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美联储宣布降息50个BP,这是自2020年以来的首次降息。
本次降息是否开启了降息通道?未来利率水平是否会持续下调?都是市场关注的问题。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美联储这次“撕裂”的降息以及相关的投资逻辑。
⏳时间轴
00:16 美联储降息50BP,四年以来首次降息。鲍威尔记者会上的鹰派发言与50BP鸽派决议形成了较大反差。
05:29 鲍威尔将降息50BP称为“再校准”,是因为通胀和就业发生变化,但记者会有释放通胀反弹的担忧和就业韧性的信息。政治因素对降息决策的影响并不能被排除。
16:36 11月降息与否取决于动机。若是“再校准”,美联储可能因数据指向再通胀和不着陆而停止降息;若是“政治因素”,共和党胜利则可能不降息,民主党胜利则可能支持小幅降息。
18:24 再通胀箭在弦上,美债利率下行空间有限,长端利率难以下降,收益率曲线结束倒挂。美元波动加大。不着陆下的宽松,美股小盘股更受益,大盘科技股依赖于AI叙事。
27:12 中国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于转型,短期政策需要不断平衡空间和优先度。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压力进一步下降,藏汇于民的结汇可能推动人民币继续升值。
28:30 央行持续宽松货币政策的可能性较大,预计可能采取降准和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的组合。
32:43 财政一方面加快存量政策实施,另一方面调整赤字率以弥补地方财政缺口。
美联储降息 50 个基点,鲍威尔称之为“再校准”,但这一决策背后可能也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使得 11 月和 12 月的降息前景变得难以预测。对市场的影响可能表现为美债收益率曲线变得更加陡峭,因为长端收益率难以进一步下降,同时通胀反弹和经济刺激可能导致经济过热。对于美股,小盘股可能表现较好,而大盘科技股的表现则与人工智能等趋势紧密相关。
对中国而言,主要影响因素在于转型,短期政策需要不断平衡空间和优先度。汇率升值为央行和财政政策提供了额外的宽松空间。预计央行可能会采取降准和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的措施来实施宽松政策。在财政政策方面,可能会加快现有财政资金的使用,并可能在年底前调整赤字率,以确保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能够满足年底前的需求,填补财政缺口。
📖阅读相关文章《鲍威尔的“政治正确”》《LPR降息落空,但宽松预期依旧》《距离二次通胀,只差一次降息》《多少汇,藏于民?》《汇率升值后的货币和财政展望》
📅录制于2024年9月22日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