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
90分钟
播放:
61
发布:
6天前
主播...
简介...
很多人选择皈依佛教,是为了「止苦」,而且似乎先从解決自己的痛苦开始。这是否意味着佛教修行者是自私的?佛教在中国流行后,不少儒者认为,佛教把个人解脱放在伦理之前,因此带有自利倾向。
一些儒者还反对佛教提倡的“无缘慈”,认为它与维系亲人、朋友等重要关系所需要的特殊情感根本不相容。
本期播客录制于美国哲学协会 American Philosophical Association 的一次会议,Justin提出了两项针对佛教的批评,嘉宾洪真如(Jenny Hung)为佛教进行辩护,Richard担任主持,现场亦有多位专家参与讨论。
欢迎加入这场生动而友好的「辩论」!
时间轴
0:00 Part I – 闲聊
4:19 主题介绍
5:39 Part II -- 儒佛之辩 Confucianism vs. Buddhism
5:40 嘉宾介绍:洪真如(Jenny Hung)
9:58 历史与哲学中的儒佛对论
13:49 介绍本期所论佛家哲学家:宗密
16:40 第一项批评:佛教之「自利」 The firstcriticism: Buddhist selfishness
49:22 第二项批评:无缘慈与人伦关系 The second criticism: unconditionedcompassion and relationships
1:07:47 观众提问 (有播客嘉宾返场!)
重点讨论段落
陆象山 (1139-1193) 论佛教之自利
释氏以人生天地间,有生死,有轮回,有烦恼,以为甚苦,而求所以免之。其有得道明悟者,则知本无生死,本无轮回,本无烦恼,故其言曰:生死事大。如兄所谓菩萨发心者,亦只为此一大事,其教之所从立者如此。故曰利、曰私。
惟义惟公,故经世;惟利惟私,故出世。儒者虽至于无声无臭,无方无体,皆主于经世。释氏虽尽未来际普度之,皆主于出世。
今习释氏者皆人也,彼既为人,亦安能尽弃吾儒之仁义?彼虽出家,亦上报四恩。日用之间,此理之根诸心而不可泯灭者,彼固或存之也。然其为教,非为欲存此而起也。故其存不存,不足为深造其道者轻重。
(陆象山《与王顺伯》, English version modified from Philip J. Ivanhoe’stranslation)
朱熹 (1130-1200)论「无缘慈」:
先生曰:「释氏说『无缘慈』。记得甚处说:『融性起无缘之大慈。』盖佛氏之所谓慈,并无缘由,只是无所不爱。若如爱亲之爱,渠便以为有缘;故父母弃而不养,而遇虎之饥饿,则舍身以食之,此何义理耶?」
(朱熹《朱子语类》卷一二六, Englishversion modified from Justin’s translation)
目前节目持续更新中,每周一与你见面,欢迎订阅收听!如果你有任何想法或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前往 Warp, Weft, and Way 网站参与讨论。
其他参考资料
Jenny Hung 洪真如 (本期嘉宾)
真如 (梵语 Tathātā, “truethusness,” “true suchness” 佛教核心术语,亦为洪真如中文名)
John Rawls (约翰·罗尔斯, 具影响力的政治哲学家)
UriKaplan, Buddhist Apologetics in East Asia
宗密 (圭峰宗密, 780-841, 唐代佛教哲学家)
JennyHung, “We are the Same Mind! A Studyof Zongmi’s Idea of the True Mind“
四圣谛The Four Noble Truths
菩提萨埵, 菩萨bodhisattva
大乘佛教 Mahāyāna Buddhism (与上座部或所谓“声闻乘/小乘”相对,更强调菩萨道)
陆象山 (陆九渊,1139–1192,宋代新儒家哲学家)
生死轮回 (saṃsāra , 世间生死流转之境)
如来藏 (tathagatagarbha, Buddha-nature, 佛性/佛胎,中国佛教重要基础概念,宗密亦以此为宗旨)
俗谛与真谛(或胜义谛)“conventional truth” vs. “ultimate truth” in Buddhism
顿悟与渐悟/渐修 sudden enlightenment vs.gradual enlightenment or gradual practice
《法华经》The Lotus Sutra
JustinTiwald, “Zhu Xi’s Critique of Buddhism“
无缘慈/无缘大慈 unconditioned compassion (相对之「有缘慈」)
禅 (禅宗“Chan Buddhism“)
爱有差等(differentiated care)
戒(śīla,佛教伦理/戒律之梵语术语)
萨埵太子(Prince Sattva,菩萨舍身饲虎故事之源;thanks to PJ Ivanhoe for this reference)
乡约(乡里约法/社区公约,朱熹地方治理思想之要目)
经世(治理天下、经世济用)
出世(出离世间)
特别鸣谢 The Hong Kong Ethics Lab 的支持和赞助,以及 Warp, Weft and Way 网站对讨论环节的支持。以及感謝Dana Jae Audio Collective 的現場布置与录音支持。
主持人:Richard Kim's website
Justin Tiwald's website
音频剪辑 & 中文 show notes:Lena
一些儒者还反对佛教提倡的“无缘慈”,认为它与维系亲人、朋友等重要关系所需要的特殊情感根本不相容。
本期播客录制于美国哲学协会 American Philosophical Association 的一次会议,Justin提出了两项针对佛教的批评,嘉宾洪真如(Jenny Hung)为佛教进行辩护,Richard担任主持,现场亦有多位专家参与讨论。
欢迎加入这场生动而友好的「辩论」!
