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128分钟
播放:
214
发布:
15小时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Sarah的妈妈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制定的“完成作业才能玩iPad”的规定,会让母女俩陷入冷战——当朋友发来在线游戏邀请的时候,Sarah还没做完作业,按规定不能接受邀请参与游戏。没想到Sarah却因此情绪失控,那晚整晚乃至第二天早上都拒绝与妈妈交流。当妈妈的多次尝试开启沟通,但她的努力却像投入了黑洞,不仅没有效果,反而加剧了矛盾。
这样的场景在许多家庭中反复上演:简单的“该吃饭了”“整理好床铺”,或是孩子“下楼玩一会儿”的请求被拒绝,最终都可能演变为激烈冲突。
孩子让家长头疼的事情还远不止这些。
- 早上三催四请不肯起床,起床后磨磨蹭蹭不去洗漱,眼看要迟到了才匆匆塞两口早餐冲出家门,书包里还常落下作业本;
- 放学后书包一扔就看电视、逗猫,好不容易按到书桌前,却一会儿说铅笔钝了、橡皮脏了,一会儿喊渴要上厕所,听到消防车警笛还要跑出去张望
- 最让家长血压飙升的是,昨天刚教过的题目,今天孩子就像“脑子忽然关闭”,怎么讲都不会,最后随便填个答案就想交差。
于是乎,家长们便常常陷入这样的困境:想让孩子少玩会儿游戏,话到嘴边变成 “再玩就把平板砸了”;想鼓励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却脱口而出 “一点小事都做不好”;明明知道要给孩子自主感,可看到他磨磨蹭蹭,还是忍不住催催催……
明明是为孩子好,明明是想帮助孩子,可说出来的话、做出来的事,却似乎总会把结果推向另一个方向。究竟该怎么说、怎么做,才能让事情如我们所愿地发生、发展,才能让那些为了孩子好的初心真切地被孩子感受到,在孩子身上发挥作用呢?
去年 12 月,我们在直播里导读了一本书,名为《自驱型成长》,提及了不少科学、详尽又透着包容和关爱的养育理念、原则和方法论。那是一本近几年来亲子家教出版物中,质量非常高的畅销书,那次直播后我们也收到了一些积极的反馈,因此还推出了针对《自驱型成长》这本书的精读营产品。可是,从理论的真知到现实的实践,中间似乎横亘着一堵无形却又真实存在的“墙”。当家长们试图去运用书中的理论、方法时,总感觉不知所措、不知道从何处着手:“我明白要给孩子自主感,可我家娃说‘我不想写作业’,我总不能真的不管吧?”“我知道不能给孩子那么大的压力,但他都三科不及格了,我不逼一逼他加紧学习,难道还要放任他不管吗?”
这样的问题,不仅我们遇到了,《自驱型成长》这本书的两位作者也遇到了。为了解决从理论到实践,从“知道”到“会用”的问题,这两位作者编写了《自驱型成长・实践篇》,把前书中的养育理论、原则和相关的神经科学原理揉进了 100+ 真实育儿场景,没有空泛的 “要共情”“要尊重”,只有 “遇到这种情况,你可以这样说” 的落地方法。
比如文章开头提到的Sarah,因为没写完作业被妈妈拒绝玩线上游戏,直接开启了与妈妈的冷战。妈妈表示很委屈:“规则早就定好了,而且她也是同意的,怎么她就不好好遵守呢?”
遇到这种问题,我们常规的操作可能是跟孩子讲道理 “学习为主、娱乐为次,要分清主次”“既然是大家都同意的规矩,就该遵守,信守承诺是美德”;又或者在孩子的软磨硬泡、大哭大闹之下心软妥协 “给你玩 10 分钟,但之后你得好好写作业”。但我们都知道,这些操作效果不会太好:前者会激化矛盾,后者只会让孩子觉得 “哭闹有用”。
书中给出了一个沟通思路:先 “接住情绪”,再 “交还责任”。
妈妈可以试试这样说:“我知道你特别想跟朋友一起玩,没赶上肯定很失望(共情)。不过作业是你自己的事,你想怎么安排今晚的时间,我们可以一起聊聊(交责任)。”
没有指责,没有妥协,却让孩子感受到 “妈妈懂我,而且相信我能安排好自己的事”。当孩子的情绪被看见,她的大脑才会从 “对抗模式” 切换到 “思考模式”,自主感才会慢慢生长。
再比如最让家长头疼的孩子沉迷电子游戏问题:12 岁的 Wakiza 每天玩《堡垒之夜》4 小时,成绩下滑、脾气变糟,妈妈试过断网、收平板,可孩子要么偷玩,要么跟她冷战。
书中没有教 “怎么给孩子强制戒游戏”,反而让妈妈跟孩子说:“你能教我玩吗?我想知道你为什么喜欢。” 当妈妈看到孩子在游戏里得到队友的认可,听到他说 “我现实里学不好习,但在这里我是‘大神’”,才明白游戏对孩子来说,是 “自信心的补给站”。
后来他们一起制定了规则:每天玩 1.5 小时,前提是完成作业;如果超过时间,下周就减少 30 分钟。更重要的是,妈妈不再说 “玩游戏浪费时间”,而会说 “你在游戏里这么有策略,要不要试试用这种思路规划你的学习?”
这就是实践篇的特色:它不教你如何“管住孩子”,而是教你先“看见孩子”—— 当你看懂了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沟通就不再是“对抗”,而是“并肩解决问题”。
如果说《自驱型成长》给了我们一张“目的地地图”,这本《自驱型成长·实践篇》就是“导航语音包”。它不会替我们走路,但能在每一个岔路口提醒我们:“前方 200 米,请用孩子听得懂的方式左转。”
这一次,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本《自驱型成长·实践篇》,一起用沟通对话化解育儿焦虑,把抽象的“育儿鸡汤”变成实用的“亲子对话”。
| 相关资料
* 本期书籍:《自驱型成长·实践篇》 【美】威廉·斯蒂克斯鲁德, 奈德·约翰逊. 机械工业出版社,2024
* 参考资料:
* 对谈中提及的上一本书《自驱型成长》在本栏目有相应的导读音频Vol.17 自驱型成长|学会放手,才能培养出自律的孩子
* 关于《自驱型成长》这本书的精读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
* 对谈中关于孩子电子产品使用的节目:Vol.06 屏幕时代,我们该如何养育孩子?
* 对谈中关于孩子睡眠问题的节目:Vol.20 睡眠正能量&我们为什么要睡觉|当睡眠成为社会问题,我们该怎么办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