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
66分钟
播放:
7,302
发布:
2个月前
主播...
简介...
某某明星变好看了,叫“红气养人”;996太久回到大学校园里看男大打篮球,叫“吸吸阳气”;中医也让我们“补气血”……看不见摸不着的“气”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今天我们在节目里请来了长期深耕中国哲学领域的魏鹤立老师,从“气”这一概念开始,帮助我们走入中国哲学的门径。
👨🏫嘉宾简介
魏鹤立,1992年生,湖北恩施人。2023年6月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2023年9月入职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史、宋明理学。
✒️时间轴
* 1:20气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 5:43 中国哲学的“气”,支持了一种新的“主体观”
* 8:17 在明中期,气的概念被逐渐突出
* 11:08 “朱学后进”罗钦顺
* 15:44 宋明理学的基本三分框架
* 17:52 孟子讲的“养气”是如何养的?
* 21:40 游走在朱子和心学之间的湛甘泉
* 25:06 以气为沟通,万物如何能够一体
* 27:58 王阳明如何看待“万物一体”
* 29:35 王阳明是如何看待“气”的?
* 33:07 人人都有“良知”,恶从何来呢?
* 37:18 中国哲学的风格其实更有当下性
* 39:29 “国学热”争议的背后
* 45:38 中国哲学中,确有集体主义基因么?
* 50:31 带着问题,从康德走到牟宗三
* 52:37 学哲学真的让我增长智慧了
* 56:13 做中国哲学的“二外”,竟是日语
* 01:02:26 找回初心,靠和朋友一起“谈哲学”
本期提到:
罗钦顺
罗钦顺(1465-1547),字允升,号整庵,江西吉水人,明代中期著名的理学家和哲学家。他是明代气论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与王阳明同时代,但思想上与阳明心学形成鲜明对立。罗钦顺继承和发展了程朱理学的正统思想,强调“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而“气”是理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反对王阳明“心即理”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认为理是客观存在的外在规律。
他在代表作《困知记》中系统阐述了自己的哲学思想,主张通过“格物致知”来探求理,强调知识的积累和理性思考,批评心学过于强调内省和直觉的局限性。他提出“理一分殊”,认为理虽统一,但因气之不同而表现为具体事物的多样性,这一观点试图调和理与气的对立关系。
罗钦顺不仅在哲学上有建树,还是一位实践型学者,曾任南京吏部尚书等要职,关心民生,注重实学。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在坚持程朱理学正统、抵制心学流行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湛甘泉
湛甘泉(1466-1560),原名湛若水,字元明,号甘泉,世称“甘泉先生”,广东增城(今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书法家。他是明代心学的重要人物之一,与王阳明并称“阳明甘泉”,共同推动了心学的发展,但其思想体系又自成一派,展现了独特的哲学视角。
湛甘泉早年师从理学家陈献章,深受其影响,后于弘治五年(1492年)考中进士,历任编修、南京国子监祭酒、礼部侍郎等职,官至南京礼、吏、兵三部尚书。他在学术上主张“随处体认天理”,强调通过日常实践和内心体悟来认识宇宙的本原“天理”,与王阳明“致良知”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更注重理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而非完全依赖主观心性。
湛甘泉不仅是一位思想家,还是一位教育家,创办了多所书院,推广儒学教育,培养了大批人才。他与王阳明关系密切,两人“一见定交,共倡圣学”,被誉为“神仙友谊”,共同推动了明代心学的流行。他晚年归隐家乡,仍致力于学术研究与地方教育事业。湛甘泉的思想融合了程朱理学与心学的特点,对后世岭南学术影响深远。
王阳明
王阳明(1472-1529),原名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和教育家,被誉为“心学”集大成者。他创立的“阳明心学”对明代及后世思想界影响深远。其核心思想包括“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和“万物一体”,其中“心即理”强调心是万物本源,“知行合一”主张知与行的统一,“致良知”则是通过内省觉悟本心良知来指导行为。
王阳明早年钻研程朱理学,后在贵州龙场“悟道”,提出心学理论。他历任兵部尚书等要职,平定多场叛乱,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其代表作《传习录》记录了他的思想精髓,强调通过实践和体悟实现道德提升。他还创办书院,推广教育,培养了大批弟子。王阳明的心学突破了传统理学的束缚,强调个体自觉,对后世东亚儒学及现代新儒学均有深远影响,被视为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小学”
朱熹提出的理学教育体系。其“小学”教育针对儿童阶段,旨在为“大学”教育奠基。目标是通过日常行为规范和伦理教育,培养儿童道德观念和习惯,让其“知其当然”,为后续探究“所以然”做准备。内容涵盖“洒扫应对进退”等礼仪、孝悌忠信等价值观及基础识字、诵读经典,重实践而非深解,贴近儿童生活。方法上,朱熹主张养成教育、情感陶冶和循序渐进,通过反复训练、榜样故事和适龄内容引导儿童成长。
