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20分钟
播放:
4,474
发布:
4天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2024年社交平台数据显示,年轻人日均社交App使用时长下降23%,朋友圈“三天可见”设置率突破65%,豆瓣“社交断舍离”小组新增10万成员。
有人称这是“数字极简主义”的觉醒,也有人质疑这是对人际关系的消极逃避。当分享欲从朋友圈转移到仅自己可见的备忘录,当好友列表从3000人精简到30人,我们究竟在逃离什么?
本期想聊聊:年轻人为何亲手按下社交曝光的“删除键”?
点击下方,一起收听~
0:21 自我介绍环节,说说自己的“反社交人设”
0:56 现象观察:从“表演式社交”到“人间蒸发”,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3:20 分享各自的“社死”现场经历
8:59 话题讨论:社交断舍离——是年轻人选择的自救,还是逃避?
13:29 当我们谈论断舍离时,社交平台的各种功能所引发的社交习惯又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17:17 分享“你最想断舍离的社交习惯”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沉没暗恋
8个月前 辽宁
3
大概从两年前在微信就把朋友圈入口就关闭了,很少发朋友圈也不刷朋友圈,专注自己的生活。偶尔发朋友圈也只会当日记用,并且是当天有特别值得记录的小确幸,发了也不会单独分组,要不统一打开要不统一三天见。这种断舍离感觉对逃离焦虑状态以及获得更多自己的时间有很正向的作用,因为真正重要的社交关系不会因为你不更新朋友圈就不去主动了解你的生活了。
是青鸟
7个月前 天津
1
为什么感觉你们聊天的时候,有点子尴尬的感觉哈哈。
一只坚果
6个月前 广东
1
05:42 甚至,我和同事做地铁,面对面刷同一个帖子,吐槽公司的,大数据真的很牛
土豆饼-
8个月前 未知
0
关闭朋友圈感觉世界都清净了
小小s_
6个月前 英国
0
我的情况是:现在还在上学,很想完全不使用朋友圈,但又感到很矛盾。原因是我不再看到使用它的必要性,况且朋友圈里的人大部分不算“朋友”,面对这些相识之上朋友之下的人我没有太多分享欲,也有种护着隐私的感觉。维护朋友圈中的形象会给我一种间接维护公共形象的感觉,可是我不是公众人物,也不渴望公众眼神,我生活中的人都是私交,我更想做一个“素人”。同时,记录美好的事件我有日记,美好的时刻有相册,人生中有重大事件我会单独和朋友家人说,朋友圈反倒给我们一种客体化、一切在他人目光下才成立才存在才有效的错觉,过头了的话很不健康。还有一点是刷朋友圈真的很需要精力,朋友圈中大部分的人我根本不在乎他们的生活近况,相互的点赞也使我疲惫,我决定把精力优先放在现实生活中。但我也意识到朋友圈对我有利的地方:电子第一印象,有些类似非正式简历的存在。那些现实生活中有接触的朋友不需要顾虑这些,但假设和一个人一开始是线上朋友,或许是合作伙伴或许是客户、师生等关系,加上一个人好友后其朋友圈有发内容可以让人放下戒备、增加信任,给人一种对方鲜活实在的感觉,而不是疏离又难以靠近。所以为了这方面的顾虑有时候我会有计划地发朋友圈,只为这类关系打造阳光灿烂美丽热爱生活的赛博初印象。
比黎吧啦加油
2个月前 江西
0
04:17确实这个大数据我服了
比黎吧啦加油
2个月前 江西
0
18:16 真的要这样吗,断舍离真的要朋友圈吗,短视频才需要吧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