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开放编集室,这是一档由文化创意机构 DCP 出品的播客节目。我们热爱自然,赞美城市,更在乎创意。我是本期节目的主持人,一知羊。
十一假期前,我随地球的周末编辑部刚到曼谷。那时候,东南亚第一个城市级气候周刚刚开幕。两百多个活动在整座城市铺开,从大学、文化中心,到酒店、商场、公园。
在这片一年四季都像夏天的地方,气候变化这个话题,也不再只是冰冷的科学。它变成了仓库里的展览、森林公园里的音乐、文化中心里的互动游戏,还有金融、能源等领域那些具体又细微的解决方案。
和我们一起抵达的,还有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邀请来的两位观察员。一位是从荒野寻马归来的作家依蔓,另一个是常驻伦敦、专注环境报道的记者崔绮雯。
带着不同的期待,也带着同样的好奇,我们决定在气候周的尾声,坐下来聊聊这一周看到的事,那些来自不同人的智慧,还有让我们意外的体验。


引子
00:17 这期节目在曼谷录制——东南亚第一次城市级气候周,一场既严肃又热闹的节庆。我们聊聊气候周的好玩、奇怪与动人之处
🇹🇭 第一部分 像节日一样的曼谷气候周
02:08 为什么气候周在曼谷看起来更像音乐节?
03:33 带着什么问题来到这里?每座城市的气候周,重点都不同。
07:23 除了金融议题与解决方案,曼谷气候周最打动人的是面向公众的参与感——为什么这场气候主题的交友活动(Speed Dating)能让每个人聊得停不下来?
10:54 “洪水来了,你会带走什么?”“也许是🍺...”——从纪录片到个人经验,气候议题不再是远方的灾难,而是日常的镜像。
15:25 这个桌游可以让人品尝了权力的滋味 ✨ 也让人立刻理解,落到执行层面的能源政策得有多细......
20:38 我们个人真的能做些什么吗?真的能!
🎲 第二部分 从游戏到公园,气候议题的现场体验
25:32 拥有 1334 棵(*节目中口误多说了 9 棵)树的 Benjakitti Forest Park(班加科特森林公园) 把海绵城市理念具像化了,它的作用不止于对抗洪涝,还有更多层面的启发🧽
33:02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核心”?虽然你一定没想过,但我们可以向核废料管理团队取经
36:42 请听绮雯在曼谷气候周看到的小众创业赛道 🧹 服务于巨轮的船身清洁机器人,竟有助于减碳?!
40:11 依蔓去了曼谷城郊的仓库:仓库接收被砍下的树木,为它们“再造生命”
🌾 第三部分 可见与不可见的自然
48:37 自然界没有废物,所有生命都在循环中延续 ♻️
51:13 为什么绮雯会从写硅谷明星公司,转到环境相关的写作?依蔓的寻马旅程,解锁了怎样看待自然的目光?
58:17 也许,你也发现了,“再野化”正在越来越多地为人知晓
59:26 我们此行收获的“最大冲击”是什么?“当我们能感受,就能改变”

- 地球的周末 🌍 关于曼谷气候周的内容分享
更多内容,将在地球的周末(小红书、微信公众号)、荒野气象(小红书、微博)陆续发出!
- WWF 邀请来曼谷的观察员 🐼 从现场发出的消息
🚢 绮雯:
📒 依蔓:
- 对话中提到的书 📚
《荒野寻马》
- 对话中提到的名词 🔗
🧽 海绵城市,是一种城市规划和建设理念,通过修建城市湿地、透水铺装等措施,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吸水、蓄水、渗水、净水”,有效应对洪水和水短缺风险,同时提升水生态、水环境和可持续性。 它不仅是工程解决方案,还融入文化层面,旨在构建更韧性的城市未来。
🌳 Benjakitti Forest Park(班加科特森林公园),曼谷市中心及其周边地区最大的公共游憩空间,通过生态修复手段,设计将场地转变为了可提供全面生态系统服务且富有韧性的生态系统,可以拦截瞬时暴雨积洪并降低其破坏力、净化被污染的水体、调节旱涝,以及为野生动物提供亟需的栖息地,也为其他类似城市公共绿地设计实践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低维护、模式化途径。
🌊 SEAPUNK,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组织,通过叙事工作坊和艺术实践,鼓励创作者共同构建乐观的愿景,对抗气候悲观主义。
关于我们
开放编辑室 OPEN COFFICE,是文化创意机构 DCP(DACLOD PRESS,乌云文化)的办公空间。我们在这里策划创意项目,也一起探索城市生活的未来。
欢迎在小宇宙、小红书关注我们制作的内容——
🌍 小红书:开放编集室、地球的周末、Jetlag Books
👀 微博:荒野气象
☁️ 公众号:乌云装扮者
🛒 线上商店:氣象商店
📖 线下书店:Jetlag Books
|主持制作:🐑 一知羊
|金牌嘉宾:✒️ 崔绮雯、依蔓
|金牌后期:🏅 DONG
|金牌出品:☁️ DCP 乌云文化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