牟宗三
牟宗三(1909-1995),字离中,山东栖霞人,20世纪中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被誉为现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和发展了熊十力的思想,融合儒家传统与西方哲学,构建了独特的哲学体系。其核心思想是“道德的形上学”,主张通过“智的直觉”体认道德本心,将儒家“内圣外王”理念与康德哲学相结合,提出“两层存有论”,区分“现象界”与“本体界”。
牟宗三毕生致力于复兴儒学,代表作有《心体与性体》《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等,深入探讨儒家心性之学对现代世界的意义。他强调儒学不仅是文化传统,更是解决现代性问题的思想资源。牟宗三对宋明理学尤其是陆王心学的研究尤为精深,对王阳明思想有深刻阐发。他的学术影响遍及海内外,为现代新儒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幕后制作
* 主播:刘宣伯
* 剪辑:刘宣伯
* 责编:刘宣伯
🎙️关于人文清华播客
“人文清华”是清华大学官方主办的学术内容平台,兼顾学术性与大众性,外行听得懂,内行有收获。我们遍访清华学术大家、新锐学者,聊他们的人生经历、学术经历、经典学说、独特发现;也偶尔会组织学生圆桌,听同学们讲讲他们的所思所想。主理人兼主播张小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常驻主播张琳,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我们有四个常设栏目:【清华访谈录】大家学者,深度访谈;【清华大课间】清华课间,师生围谈;【清华小客厅】少年心事,朋辈互勉;【清华博论】和博士(生)聊聊毕业论文。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在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订阅“人文清华播客”。
👨🏫嘉宾简介
魏鹤立,1992年生,湖北恩施人。2023年6月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2023年9月入职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史、宋明理学。
✒️时间轴
* 1:20气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 5:43 中国哲学的“气”,支持了一种新的“主体观”
* 8:17 在明中期,气的概念被逐渐突出
* 11:08 “朱学后进”罗钦顺
* 15:44 宋明理学的基本三分框架
* 17:52 孟子讲的“养气”是如何养的?
* 21:40 游走在朱子和心学之间的湛甘泉
* 25:06 以气为沟通,万物如何能够一体
* 27:58 王阳明如何看待“万物一体”
* 29:35 王阳明是如何看待“气”的?
* 33:07 人人都有“良知”,恶从何来呢?
* 37:18 中国哲学的风格其实更有当下性
* 39:29 “国学热”争议的背后
* 45:38 中国哲学中,确有集体主义基因么?
* 50:31 带着问题,从康德走到牟宗三
* 52:37 学哲学真的让我增长智慧了
* 56:13 做中国哲学的“二外”,竟是日语
* 01:02:26 找回初心,靠和朋友一起“谈哲学”
本期提到:
罗钦顺
罗钦顺(1465-1547),字允升,号整庵,江西吉水人,明代中期著名的理学家和哲学家。他是明代气论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与王阳明同时代,但思想上与阳明心学形成鲜明对立。罗钦顺继承和发展了程朱理学的正统思想,强调“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而“气”是理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反对王阳明“心即理”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认为理是客观存在的外在规律。
他在代表作《困知记》中系统阐述了自己的哲学思想,主张通过“格物致知”来探求理,强调知识的积累和理性思考,批评心学过于强调内省和直觉的局限性。他提出“理一分殊”,认为理虽统一,但因气之不同而表现为具体事物的多样性,这一观点试图调和理与气的对立关系。
罗钦顺不仅在哲学上有建树,还是一位实践型学者,曾任南京吏部尚书等要职,关心民生,注重实学。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在坚持程朱理学正统、抵制心学流行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湛甘泉
湛甘泉(1466-1560),原名湛若水,字元明,号甘泉,世称“甘泉先生”,广东增城(今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书法家。他是明代心学的重要人物之一,与王阳明并称“阳明甘泉”,共同推动了心学的发展,但其思想体系又自成一派,展现了独特的哲学视角。
湛甘泉早年师从理学家陈献章,深受其影响,后于弘治五年(1492年)考中进士,历任编修、南京国子监祭酒、礼部侍郎等职,官至南京礼、吏、兵三部尚书。他在学术上主张“随处体认天理”,强调通过日常实践和内心体悟来认识宇宙的本原“天理”,与王阳明“致良知”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更注重理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而非完全依赖主观心性。
