这就是五均六筦,听到这四个字你可能有点懵圈,但是我只要说一句你就明白了,那就是盐、铁、酒、铸钱、名山大泽的经营权收回国有,对丝、绵、布、帛、五谷等五种民生必需品的价格进行均价管理,这其实就是汉武帝时期的盐铁专营和平准均输的经济政策,稍有扩大。但这哥们不好意思这么叫,改了一个名字叫做五均六筦。


这个政策在武帝时期很管用,至少政府收到了钱,但是到了王莽这里就完蛋了,为啥?因为他缺少执行人员。武帝时期依靠的是官吏,甚至说是酷吏,也只有那些如狼似虎而某种程度上又廉洁奉公的酷吏才能对付得了那些豪绅贵戚的各种狡诈手段,可是王莽没有,他手下都是天天唱仁义道德的。所以,他只能依靠大商人们自己自觉,那自然是改革越深入,老百姓越倒霉,盐铁酒国营之后居然政府还要倒贴钱,而民间中小手工业纷纷破产,获利的只有大商人们。


第二部分也是应该改的,不过从政策到执行都是一团乱麻的,这包括了他的王田制,废除奴婢和货币改革。


所谓王田制,就是全国土地收归国家所有,禁止私人买卖,规定是家里有8个男人,可受田一井,也就是九百亩。你家要是男人不到8个,但土地超过九百亩,你就要主动地把土地分给隔壁老王。不过这个土地政策,极其模糊,也没有补偿措施和铁血手腕,这样一来,哪一个大地主肯主动把土地交出来?最后就是政策实行不了不说,官吏和大地主们反而勾结起来,利用这个政策,借着土地改革的幌子,更加残酷地剥削老百姓。


废除奴婢就是禁止家奴的买卖,但是现有的家奴可以保留,也就是王莽认为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我不让你买奴隶了,以后奴隶不就渐渐地没了吗?但是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社会上大量破产的人口本来可以选择卖身为奴,混口饭吃,可是现在说了,不让去当奴仆了,那咋整?还能咋整,只能去做强盗了。


……


当时大多数造反者都打着刘姓宗室的旗号,大家都说自己是刘老幺的后代。


中国有句古话,家贫思贤妻。以前刘老幺子孙在位时,大家瞧着老刘家的人不顺眼,王莽给大家画了几张大饼,老百姓就都跟着这家伙背叛了汉朝。等到真的和王莽在一起折腾了一段时间,穷苦潦倒之后,这才明白以前那些能吃饱饭,穿暖衣的日子还是很美好的,史书上只用了四个字描写这种心态:“人心思汉”。


当时在所有起义者里面,来自今天湖北襄阳的刘縯、刘秀兄弟两个既算不上厉害的,也不能说是混饭吃的,两个人都是刘老幺的九世孙,先祖是汉景帝的儿子长沙王刘发。在这哥俩十岁左右,当县令的爹去世了,就被叔父收养,成了普通老百姓。


哥哥刘縯是一位游侠,属于没事就去惹事,事儿越大就越兴奋的黑社会骨干分子,而弟弟刘秀就是勤俭持家,一边读书,一边务农的老实孩子。


公元14年,19岁的刘秀去新朝长安太学学习《尚书》,路过河南新野的时候,听说当地的小萝莉阴丽华美艳无双,后来在长安又看见王莽出行时,前面的执金吾,也就是开路的保安人员很威风,当即就立下了宏大的理想,说:“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啥意思呢?这辈子,俺的最高理想就是当个保安,然后娶个县城的漂亮大妹子。


当然,这时候这哥们还不知道,老天爷给他另外安排了工作,那份工作比保安稍微好一点儿,至少媳妇儿随便娶,并不局限于一个县城的大妹子,那份职业就是皇帝。


公元22年,刘縯刘秀兄弟在南阳郡起兵反抗王莽的新朝。比起刚才说的农村造反妇女吕母吕老太太,这哥俩都晚了5年,可见,也不是什么造反积极分子。并且很快由于力量弱小,就不得不并入另外一支更大的起义军里,那支起义军的名字叫绿林军。


我们今天看电影,经常看到一个拿着大刀比比划划的好汉,一边伸手要钱,一边说,俺们是绿林好汉,赶紧交上微信支付宝密码什么的,绿林两个字就来自西汉末年的这支起义军。那他们为啥叫绿林呢?因为这些家伙起兵造反的地方当时就叫绿林山,据考证,应该是今天湖北京山县的大洪山,从那时候起,“绿林”这个词,就专指和政府作对的武装人员,包括了除暴安良的好汉,也包括了黑社会、土匪和恐怖分子。


加入绿林军之后,哥哥刘縯的能力逐渐显露出来。公元前23年,这支队伍里的老大刘玄在荆州被推举为皇帝,号更始帝。刘玄这个人,也是长沙王刘发的后代,算是刘秀的同宗。和刘玄竞争皇帝失败的刘縯被封为大司徒,根本就没去竞争皇帝位置的刘秀是太常偏将军


这两个官有多大呢?所谓大司徒就是原来三公里面的丞相,它是汉哀帝在位时改名的,属于三公之一,位高权重,但是偏将军就不行了。


汉代的将军分六品,一品就一个,那就是我们前面反复说的大将军,二品有仨,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和卫将军,再往下三品四品的上下前后左右将军、射声校尉,步兵校尉等等。这个偏将军,属于第五品里面的常设将军。


