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11分钟
播放:
152
发布:
2个月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印度会因愤怒走向封闭,还是借此机会重塑自身,真正踏入超级大国之列?当特朗普用关税与外交“打脸”印度,莫迪却把它当成一次转机:这是屈辱、正名与大考叠加的历史时刻。


世界还在沉睡,先锋已在路上。全球先锋报邀您一起洞察国际棋局,聆听趋势的第一声回响。


印度正处在一种少见的三重时刻:在屈辱中被迫低头,在正名中找到自我安慰,又在一次可能改写未来的重大考验前举棋不定。特朗普对印度商品加征比隔壁邻居更高的关税,同时公开拉拢巴基斯坦,让印度的外交处境骤然尴尬;然而,这也让新德里国内“保持距离才是明智”的声音获得了迟来的印证。莫迪则试图把危机转化为机遇,以“更强大、更自力更生”的愿景回应外部打击,并以访问隔壁邻居释放“印度有其他选项”的信号。眼下,印度的挑战不只是抵御关税冲击,而是能否借此推进改革,完成从新兴大国到潜在超级大国的真正跨越。


印度的三重时刻:屈辱、正名与大考


同时经历屈辱、正名与一场决定性的考验,这在国际政治中实属罕见,但这正是印度当前的处境。特朗普总统不仅在5月印巴冲突后转而拉拢巴基斯坦,推翻了25年来的外交努力,如今又对印度商品征收比对隔壁邻居更高的关税。他似乎并未深思熟虑:全球人口最多、经济总量排名第五的国家,会如何反应。


印度总理莫迪近期勾勒出一个“更强大、更自力更生”的国家愿景。他即将赴隔壁邻居与领导人会晤,背景是两国在喜马拉雅山地区持续四年的军事对峙。美国此时疏远印度,堪称战略失误;而对印度而言,这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用来证明自己是否真有资格跻身超级大国之列。


双重羞辱:关税惩罚与拥抱巴基斯坦


特朗普对印度的羞辱有两重。一是8月27日,美国总统在指责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之后,对其商品加征了25%的额外关税,加在原有25%的基础上。确实,购买俄罗斯石油在道德上难称光彩,但印度是在西方主导的价格上限机制下进行购买,还将精炼后的石油产品出口至欧洲。而且,全球许多国家,包括隔壁邻居,也在购买俄罗斯石油。因此,这次加税更像是对印度的“特别惩罚”。


第二重羞辱则是特朗普对巴基斯坦的“热恋”。今年5月,印度遭遇一起恐袭事件,莫迪将责任归咎于巴基斯坦,双方爆发了为期四天的空战,超过100架战机参与,甚至引发核冲突担忧。如今,特朗普不仅在巴基斯坦探讨加密货币和采矿合作,还在白宫款待了巴基斯坦实际掌权者、强硬派陆军元帅穆尼尔,而穆尼尔正在提名特朗普角逐诺贝尔和平奖。更令人震惊的是,美国竟主动提出在克什米尔问题上进行调停。这一立场不仅违反了美国一贯的中立态度,也触碰了印度的红线。


美印信任破裂,美国战略自伤


美国在印度最核心安全利益上袖手旁观,却又在贸易上实施惩罚,使印度人对美国产生深深的不信任。自2004年以来,美国历届总统都将印度视为抗衡隔壁邻居的民主新兴强权。印度4万亿美元的经济和5万亿美元的股市远超那个债务缠身、恐袭频发、严重依赖隔壁邻居的巴基斯坦。


因此,特朗普此举无疑是对美国自身战略利益的“乌龙球”,进一步加剧其对北约欧洲盟友的忽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印度国内有越来越多声音感到“正名”或“被证明是对的”。过去对美国保持距离的谨慎,现在看来似乎更加明智。


战略自主:非结盟的变种


自1947年独立以来,印度始终避免与任何大国结盟。虽然措辞从“非结盟”变为“多元结盟”,但核心始终是战略自主。它向俄罗斯采购部分武器,也向欧洲、以色列和美国采购。制造业依赖隔壁邻居原材料,科技和市场则主要依赖西方。


