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 Shelley 皮特·谢利
1955年4月17日 2018年12月6日
朋克本该是打破规则的,但连我们都给自己设置了太多无形栅栏。
哪怕没有唱过一首歌,没有嗡嗡鸡(Buzzcocks)乐队主唱的身份以及个人单飞的作品,皮特·谢利也是英国朋克历史上的重要人物。1976年6月4日,正是他和大学好友霍华德·德沃特(Howard Devoto)安排了性手枪乐队(Sex Pistols)在曼彻斯特的首场演出,神话般的活动为这座城市的整个朋克运动播下了种子,激发了Joy Division、The Fall的职业生涯,当然还有皮特·谢利和霍华德·德沃特,他们迫不及待地组成了嗡嗡鸡乐队:乐队的名字来自一个专门讽刺摇滚乐的电视节目,那儿有个学院派女歌手,认为摇滚青年都是瞎打鸣的公鸡——从乐队的名字可以看出他们的恶趣味,总而言之乐队成立了,德沃特担任主唱,皮特·谢利是吉他手和和声,在此期间谢利老师做了两个更朋克的事情:,1、在性手枪们拿着唱片公司的钱花天酒地的时候,谢利从他爹那里弄到了钱,自己制作了EP,这是第一张朋克音乐的EP,而且是DIY形式,流量非常高,短时间就卖爆了,其次是只有两个音的吉他solo,我们来听:《Boredom》
EP虽然很成功,但主唱霍华德·德沃特却厌倦了,德沃特这个人很厉害,他很早就提出朋克音乐正在成为口号的复制者,运动的模仿者,这是朋克朋友们至今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嘛。但是皮特·谢利有不同的想法,在愤怒的朋克胡乱喊着口号,与社会为敌的时候,他接过了主唱的麦克风,另起炉灶,带领着嗡嗡鸡在1978年发行了两张专辑:《不同厨房出来的音乐Another Music In A Different Kitchen》和《爱的痕迹Love Bites》,这两张专辑间隔的时间不到6个月,完全是流畅的旋律和青少年恋爱口语化的歌词,也完全没有朋克和后朋克时代的激进主义或说教主义,对后世的流行朋克甚至涅槃乐队都有影响。
皮特·谢利在嗡嗡鸡前三张专辑和在1979年发表的单曲合集表现出来的,是与众不同的朋克精神,他唱的不是暴力或无政府状态,而是爱和脆弱,这一点上他是清醒的,独立的,至少把自己从朋克这个角色扮演中解脱了出来。另一点,他在晚年也说过,他的歌词从来都是性别中立的,男生女生都可以把自己代入到他的歌曲里,这在当时也是非常少见的,当然,这和皮特·谢利自己模糊的性别意识也有关系。我们再来说他的嗓子,他的嗓子是尖锐的酸性的,但似乎还带有一点点甜,有一种放任自流,任意滑动,顾盼自雄(此处是褒义词)的味道,我们要听到的《Why Can't I Touch It?为何我不能触碰它》,就是这么一首歌。
嗡嗡鸡乐队在1981年解散后,皮特·谢利立马就从一个另类朋克音乐家化身为合成器流行歌星,而且是迅速崭露头角,他在1981年当年就发表了受欢迎的个人单曲《智人Homosapien》,而这首歌哪怕放在整个80年代的合成器音乐时代,也是属于顶级的作品,无缝衔接的原因是他本身电子音乐的重度爱好者,大学时代就开始研究及电子音乐,所以在70年代后期一边玩着朋克音乐一边注意到新出现的合成器和鼓机,并且去拥抱电子音乐也是不足为奇。而在另一方面,虽然嗡嗡鸡乐队之后又重组,但确实只能以老艺术家的身份存在,不太翻得起浪花了。
回顾皮特·谢利这并不算太长的这一生,作为70年代朋克音乐的先驱,他不拘泥于形式,打破了唱片业的规则,创造了DIY独立音乐的历史;在音乐风格上,去政治化不随着浪潮愤怒呐喊,而用诙谐的浪漫的紧凑的流行朋克的曲调来获得成功,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朋克精神啊。
本期选曲
What Do I Get?
Boredom
I Don't Mind
Ever Fallen in Love
Why Can't I Touch It?
Homosapien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