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社会学一刻宇航员小五结束了流放旅途,回来啦。本期,社会学一刻飞船来到了无聊的大人星球,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星球为何都是无聊的大人吧!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时刻:望着一成不变的地铁车厢,忽然想起小时候用纸箱盖出“宇宙飞船”的自己?明明我们曾是天马行空的“神兽小孩”,为何成年后却沦为模板化的“上班族”?这一期,我们聊聊“变无聊”的人生剧本,看看是谁在悄悄删改了我们的想象力、热情与好奇心
⏳节目时间戳
00:00|开场故事:小时候的我去哪了?
这颗星球的无聊的大人都曾是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小孩,可如今,热情、灵气和惊喜仿佛都被生活榨干了。无聊,是成长的代价,还是社会的设计?
02:58|Part 1:生活方式的收敛——我们怎么活得越来越像?
从两室一厅到标准化通勤轨迹,住宅、工作、娱乐都被“格式化”。引用上野千鹤子与格伦·埃尔德,从居住格局、生命历程与时间贫困出发,剖析“无聊的大人中产生活”的来龙去脉
10:25|Part 2:想象力的衰退——我们为什么不再幻想?
马克思说异化,阿多诺说文化工业,我们从自由创作者变成了内容消费者。从白日梦到爽文短剧,从创造到“刷”,想象力是如何被一点点“收编”的?=!
17:58|Part 3:社会控制与角色期待——谁定义了“合格的大人”?
是戈夫曼的舞台角色扮演,还是福柯的规训社会?无聊的大人活在别人写好的剧本里,努力当“合格的大人”:不幼稚、不冲动、不怪异,但也不再有趣😭
27:57|结尾:我们能否“逃离无聊”?
在结尾,宇航员小五记录了三种微小反抗方式:找回幻想、偏离主流轨迹、重拾真实兴趣。即使无聊是结构性的,也不代表我们要永远被格式化地活着!
👀 留言互动|你是否也觉得成年生活越来越“像别人”?你还保有“幻想”的能力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生活中最“中二”的一个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