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阳石的职业总结emoji
第一次知道石阳石,是在意大利一档以吐槽为主的电视节目《Le Iene》里,他用流利的意大利语说出很多不那么政治正确的话,表面上是令人捧腹的自黑,实质上是对人类本性的反思,有点像多年后走红的美国亚裔姑娘Ali Wong的单口喜剧。
后来发现,他竟然是我的博科尼学长,但直到2016年才毕业,因为他中途肄业去追逐表演梦了,「通过毛遂自荐,在威尼斯电影节给当年的评委会主席巩俐当同声翻译,在她和田壮壮的鼓励下,我报考了戏剧学院。」
身为在意大利做演员的意籍华人,石阳石觉得自己是「树大招风的少数群体,在矛盾中寻找着平衡」,比如为了兼顾中西方对于姓和名孰先孰后的不同习惯,他索性把名字改成了回文结构的「石阳石」,「站在社会边缘的我,虽然不属于在意大利经商的中国人群体,但同样的文化背景,促使我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视角和发声渠道,表达一些代表华商的观点,让意大利人听到。」
石阳石自编自演的单人话剧《铜门同梦》
2014年,石阳石推出了由孔普思特剧场制作的单人话剧《铜门同梦》,讲述他在意大利寻找身份认同的故事,而创作这部话剧的念头,来自石阳石和他的意大利话剧老师与同事们,在欧洲华人移民密度最高的城市普拉托(Prato)所做的7年公共戏剧实践。「有一年,我们举办了10场题为『我在这里是因为……』的对话,近千位意大利人和中国人面对面沟通,讲述自己的故事,倾听对方。虽然过程中也有打嘴仗、强烈攻击对方的情况发生,但最终,大家都会试图去理解对方。」
石阳石在撒丁岛宣传新书《衣锦还心》
意大利《共和国报(La Repubblica)》对石阳石的报道
在意大利生活了28年,石阳石看到这个国家「正在改变,但又害怕改变」。今年夏天,他带着自己的处女作小说《衣锦还心(Cuore di Seta)》参加撒丁岛书展,看到现场近千名意大利人和少数华人、菲律宾人、斯里兰卡人认真听完自己1个多小时的演讲,石阳石感受到大家对于意大利多元化、多民族的希冀,「我也许可以做点什么,改变大家对华人群体、少数族裔的看法。当然,我知道概念的改变是最难的,但变起来也是最有意义的。」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