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108分钟
播放:
67
发布:
8个月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 特别关注


这一期关于青春期问题的探讨,会告诉我们解决青春期问题的关键在于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控制能力。针对这个问题,同时也是结合了我们之前的读书内容,我们会在3月份推出一个精读营,阅读的书籍就是17期介绍过的《自驱型成长》(详情请见:《精读招募|深度共读《自驱型成长》,让家庭教育成为孩子自驱的沃土》)。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自驱型成长》精读营】下单购买,或添加客服微信:I_MYueGe咨询更多详情。


青春期是家长们很熟悉却又很头疼的一个词,在许多家长眼中,青春期几乎就是叛逆和难搞的代名词。


那么,这个让人望而生畏的青春期究竟是个什么东东呢?究竟孩子的青春期啥时候开始,又要到啥时候才能结束呢?


青春期变长了


说到青春期,就不得不提另一个“青”字打头的词——青少年。一般啊,当孩子进入了青春期,我们就会觉得他不再是个儿童了,他已经成长为一位青少年,直到他成为一名成熟的成年人,我们才会觉得他的青春期结束了。


但事实上,青春期和青少年是两个不同领域的概念。青春期是一个生理概念,一般说的是从第二性征开始出现到个体性成熟的过程,这个过程通常持续4-6年。青少年则是一个心理发展阶段,它的结束一般有三个指标,分别是大脑发育成熟——意味着自我控制能力的成熟;自我身份认同——心理上认可自己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大人了;独立责任能力——他人及社会期待且本人有能力独立承担社会及家庭责任。在上世纪中叶,青春期这个概念被广泛讨论和认可的时代,孩子们性成熟的年龄大概在十二三岁到十七八岁,而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在心理上也基本成长为一位成年人。在那个时候,生理上的青春期和心理发展阶段中的青少年是重叠的,所以大家在讨论“青春期”这个概念的时候,会同时考虑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与变化,至今仍是如此。


我为什么唠唠叨叨讲这么一段?那是因为,时代发展到今天,有些东西不一样了。孩子们生理成熟的年龄在不断提前,2015年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女性青春期的平均年龄是9.7岁,男性则为11.3岁。十年之后的今天,这个数字又往前提了大概0.5岁。但与之相反的是孩子们的心理成熟年龄在不断地延迟,还是在2015年的一个调查,结果显示,18-25岁的受访者中,认为自己是“大人”的不足40%;到26岁以上,才有7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是个“大人”,这是自我身份认同这个指标上的数据。至于独立责任能力,试问如今会有多少家庭、社区期待一个大学都还未毕业的学生独立承担社会及家庭责任呢?一面在不断提前,一面在不断延迟,结果就是:青春期变得越来越长了。如今,在学术界定上,普遍认为青春期的年龄应该在10-25岁,整整有15年的时间。


青春期变长了,又意味着什么呢?作为家长的你,也许会说:意味着遭罪的日子更长了呗……的确是,但也不全是。要回答好这个问题,我们得先了解在青春期这段时间里,孩子在发生怎样的变化。


失衡的青春期


青春期的孩子会有各种突出的表现,他们冲动、敏感、追求冒险和刺激、张扬个性、桀骜叛逆、不知天高地厚……这些表现的背后,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成因——失衡。


首先是身脑发育的失衡,十来岁的男孩女孩,肌肉骨骼和体内的各种脏器都已经发育得跟成年人差不多了,他们灵活、有力,成年人能做的动作他们基本都能做到,但他们的大脑却仍在发育中,远远没有到成熟的时候。这就像是一台崭新的跑车,一切准备就绪,但控制系统还是个半成品,结果车子倒是能跑,就是难以控制,所以时不时它就失控。而青春期的增长,则更是加剧了这个失衡。


而这个还在发育中的大脑,也处于失衡的状态,它的失衡体现为情理不同步。简单地理解,就是控制情绪的系统和控制理智的系统发育不同步。管控情绪的脑区,比如杏仁核、边缘系统在我们十几岁的年纪,早就已经发育成熟了;但管控理性思维的脑区——主要是前额叶皮层,则要到25岁左右才能发育成熟。如果我们每个人是一台跑车,那么情绪系统就像是车子的油门,理性系统则是刹车,现在油门性能非常好,刹车是个半成品,结果就是脑子一热,车子一脚油门就飞出去了,根本刹不住。这就是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情绪大起大落,经常由着情绪冲动行事的原因。