时间轴
0:00 Part I – 闲聊
4:19 主题介绍
5:39 Part II -- 儒佛之辩 Confucianism vs. Buddhism
5:40 嘉宾介绍:洪真如(Jenny Hung)
9:58 历史与哲学中的儒佛对论
13:49 介绍本期所论佛家哲学家:宗密
16:40 第一项批评:佛教之「自利」 The firstcriticism: Buddhist selfishness
49:22 第二项批评:无缘慈与人伦关系 The second criticism: unconditionedcompassion and relationships
1:07:47 观众提问 (有播客嘉宾返场!)
重点讨论段落
陆象山 (1139-1193) 论佛教之自利
释氏以人生天地间,有生死,有轮回,有烦恼,以为甚苦,而求所以免之。其有得道明悟者,则知本无生死,本无轮回,本无烦恼,故其言曰:生死事大。如兄所谓菩萨发心者,亦只为此一大事,其教之所从立者如此。故曰利、曰私。
惟义惟公,故经世;惟利惟私,故出世。儒者虽至于无声无臭,无方无体,皆主于经世。释氏虽尽未来际普度之,皆主于出世。
今习释氏者皆人也,彼既为人,亦安能尽弃吾儒之仁义?彼虽出家,亦上报四恩。日用之间,此理之根诸心而不可泯灭者,彼固或存之也。然其为教,非为欲存此而起也。故其存不存,不足为深造其道者轻重。
(陆象山《与王顺伯》, English version modified from Philip J. Ivanhoe’stranslation)
朱熹 (1130-1200)论「无缘慈」:
先生曰:「释氏说『无缘慈』。记得甚处说:『融性起无缘之大慈。』盖佛氏之所谓慈,并无缘由,只是无所不爱。若如爱亲之爱,渠便以为有缘;故父母弃而不养,而遇虎之饥饿,则舍身以食之,此何义理耶?」
(朱熹《朱子语类》卷一二六, Englishversion modified from Justin’s translation)
目前节目持续更新中,每周一与你见面,欢迎订阅收听!如果你有任何想法或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前往 Warp, Weft, and Way 网站参与讨论。
其他参考资料
Jenny Hung 洪真如 (本期嘉宾)
真如 (梵语 Tathātā, “truethusness,” “true suchness” 佛教核心术语,亦为洪真如中文名)
John Rawls (约翰·罗尔斯, 具影响力的政治哲学家)
UriKaplan, Buddhist Apologetics in East Asia
宗密 (圭峰宗密, 780-841, 唐代佛教哲学家)
JennyHung, “We are the Same Mind! A Studyof Zongmi’s Idea of the True Mind“
四圣谛The Four Noble Truths
菩提萨埵, 菩萨bodhisattva
大乘佛教 Mahāyāna Buddhism (与上座部或所谓“声闻乘/小乘”相对,更强调菩萨道)
陆象山 (陆九渊,1139–1192,宋代新儒家哲学家)
生死轮回 (saṃsāra , 世间生死流转之境)
如来藏 (tathagatagarbha, Buddha-nature, 佛性/佛胎,中国佛教重要基础概念,宗密亦以此为宗旨)
俗谛与真谛(或胜义谛)“conventional truth” vs. “ultimate truth” in Buddhism
顿悟与渐悟/渐修 sudden enlightenment vs.gradual enlightenment or gradual practice
《法华经》The Lotus Sutra
JustinTiwald, “Zhu Xi’s Critique of Buddhism“
无缘慈/无缘大慈 unconditioned compassion (相对之「有缘慈」)
禅 (禅宗“Chan Buddhism“)
爱有差等(differentiated care)
戒(śīla,佛教伦理/戒律之梵语术语)
萨埵太子(Prince Sattva,菩萨舍身饲虎故事之源;thanks to PJ Ivanhoe for this reference)
乡约(乡里约法/社区公约,朱熹地方治理思想之要目)
经世(治理天下、经世济用)
出世(出离世间)
特别鸣谢 The Hong Kong Ethics Lab 的支持和赞助,以及 Warp, Weft and Way 网站对讨论环节的支持。以及感謝Dana Jae Audio Collective 的現場布置与录音支持。
主持人:Richard Kim's website
Justin Tiwald's website
音频剪辑 & 中文 show notes:Lena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