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听众朋友,这里是邦女郎财经列车,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本期我们探讨的话题是:特朗普“学术锁国”升级,全球顶尖科学家加速“东迁”中国
特朗普政府推行的“学术锁国”政策以国家安全和意识形态为幌子,对国际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实施系统性限制,其本质是政治逻辑对科学规律的粗暴干预。这场政策风暴通过签证紧缩、经费削减、高校打压等组合拳,正在重塑全球科研版图并引发连锁反应,其影响远超教育领域,成为撕裂美国科研生态、加速全球创新格局多极化的关键转折点。
政策核心:以安全之名行政治干预之实
特朗普政府以“反犹主义”和“国家安全”为借口,对哈佛大学等顶尖高校展开系统性打压。2025年5月,美国国土安全部突然撤销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资格,要求6800名留学生限期转学或离境,这一决策直接切断哈佛每年14亿美元的国际学生收入,更威胁其核心院系的研究连续性。与此同时,政府冻结哈佛22亿美元联邦拨款,威胁取消其免税地位,并要求提交师生政治活动记录,将学术自由与政治立场强行捆绑。这种“三重打击”精准瞄准哈佛作为私立大学的三大支柱——政府资金、社会捐赠和国际化战略,其示范效应迅速蔓延至全美高校。哥伦比亚大学被迫裁员180人,普林斯顿2.1亿美元经费遭冻结,60所高校因反犹主义调查面临系统性风险。
科研生态崩塌:人才流失与经费断崖
政策冲击首先体现在人才断层。哈佛国际学生占研究生院50%以上,禁令直接导致肯尼迪政府学院、设计学院等核心院系面临研究断层。《自然》杂志调查显示,75%的在美外国科学家因政策不确定性考虑离境,其中人工智能、芯片等14个关键科技领域的国际学生签证拒签率从12%飙升至43%。这种人才外流不仅削弱当下科研产出,更中断了科研传承链条——哈佛渐冻症研究团队因经费冻结和成员遣散而停滞,类似案例在结核病、癌症演化等领域频发。
经费断崖式削减进一步加剧危机。特朗普政府2026财年预算提案要求将国家卫生研究院支出削减37%,国家科学基金会预算砍半,气候研究、生态保护等基础科学领域面临“团灭”。联邦科研机构自其执政以来大幅缩编,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等机构数千岗位消失,未来科学预算取消部分行星探测任务。这种功利化导向破坏科研生态多样性,迫使科学家自我审查——联邦资助项目被要求“符合政治正确”标准,否则将面临取消资助的威胁。
全球创新格局重构:中国崛起与多极化加速
在这场政策风暴中,中国正加速成为全球顶尖人才的“新磁极”。2024年中国研发经费达3.6万亿元,占GDP比重升至2.6%,总量稳居全球第二。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热拉尔·穆鲁加盟北大,西湖大学成功引进贝勒医学院解剖教学中心主任张晓明等学者,形成“人才虹吸效应”。更关键的是,中国构建起“科研-产业”闭环:宁波甬江实验室启动异构芯片研发生产线,团队规模从400人扩至800人;湖北JFS实验室吸引剑桥、斯坦福科学家,助力国产激光切割设备突破技术封锁。这种“实验室+生产线”模式,与美国“重论文、轻转化”的科研体系形成鲜明对比。
欧洲则以“价值观外交”争夺学术话语权。欧盟推出5亿欧元“选择欧洲科研”计划,德国TU9联盟、法国大学校等机构设立“学术避风港”,吸引受挫学者。马克龙政府更明确表示要成为“受威胁科学家的避难所”,重塑欧洲作为“开放科学堡垒”的形象。与此同时,新加坡国立大学增设“全球学者项目”,加拿大增加STEM专业签证配额,日本简化学者签证流程,全球科研体系正从“美国中心”向分布式网络演变。
政治逻辑悖论:安全焦虑吞噬创新根基
特朗普政策的深层矛盾在于将科学工具化,以短期地缘竞争牺牲长期创新能力。其逻辑链条存在三大致命缺陷:
1. 人才筛选的双轨制:一方面驱逐非法移民、取消出生公民权,另一方面为EB-1A杰出人才、NIW国家利益豁免开绿灯。这种筛选实质是“摘桃子”策略——既要收割全球顶尖人才,又拒绝对基础研究的持续投入。
2. 科研评价的功利化:将联邦资助与政治表态挂钩,要求哈佛废除多元平等项目、禁止校园抗议戴面罩,这种“政治换经费”模式将学术机构贬为政治附庸。
3. 战略短视的历史循环:麦卡锡时代政治干预曾导致美国物理学停滞十年,而当前政策对科研创新的冲击更系统化。当政府以“优化资源配置”名义削减科研预算时,实则是将科学问题简化为会计问题,忽视基础研究的“无用之用”。
文明冲突:科学精神与政治极化的碰撞
这场政策风暴的本质是科学开放精神与政治保守主义的文明冲突。当哈佛校长艾伦·加伯在诉讼中指控政府“违宪干预学术自由”时,他捍卫的不仅是22亿美元拨款,更是宪法第一修正案赋予的言论自由权。而特朗普政府要求高校提交师生意识形态记录的行为,实质是重建“忠诚审查”机制,这与二战后美国建立的“学术自治”传统背道而驰。
全球科学家正在用脚投票。75%的受访科研人员考虑离开美国,欧洲学生对美读博兴趣骤降50%,这种人才流动正在重塑人类知识共同体的版图。当政治的触角过度伸向象牙塔,受伤的不仅是某所大学,更是人类追求真理的共同理想。历史经验表明,纳粹德国的文化专制曾导致科学中心洲际转移,而当前的政策若持续,将加速美国从“科学灯塔”向“创新孤岛”的蜕变,人类或将迎来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多极科技时代。
在节目的尾声,我们还要温馨提醒您,邦女郎列车将持续为您带来更多关于财经商业的深度剖析与投资机会。请关注我们的节目以及支付宝德邦基金财富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我们下期再见,祝您生活愉快,投资顺利!
注:
本音频仅限于本基金管理人与合作平台开展投教活动之目的使用,禁止第三方机构单独摘引、截取或以其他不恰当方式转播。
本音频为客户服务材料,既不构成基金宣传推介材料,也不构成任何法律文件。本音频所载信息和观点仅供阅读者参考。
德邦基金在本音频中的所有观点仅代表德邦基金在本音频成文时的观点,德邦基金有权对其进行调整;在不同时期,德邦基金可能会发出与本音频所载不一致的观点。
若本音频转载第三方报告或资料,转载内容仅代表该第三方观点,并不代表德邦基金的观点,德邦基金不对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提供任何直接或间接的声明或保证。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