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49分钟
播放:
1,665
发布:
8个月前
主播...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放在前面】《泽物无声》的【听友群】成立啦!欢迎大家到群里交流互动,群内不定期分享播客笔记、邀请嘉宾互动、举办读书活动,期待您的到来~









本期节目是一期单口节目,话题与上一期一样,仍然是教育与阶层命运的改写。这期节目主要分享主播个人在之前的阅读和思考过程中的体悟,也算是一期综合性的读书分享。教育与阶层跨越的关系究竟是什么?金榜题名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在金榜题名之后,大学生仍然面对着不同的出路?县域教育是什么样的?在县域教育的环境中,是什么培养了小镇做题家们的惯习?寒门又何以出贵子?寒门出贵子的代价又是什么?


本期节目参考书目:


桑德尔:《精英的傲慢》


郑雅君:《金榜题名之后:大学生出路分化之谜》


林小英:《县中的孩子——中国县域教育生态》


程猛:《“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当代农家子弟成长叙事研究》


02:00 教育与阶层跨越承诺,“优绩主义”背后的伦理逻辑。——读桑德尔《精英的傲慢》


07:40 金榜题名能兑现阶层跨越的承诺吗?——读郑雅君《金榜题名之后》


12:00 大学生出路分化的场域:大学——一座精心布置的迷宫。


14:50 大学生出路分化的探因:两种行为模式——目标掌控型与直觉依赖性


15:30 目标掌控模式——高效把大学经历转化成简历产出。


17:00 直觉依赖模式——在五彩斑斓的大学生活中眩晕。


20:55 大学生活不存在标准答案,仍然是用来“体验”的,关键在于掌控大学生活的航向盘。


25:00 县域教育探寻:惯习是何以形成的?——读林小英《县中的孩子》


26:48 县中的家长:有待“提高”的教育重视度、有待拓展的教育眼界与观念。


30:43 县中的学生:在半推半就中学习。


33:15 寒门如何出贵子?读《程猛:“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 》


34:27 先赋性动力:破釜沉舟离开乡村的志气。


36:34 道德化思维:多维度的优绩压力。


37:44 学校化的心性品质:优绩作为社会化的立足之本。


40:15 金榜题名的代价:三重羞耻感


43:55 需要继续关注的问题。


46:19 宜拥抱,忌踌躇。


最后想再highlight的一段话:


正如布迪厄所说“处于最不利地位的阶级……对于实现命运的途径过于不觉悟,从而促进了自己命运的实现”,认识命运才有机会改变命运。而具体想要设定什么目标,过什么样的生活,把什么当做自己的人生价值,是否一定是世俗意义上的大富大贵是自己人生的一切,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承担什么样的人生风险,仍然应交由他们选择,但他们至少不应“无意识地被选择”。


本期节目的详细资料,可参考公主号文章:《教育之远近:优绩主义与阶层跨越》


片头曲、片尾曲:《山海》——草东没有派对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sssynnn
8个月前 浙江
3
听完这期很有感触!自己也是从县中走出的学生,感谢高中的母校,提供给我相对自由的空间,以及培养了我独立的思考。进入大学后,参与了三年学生工作、社团活动以及社会调研,此外也并没有荒废学业(笑),专业排名大概是前3%,对于「大学体验派」来说这样或许还不错吧。因为经历了秋招,对于简历会更有感触,虽然自己觉得把大学四年所取得的一切(包括绩点荣誉奖项活动等等)量化在一张纸上来衡量能力与职业的匹配度是一件很荒谬的事情。可是在目前的流动路径下,我们似乎不得不这么做,或许还得庆幸,自己是这套体系的利益既得者。
Rowone
8个月前 广东
2
记得刚刚大一开学时发过的一条朋友圈“最近挫败感十足”,下面我的高中同学都评论“我也是(╥_╥)”。我的挫败感来自各种面试不通过,竞选失败以及我在人与人之间交往中的表现,我发现我只会考试和处于我熟悉的环境,在大学太需要我的综合能力了,我来自小县城,最常做的事就是学习,几乎没有什么参与其他活动(实际上我们学校也没有什么活动),但在和大学同学们交谈中了解到,他们会有研学晚会运动会等等。我的高中生活平平淡淡无功无过我挺满意的,可是对比起来我们的资源真的是太少太少了,他们所经历的习以为常的事在我这里居然叫做开拓眼界,这样也就避免不了萌生自卑感。其实这一学期我过得挺难受的,感觉越来越自我客体化,在说出口前总会在心里想象别人的看法(这句话可以在这里说吗,说完会不会觉得我怎么怎么样等等),无意识的评判自己,最后变得沉默寡言。这一年是我从高中到大学,从小县城到大城市的转折点,也是我在撕裂中成长的一年,我感觉我像拼图一样在慢慢形成。
Mars98563
5个月前 湖南
0
谢谢。
若有
2个月前 四川
0
愤慨的反面是热情而不是无力感。
LY_AHNo
6个月前 重庆
0
听完心里起伏很大。我来自农村,家庭让我吃饱穿暖,让我做品行不错的人,我已经很感激。但是依旧逃不出农村孩子的一些局限性。小时候,我四周没有其他小朋友,所以人际交往,我一直比较呆,不知道怎样去交朋友,怎样去维持一段关系。进入初中,成绩很好,其实是自己憋了一股劲,但是后面初三下滑,好像使不出来劲,我想跟自己学习方法有很大关系。高中依旧如此,自己努力,但是遇到问题,例如晚上焦虑睡不着的恶性循环,无法控制自己看手机,转牛角尖的习惯。我找不到人引导,也没人可以倾述和解决。同时,羡慕着他人的人际关系。自己好像也有好朋友,但是毕业就永远没有联系了。高考结束的时候,我没有太大的感觉。那个时候对于985.211.一本,二本之间没有概念。觉得自己上了一个重本线很了不起,觉得学校之间差不多,还以为自己学校很不错,也惊讶大家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来思考今后的专业,而在此前从未考虑过相关问题。进入大学,逼迫自己做兼职改变性格,迫使自己去社交,增强综合能力。但是总体来讲,我的确如同博主讲的,没有目标感,也不知道该做什么,保留着高中的惯性,以及被大学的新的规则冲刷着,也对于大学课程难度有很大的挫败感。后面考研,独自准备,进一所211面试,面试没及格,真的没想到会不及格。首先是对面试重要性的认知匮乏,其次是大学的专业知识匮乏,以及家庭没有人际关系。调剂到一所双非。开始没后悔,在逐渐增加认知过后,才回过味211和双非之间的悬殊。 总的来回顾,在每个阶段,我都算得上努力,脑子也不笨。但是,自身对于信息的获取往往更呆板,从而导致决策错误,以及在一路走来,对于认知匮乏,偏内向性格,人际交往缺失,自卑感等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去纠正,弥补。说白了,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去试错,也需要花更多时间精力去获取他人天生具备的思维方式和信息。 该怎么做呢?我想,多读书籍,多思考,多听多看一些关于社会的讨论。去弥补自己对于社会宏观的认识。然后再规划目标,对于这个目标学会收集信息,然后再去修正计划。并在这个过程当中逐步建立自己的自信。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