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瞬间,定格永恒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摄影师丁叮当!
嘿,宝子们!今儿咱来唠唠街头人文这种纪实类别的摄影哈,这玩意儿到底离咱们有多远呢?
好多同学啊,之前听咱讲那些摄影大师的时候,一说人家是街头人文纪实摄影大师,瞅瞅人家拍的照片,什么绝妙瞬间、刁钻角度,就直摇头,觉得这辈子都拍不出来,这玩意儿离自己太远了,那是大师、艺术家玩儿的。然后就觉得街头人文跟自己八竿子打不着。
其实啊,咱讲道理,之前也聊过,这玩意儿离咱们真不远!为啥这么说呢?不管你是出门拍个小花园,还是上街“扫街”,拍个老大爷卖报的、送货的、送餐的、蹬三轮儿的、坐公交车的,这些都属于街头人文纪实。
咱拿起相机那刻起,拍的第一张说不定就是街头人文纪实,只是你没发现,还以为就是生活随拍呢。生活随拍是啥?它就是纪实啊,它不属于那种咱能主观控制画面里人物表现的艺术创作,它就是纪实题材。所以啊,这街头人文纪实离咱真不远。
那远的是啥呢?远的是拍出好作品啊!咱都想拍出像大师那样经典角度、精彩瞬间的照片,那可得好好琢磨琢磨咋拍。这才是离咱远的地儿。
不过呢,你也别觉得这事儿难于上青天。现在好多中国街头人文摄影师拍得越来越好了,不一定非得拍啥惊天动地的大事儿,日常街头那些小事儿,人家拍得那叫一个绝!通过自己的眼睛、镜头语言,把画面里的框架、线条、画面安排得妥妥当当,看着从内容到形式都老有吸引力了。
我跟大家说个观点哈,咱日常拍照的时候,都觉得拍个大事儿才是纪实大片儿,像诺曼底登陆、肯尼迪被刺、奥巴马讲话啥的,拍到就厉害。但拍下这种事儿,只能说你运气好,出现在事儿发生地了,或者就是赶巧了。
那真正考验街头人文摄影师能力的是啥呢?不是拍下这些大事儿,而是在日常生活的城市里,每天走的那条路上,日常接触的场景里去寻找、发现,甚至埋伏拍摄。回头我找边老师给咱讲讲街头人文课程,他可能会讲到“陷阱式拍摄”,就是找个好看的地儿,设个“陷阱”,等人走过就拍,这就算埋伏拍摄。这种寻找、发现和埋伏,才能拍出精彩作品,这才是真本事!
这本事考验啥呢?考验洞察能力、拍摄能力和思考能力。洞察能力就是,面对眼前这条街,事儿可多了,有人买东西、有人打架、有车差点压到过马路的小狗、自行车和送餐的差点撞上……这么多事儿,你洞察能力咋样?能发现啥画面、拍到啥画面?
发现画面后,拍摄能力就受考验了。你是不是能立马拿起相机,用个你觉得OK的构图,或者方便后期二次构图的方式拍下来,曝光还不能差太多,让后期能调整。
洞察能力和拍摄能力都没问题了,就得考验思考能力了。你是不是想拍出更惊艳的照片?看到一辆自行车停着,旁边有个人蹲着,你觉得有意思就拍了,这不算思考。思考后,你会给画面安排元素搭配、线条和框架搭配,让画面形式感更强。或者思考啥内容值得拍,这个人蹲在自行车旁边有啥意思?要是旁边有个女孩穿着裙子骑上车,露出大腿,旁边还有个男孩或者男士蹲着啃西瓜,这画面是不是才值得拍?这就是内容选择,也得思考。
思考能力考验啥?考验对内容和形式感的思考。
所以啊,街头人文纪实题材离咱真不远,咱都拍过,谁还没拍过啊!但想拍出好作品,那就得思考、学习。
光影交错,叮当随行
我们下期见
欢迎加我V交流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