发达的情绪系统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孩子对压力特别敏感,它带来的直接后果是:青春期患上心理疾病的可能性远高于儿童时期或成年期。可以这么说,一个生理机能健康的人在10岁以前,如果不遭受什么重大创伤,基本不太会有心理问题;如果他25岁之前没有什么心理问题的话,25岁之后大概率也不会有什么严重的心理问题。10-25岁之间,是心理疾病高发的年龄。


而尚未成熟的理性系统带来的问题则是:认知的极端化。非黑即白、非此即彼,是这个阶段的孩子思维认知上一个很大的特点。他们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推理能力,能非常好地进行线性的逻辑推理,但在理解相关性的问题、处理复杂的、需要协调平衡的问题上,能力还不足。对于一些“灰色地带”的问题,一些因地制宜的妥协,他们是不能理解的,所以他们经常会觉得大人们嘴上说一套、做的时候又不是那样做了,很虚伪;会认为你只要不认同他,就是反对他;会觉得一个人不想和他做朋友,那他就是敌人。


脑部发育的不平衡还表现在,以多巴胺受体为核心的奖赏系统在这个阶段特别的活跃和敏感,这就促使青少年会不顾一切地追求多巴胺的分泌,去做那些刺激多巴胺分泌的活动。各种挑战、冒险甚至作死的行为,赌博(大到赌桌上赌钱,小到朋友之间玩笑式的打赌,都算)、电子游戏、药物、酒精、社交媒体、短视频、各种高糖高油高刺激性食品,以及外界的认可、肯定、赞扬都是能刺激多巴胺分泌的活动。所以,我们就能见到青春期的孩子各种冲动作死的行为,我们常常会发现青少年特别容易对某些事物成瘾,常常会觉得青春期的这群家伙总是想着偷懒享乐。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同龄人的认可、肯定带来的多巴胺分泌和愉悦感,远远高于来自家长、老师的认可与肯定。这也是为什么孩子那么容易会受身边同学朋友的影响,为什么孩子宁愿跟家人老师对着干,也要和身边的朋友保持一致。


问题 or 机会


在很多家长看来,青春期的孩子身上有一堆亟待解决的问题。其实不止是家长,老师、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默默地持有这样的看法。所以我们才会看到,青少年发展的相关工作,重点都会放在预防和矫正上。我们花很多时间精力去告诉青少年们:你们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这样不能那样;你们这样做会带来很恶劣的结果,你们那样做会害人害己……我们在学业教育上如此,在安全教育、健康教育、性教育上也是如此。可很多时候,结果却事与愿违,我们越是提醒他们别这么干,他们偏要这么去干。这群青少年们,似乎就铁了心跟大人们对着干,这被称为“叛逆”。


不可否认,青春期的孩子的确有不少的问题行为,这些行为可能影响学业、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影响他们的人格发展,甚至会给他或他身边的人带来身体或心理上的伤害。有问题,我们当然要解决、要预警。


可是,青春期里并不只有问题,还有机会。身脑发育不平衡,大脑的情理发育不平衡,带来了不少问题,但同时还说明,这个阶段的大脑,具备高度可塑性。而可塑性,正正是学习的基础。这就意味着,青春期的大脑,是学习效率最高的大脑,与成年后的学习相比,这个阶段的学习简直是事半功倍,而且还是好几十倍。当然,这个学习可能是学好,也可能是学坏。


所以啊,与其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可能发生的问题上,对各种问题围追堵截,生怕他学坏;不如换个思路,直接去教他该如何学“好”。与其跟他说一堆“不能”“不许”“不要”,不如引导他知道“应该”“想要”做什么。


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


平衡:学会放手与及时支持


孩子在失衡中,家长就得找到平衡。这个阶段的孩子,不能管,也不能不管。他们需要自主的感觉,想要自己做主、自己说了算,他们需要除了家庭以外的个人空间,要去交新的朋友,发展新的关系,想要去证明自己能行……这些,都需要家长学会放手,让他自己去做。


但这毕竟是一台刹车不完整的车,不能完全放手。你得给他划定好边界和底线,得时刻关注他的行车路线,必要的时候还得帮他扶一把方向盘。


问题是,放手应该放到什么程度,帮扶又该帮到什么程度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青春惹得祸:青春期大脑决定孩子的人生》这本书里有答案。这本书的作者劳伦斯・斯坦伯格是青少年研究领域的大咖,他凭借 40 年对数十万青少年的研究经验,结合脑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为我们全方位剖析青少年的成长难题。那些关于青春期的疑问,我们一起到书里去找。


| 相关资料



| 关于我们


三成空间是一个关注青少年自我成长的线上教育平台。我们围绕青少年成长的内在动力,提供相应的课程及内容服务。了解更多关于我们的信息,欢迎关注公众号:三成空间。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