可以这样说,当时的刘秀在起义军里无足轻重,封了一个偏将军估计还是看在刘縯的面子上,为啥?因为他打仗胆子小,大家对他的印象就是怂货一个,我们先往下讲,一会儿再对这个问题做具体说明。



俗话说枪打出头鸟,刘玄一称帝,王莽马上派了42万大军扑向昆阳和宛城一线,领头的是大司空王邑。顺便说一句,这个大司空吧,就是原来三公里面的御史大夫,汉成帝时候改的名字。西汉末年四个皇帝,元成哀平,啥正经事也不干,改官职的名称一个比一个勤快,当然,改名字最勤快的就是他们四个后面的王莽,这个前面说过了。


大司空王邑的40万大军来势汹汹,这时候刘秀正在昆阳城里面,而昆阳城正好在人家前进的路上。那城里面有多少起义军呢?9000人。有个成语叫“螳臂挡车”,在当时昆阳城里所有起义军将领看来,他们现在和一只大号的螳螂没有任何区别,肯定会被40万大军碾死,都觉得啊,还是先逃命要紧。


刘秀这时候站了出来,说,“如欲分散,势无俱全”,如果我们一哄而散,肯定都完蛋了,言下之意,要团结御敌,可是大家都瞪着眼睛看着他说,“刘将军何敢如是?!”你这个怂货啥时候也敢说这种大话了?9000打40万,那自然是吹牛。


可是大家还没来得及逃跑,王邑的军队已经来到了昆阳城下,队伍漫山遍野,里面还有各种老虎,猎豹、犀牛和大象等野生动物。马戏表演是没有的,都是吃人的猛兽,这也是王莽的改革内容之一,就是和南边少数民族学习,训练了很多野兽,用在战场上。


那这下就没办法了,只能听刘秀这个主战派的了,他的主意是既不复杂,也不神秘,就是带着十几个人冲出去找救兵,然后里应外合夹击来敌。大家听完这个主意之后,都用一种看傻子的目光看着他,就这计策?我那个吃奶的孙子都能想出来。不过既然刘秀提出来了,也没人反对,反正自己也没主意,就等着城破投降了。计策是刘秀提的,自然要他来完成,就这样,刘秀带着人准备出城去找救兵,幸运的是,还真就让他杀开一条血路,跑出去了。


我们说刘秀的这个计策,只要是智商70以上的,都能想得出来。关于这样的策略,除了少数像韩信那样,可以把最平常的一件事,算计到毫厘之末的天才之外,其他人要是想用这样的计策成功,那主要依靠的,就是运气了。历史上像刘秀现在的处境,并且和他采取一样行动的家伙多了去了,只不过所有那些失败之后翘了辫子的家伙我们一概无视,大多数时候,历史是以成败来论英雄的。


城外的大司空王邑也根本没把跑出去的刘秀当一回儿事,兴高采烈地指挥部队攻城,他的口号是:“今屠此城,蹀血而进,前歌后舞,顾不快耶!”在他眼里,昆阳城自然已经是囊中之物,甚至昆阳守军向他投降他都准备坚定地拒绝,就是要追求全灭对方的爽歪歪效果。


但这哥们没等来昆阳城破,反而等来了刘秀的一万多援军。在这一万多人的最前方,全身披挂战甲的刘秀带着3000敢死队,直接杀向王邑的中军大营。这时候的王邑,开启了花样作死的节奏,带着大司徒王寻和1万多人出迎,然后下令,都给我老老实实地呆在自己的营地,谁也不许出来,静静地欣赏老子的威风八面。也就是这哥们不准备发挥自己人员数量的优势,而是准备以同样人数和刘秀单挑。



50-2  昆阳之战,刘秀一战成名


结果那还用说,刘秀号称位面之子,是人家老天爷内定的下一个皇帝,咋能失败?王寻直接被砍死,王邑的中军被打残,本来就是贫苦百姓的王莽军队没有了首脑,又赶上大风雷雨,还有传说中的陨石雨,在昆阳城内外两支绿林军的夹击之下,彻底溃散,四十万大军,最后王邑只带着千余人跑回了长安。


昆阳之战首先产生了一个重要后果,就是刘秀一战成名。当刘秀带着3000人冲向40万敌军的时候,绿林军中绿林小伙伴全都震惊了,这和平日里他们印象中的刘秀完全不一样,《资治通鉴》里记载,当时周围的士兵都说:“将军平生见小敌怯,今见大敌勇,甚可怪也!”这家伙和平时那副怂样判若两人啊,太奇怪了。


听到这里,你应该知道,我们前面说刘秀开始在起义军里默默无闻的根据所在,这家伙打仗从来就没勇敢过。那我们就要问一句,为啥这次他就不要命了呢?我翻遍了史书,最后也只能得出一个结论,刘秀在昆阳城下是在赌命。


其实人这一辈子吧,有时候会遇到几个关键节点,这时候就看你有没有勇气把所有的筹码,甚至脑袋放在赌桌上,然后豪气干云地说一句:赌了!输赢都是你的命。马云、王健林这些人都曾经有过这个时候,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有过这个时候,但赢的只是极少数人。刘秀这次运气好,他赢了,而且是大赢。


也就在这时,传来一个消息,他哥刘縯在宛城因为抗命被更始帝刘玄杀了。这就尴尬了,我在这边替你卖命,你在后方杀我的哥哥。如果你是刘秀,你现在怎么办?挟昆阳大战的余威,杀回宛城,替哥哥报仇,还是在昆阳自立为王,成为另一支独立的起义军?他究竟何去何从,我们下集再说。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