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56分钟
播放:
1.94万
发布:
8个月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00:02 开场与节目初衷


- 背景介绍:主持人首次尝试做播客,缘起是想以对话讨论的形式分享方法和观点。


- 嘉宾亮相:介绍Mike,经济学博士,目前在美国政治中心地带,对关税、地缘政治和美国经济有深入理解。


- 节目愿景:希望从美国视角解析美国经济中不易被中国投资者和普通人理解的部分,并定期与麦克讨论。


01:01 Mike自我介绍


- 个人背景:在读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和产业组织理论。


- 产业组织理论简介:将博弈论工具与现实数据结合,研究市场结构如何影响企业准入、盈利和战略决策;以及跨境投资对当地产业链和市场环境的影响。


03:04 特朗普对国际贸易研究的冲击


- 国际贸易的“复苏”:在特朗普上台前,关税接近零、全球化势不可挡,国际贸易学一度不再是热门;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使贸易研究再度成为焦点。


- 贸易保护主义再起:特朗普的做法引发学界讨论,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应用与修正带来新机遇。


05:27 “中国冲击”与美国内部的分配问题


- “China Shock”:美国中西部制造业工人、社区在全球化中并未获得足够好处,失业与社区衰退导致政治情绪高涨。


- 民意基础:很多美国民众认同特朗普的关税与保护政策,背后是对全球化利益分配不均的积怨。


06:17 特朗普思路与重商主义渊源


- 是否存在系统性逻辑:特朗普的决策未必全盘严谨,但背后有“重商主义”影子;相信贸易顺差即“赚钱”,逆差即“亏钱”。


- 比较优势的冲突:现代经济学强调比较优势与全球分工,但特朗普更倾向于传统的“多出口、少进口”思维。


08:26 静态 vs. 动态比较优势


- 东亚崛起案例: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等经济体的发展说明比较优势可以动态调整。


- 特朗普的质疑:美国在全球化中虽获益,但部分群体感到被“占便宜”,因而主张重新审视对外贸易结构。


10:03 美国全球化受益与中西部衰退


- 芝加哥南部Gary镇:典型案例,曾经的钢铁与工业中心因全球产能转移而没落。


- 分配不均引发的情绪:东海岸和西海岸精英主导了全球化红利,中西部却被边缘化。


14:09 美国“孤立主义”传统与历史纵深


- 美国的多重形象:二战后才成为世界秩序的主导者,但建国之初带有深刻的孤立主义基因。


- 保守主义文化根源:新教伦理、社区与家庭观念,以及对宪法的忠诚,塑造了美国保守主义。


19:00 不同时代下的经济认知差异


- 房贷利率例子:对固定利率或浮动利率的不同偏好,折射出不同年代美国人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差异。


- 1873年欧洲危机与美国崛起:第一次全球化背景下,美国借欧洲资本过剩与老世界危机迅速发展。


21:22 1897年麦金莱与当代贸易保护的比较


- 相似点:都强调关税保护以扶持本土制造业或产业托拉斯。


- 不同点:美国在当今全球消费与产业链中地位极高,关税手段对全球经济影响更深远。


26:29 特朗普政策的自洽与现实冲突


- 白人主导 vs. 新移民科技人才:保守主义呼吁回到旧秩序,但美国高科技领域早已多元化、全球化。


- 社会撕裂:中西部保守势力和东西海岸精英的利益诉求存在根本差异。


30:14 关税的经济学分析


- 替换效应与收入效应:关税使进口产品变贵,消费者福利受损;但也可能在“次优”情况下保护本土产业。


- 是否能带来经济腾飞:仍存在不确定性,需结合全球产业链、科技与金融要素综合判断。


39:03 历史类比:安德鲁·杰克逊与“分赃体系”


- “Spoils System”:以政治忠诚度分配官职,做法粗暴,却获得民众支持;某种程度上与特朗普风格类似。


- 道德谴责 vs. 经济收益:民众对“恶棍”的态度往往复杂矛盾。


46:01 小结与未来展望


- 历史的借鉴:美国历史上的保守主义、重商主义、孤立主义都曾反复出现,对当下有启示作用。


- 全球化的前路:在多元化与保守主义并存的美国,如何平衡经济利益、科技创新和社会认同,将是持续性话题。


56:49 节目结束


- 总结:本期讨论了特朗普关税背后的经济学脉络、美国保守主义传统,以及历史借鉴对当下的意义。


- 展望:未来将继续邀请麦克分享对美国经济、贸易政策及地缘政治的观察。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