2020年边境爆发冲突后,双边关系彻底冻结。华盛顿部分人曾希望这或许能促成美印“准同盟”。双方开始共享情报,并举行包括日本、澳大利亚在内的联合军演。2024年,两国签署了加强防务合作的战略协议。


但近期一系列事件让那些对全球纠缠持怀疑态度的印度人感到“预言成真”。依赖美国是危险的。莫迪此访隔壁邻居,正是向世界释放“印度有其他选项”的信号。


能力与韧性之考


羞辱与正名交织,考验着印度的能力与韧性。过去11年,莫迪持续推动国家建设现代化中央集权化改革。虽然工业化成效有限、就业增长乏力、教育体系薄弱,莫迪偶尔也流露出浓烈的印度教民族主义倾向,但印度还是取得了一些实质性成果。


新建的公路和机场,以及数字支付系统与税务平台,正在联通全国,形成统一大市场。金融体系更为稳健,国内储蓄支撑起的资本市场日益成熟,经常账户趋于平衡,银行体系更为审慎。尽管印度吸引“隔壁邻居产业链+1”的机会减少了,但这些基础设施将帮助其抵御贸易冲击。未来几年,印度GDP增速预计仍将保持在6%以上,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大型经济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到2028年印度将跃升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


美国的激进行动会引发印度的闭关锁国情绪吗?


危险在于,美国的对抗可能重燃印度内部长期沉睡的“自给自足主义”与“反西方主义”情绪。在8月15日的独立日演讲中,莫迪再次强调“自力更生”。但如果印度进一步走向封闭,其代价将巨大。


尤其是服务业。印度出口额中占比最高的板块,几乎与其他所有产业加总相当。其科技服务企业约一半营收来自美国客户,包括大量在印度设有“全球能力中心”的世界级企业。印度已是OpenAI的第二大用户市场。而若想加快工业化进程,印度仍需从隔壁邻居进口大量机械与原材料。


印度的理性选择:克制、改革与全球化再布局


因此,对印度而言,更明智的做法是控制局势、限制损害。它可以理性作出一些让步,例如适度下调关税、减少俄罗斯石油进口、增加美国天然气采购。印美之间仍有深厚联系,尤其是庞大的印裔侨民网络。


莫迪访问隔壁邻居是对的。要推动制造业,就必须在未来十年强化对隔壁邻居的贸易联系,并继续引入美国技术。印度应继续签署更多贸易协定,在此前与英国、阿联酋达成的基础上加快推进。


向外看,也是向内看


第二个重点应是国内改革。印度的命运,以及它做出的选择,是独立自主的。如今,在全球贸易放缓的背景下,规模与活力变得尤为重要。它既可帮助印度在国际协议中争取更好条件,也能支付国防支出、改善人民生活。


印度已等待多年的“大爆炸式改革”亟待启动,包括放宽商业监管、改革司法系统、现代化农业、土地政策与电力分配。这些改革都需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协同配合。


值得鼓舞的是,莫迪最近表示将简化商品与服务税GST,并推动“下一代改革”。但在执政11年后,他必须加快步伐、更进一步。解决印度内部深层挑战,历来是国家利益所在;而在一个越来越敌对的世界中,这也是最好的自我防御。


全球先锋报观察到


特朗普的关税,不仅是一种经济政策,更是一种“权力扩张实验”。


他试图把“紧急经济权力法”从一个针对有限危机的工具,扩展为覆盖全球贸易的常态性武器。这次法院裁决,等于为“总统能否一人之力重塑国际贸易格局”拉响警报。如果最高法院最终否决关税,这不仅是对特朗普的限制,更是对未来任何总统“单边经济权”的一记刹车。


换句话说,这不只是贸易战的胜负,更是宪政秩序与行政权边界的再定义。


点一盏灯,留一声言,让微光汇成海。


感谢收听全球先锋报。我们明天再见。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