湛甘泉不仅是一位思想家,还是一位教育家,创办了多所书院,推广儒学教育,培养了大批人才。他与王阳明关系密切,两人“一见定交,共倡圣学”,被誉为“神仙友谊”,共同推动了明代心学的流行。他晚年归隐家乡,仍致力于学术研究与地方教育事业。湛甘泉的思想融合了程朱理学与心学的特点,对后世岭南学术影响深远。
王阳明
王阳明(1472-1529),原名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和教育家,被誉为“心学”集大成者。他创立的“阳明心学”对明代及后世思想界影响深远。其核心思想包括“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和“万物一体”,其中“心即理”强调心是万物本源,“知行合一”主张知与行的统一,“致良知”则是通过内省觉悟本心良知来指导行为。
王阳明早年钻研程朱理学,后在贵州龙场“悟道”,提出心学理论。他历任兵部尚书等要职,平定多场叛乱,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其代表作《传习录》记录了他的思想精髓,强调通过实践和体悟实现道德提升。他还创办书院,推广教育,培养了大批弟子。王阳明的心学突破了传统理学的束缚,强调个体自觉,对后世东亚儒学及现代新儒学均有深远影响,被视为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小学”
朱熹提出的理学教育体系。其“小学”教育针对儿童阶段,旨在为“大学”教育奠基。目标是通过日常行为规范和伦理教育,培养儿童道德观念和习惯,让其“知其当然”,为后续探究“所以然”做准备。内容涵盖“洒扫应对进退”等礼仪、孝悌忠信等价值观及基础识字、诵读经典,重实践而非深解,贴近儿童生活。方法上,朱熹主张养成教育、情感陶冶和循序渐进,通过反复训练、榜样故事和适龄内容引导儿童成长。
牟宗三
牟宗三(1909-1995),字离中,山东栖霞人,20世纪中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被誉为现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和发展了熊十力的思想,融合儒家传统与西方哲学,构建了独特的哲学体系。其核心思想是“道德的形上学”,主张通过“智的直觉”体认道德本心,将儒家“内圣外王”理念与康德哲学相结合,提出“两层存有论”,区分“现象界”与“本体界”。
牟宗三毕生致力于复兴儒学,代表作有《心体与性体》《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等,深入探讨儒家心性之学对现代世界的意义。他强调儒学不仅是文化传统,更是解决现代性问题的思想资源。牟宗三对宋明理学尤其是陆王心学的研究尤为精深,对王阳明思想有深刻阐发。他的学术影响遍及海内外,为现代新儒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幕后制作
* 主播:刘宣伯
* 剪辑:刘宣伯
* 责编:刘宣伯
🎙️关于人文清华播客
“人文清华”是清华大学官方主办的学术内容平台,兼顾学术性与大众性,外行听得懂,内行有收获。我们遍访清华学术大家、新锐学者,聊他们的人生经历、学术经历、经典学说、独特发现;也偶尔会组织学生圆桌,听同学们讲讲他们的所思所想。主理人兼主播张小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常驻主播张琳,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我们有四个常设栏目:【清华访谈录】大家学者,深度访谈;【清华大课间】清华课间,师生围谈;【清华小客厅】少年心事,朋辈互勉;【清华博论】和博士(生)聊聊毕业论文。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在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订阅“人文清华播客”。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joy是谁
2个月前
四川
6
老师语速那么快但表达清晰,思路简洁,听着很舒服
明月依旧何来怅惘
2个月前
河北
5
庄子和阳明,现代职场人的两大心灵导师
Ichigo_ZSKS
2个月前
江苏
4
学术不能浅显,要加上实修才能体会玄妙。
MC43
2个月前
山东
4
听完最大的感受是,支持大学砍掉一些社科研究方向
Ichigo_ZSKS
2个月前
江苏
3
44:52 如果认为庄子只是给打工人看的,认为逍遥云云,不敢苟同,那是绝对浅薄了。。。庄子在古代算是帝王之学,恰恰是阳明先生传记 心学 传习录是最适合普通人看的,因为从功利角度能研究出东西的。历史证明庄子始终是统治精英的重要参考。唐玄宗诏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宋明理学家通过诠释庄子构建心性之学,清初王夫之著《庄子解》探究治乱之道——这些思想精英从未将庄子视为简单的慰藉文学。现代管理学中“无为而治”。古之读庄子者,有帝王将相,有隐士高人。魏晋名士,手不释卷;唐宋文豪,口诵心惟。若苏轼者,宦海沉浮,而能于庄子得超然之趣。。。
Penny_Sy6j
2个月前
辽宁
2
25:35 想起来红楼里一段"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故其气亦必赋人,发泄一尽始散。使男女偶秉此气而生者,在上则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
LindaYuan15
2个月前
上海
1
老师实诚
夕生晴
2个月前
美国
1
感觉还是有点浅显,以为会讲到平旦之气和夜气更细点方面但没有hh 不过了解了一下气论派
非懂
2个月前
天津
1
是怎么做到把知识传递的这么无趣的呢
HD179105j
1个月前
日本
1
最后关于研究工作的体会还是挺值得听的
Samanthazy
2个月前
河南
0
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