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
16分钟
播放:
841
发布:
1周前
主播...
简介...
🎧《我不再试图取悦别人,关系也变得更轻了》
📘 Shownotes
有时候我们太努力地照顾别人,
却忘了自己也需要被照顾。
这一期,我们聊聊——
为什么我们总是想让别人开心?
为什么取悦别人会让关系更累?
以及,如何重新找回「关系里的轻盈」。
🎧「我不再试图取悦别人,关系也变得更轻了」
让真诚成为关系里最温柔的力量。🌿
收听推荐
本期节目献给每一个在关系中感到疲惫、习惯性迁就的你。如果你常常因为别人的眼光而委屈自己,如果你渴望建立更真诚、更轻松的人际关系,那么这期节目将为你提供一份深刻的洞察和温柔的鼓励。让我们一起学习,如何从取悦他人,转向拥抱真实的自己。
节目核心要点
•核心理念: 挑战“讨好型人格”的固有模式,提出“不再试图取悦别人”是让关系变得更轻松、更真实的关键。节目强调,真正的爱和链接,不需要通过委屈自己来换取。
•关键方法: 引入心理学家温尼科特的“假自我”概念,揭示了“讨好”是为了迎合外界期待而戴上的面具。通过区分“回应”与“讨好”,帮助听众在社交互动中找回主动权和觉察力。
•心态转变: 帮助听众从“害怕不被爱”的恐惧中解放出来,理解“允许自己被不喜欢”是一种力量。节目指出,我们拼命想让别人喜欢自己,根源在于我们还没学会喜欢自己。
•实践工具: 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内心练习——默念三句自我肯定的话:“我不需要让所有人都喜欢我”、“我允许自己有拒绝的权利”、“我值得被爱,不因为我完美,而因为我是真实的”。
主要话题
•00:00-05:00: 探讨了“讨好型人格”的普遍性,指出其本质是在“表演”而非“生活”。主播分享了自己因害怕冲突而习惯性示弱的经历,并点明“讨好”的根源是过度消耗自己,以维持表面的和谐。
•05:00-10:00: 深入分析了“为什么我们会取悦别人”,引入“假自我”的概念,即为了迎合期待而藏起真实的自己。主播通过“点菜”的例子,生动展示了无意识的迁就模式,并邀请听众反思自己的类似场景。
•10:00-15:00: 提出了核心观点——“真正的爱不需要讨好”,并揭示了讨好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是“我不喜欢我自己”。主播鼓励听众练习“允许自己被不喜欢”,并区分在关系中是“维持”还是“流动”。
•15:00-结尾: 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心理练习,通过默念三句自我肯定的话,与自己的内在小孩站在一起。最后总结道,真诚不是冒犯,拒绝不是自私,当你不再取悦别人,真正爱你的人会因为你的真实而留下。
时间节点梳理
00:00
节目开篇直指核心:我们是在生活,还是在表演?主播通过描绘“讨好型人格”的日常,引出了本期主题——为“讨好”松绑,让关系变得更轻松。
05:00
本阶段,主播深入探讨了“讨好”背后的恐惧——害怕不被爱、被拒绝、被误会。他引入了心理学概念“假自我”,解释了我们是如何为了迎合外界期待,而逐渐戴上面具,失去了与真实自我的链接。
10:00
主播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拼命想让别人喜欢自己,根本原因在于“我们还没学会喜欢自己”。他鼓励听众进行一次重要的心态转变:从试图取悦所有人,转向“允许自己被不喜欢”,从而让关系回归真实和轻松。
15:00
在节目尾声,主播提供了一个非常实用的心理练习,通过默念三句自我肯定的话,来重建内在的配得感和力量。这三句话分别是:“我不需要让所有人都喜欢我”、“我允许自己有拒绝的权利”、“我值得被爱,因为我是真实的”。
核心金句
•“我不再试图取悦别人,关系也变得更轻了。”
•“真正的爱,它不需要讨好。”
•“我们拼命想让别人喜欢自己,是因为我们还没学会喜欢自己。”
•“当你不再取悦别人,你也会发现那些真正爱你的人,并不会因为你做自己而离开你。”
•“我值得被爱,不因为我完美,而因为我是真实的。”
心理练习
•三句自我肯定练习 (Three Self-Affirmation Sentences):
•在感到不安或想要讨好时,在心里对自己默念以下三句话:
1.“我不需要让所有人都喜欢我。”
2.“我允许自己有拒绝的权利。”
3.“我值得被爱,不因为我完美,而因为我是真实的。”
听众互动邀请
•如果今天的节目让你有了一丝丝被触动的感觉,欢迎你把这份声音的礼物分享给你身边那个总是很“懂事”的朋友。也欢迎你订阅、点赞,或在评论区分享你练习“放下讨好”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在这条路上彼此支持。
📘 Shownotes
有时候我们太努力地照顾别人,
却忘了自己也需要被照顾。
这一期,我们聊聊——
为什么我们总是想让别人开心?
为什么取悦别人会让关系更累?
以及,如何重新找回「关系里的轻盈」。
🎧「我不再试图取悦别人,关系也变得更轻了」
让真诚成为关系里最温柔的力量。🌿
收听推荐
本期节目献给每一个在关系中感到疲惫、习惯性迁就的你。如果你常常因为别人的眼光而委屈自己,如果你渴望建立更真诚、更轻松的人际关系,那么这期节目将为你提供一份深刻的洞察和温柔的鼓励。让我们一起学习,如何从取悦他人,转向拥抱真实的自己。
节目核心要点
•核心理念: 挑战“讨好型人格”的固有模式,提出“不再试图取悦别人”是让关系变得更轻松、更真实的关键。节目强调,真正的爱和链接,不需要通过委屈自己来换取。
•关键方法: 引入心理学家温尼科特的“假自我”概念,揭示了“讨好”是为了迎合外界期待而戴上的面具。通过区分“回应”与“讨好”,帮助听众在社交互动中找回主动权和觉察力。
•心态转变: 帮助听众从“害怕不被爱”的恐惧中解放出来,理解“允许自己被不喜欢”是一种力量。节目指出,我们拼命想让别人喜欢自己,根源在于我们还没学会喜欢自己。
•实践工具: 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内心练习——默念三句自我肯定的话:“我不需要让所有人都喜欢我”、“我允许自己有拒绝的权利”、“我值得被爱,不因为我完美,而因为我是真实的”。
主要话题
•00:00-05:00: 探讨了“讨好型人格”的普遍性,指出其本质是在“表演”而非“生活”。主播分享了自己因害怕冲突而习惯性示弱的经历,并点明“讨好”的根源是过度消耗自己,以维持表面的和谐。
•05:00-10:00: 深入分析了“为什么我们会取悦别人”,引入“假自我”的概念,即为了迎合期待而藏起真实的自己。主播通过“点菜”的例子,生动展示了无意识的迁就模式,并邀请听众反思自己的类似场景。
•10:00-15:00: 提出了核心观点——“真正的爱不需要讨好”,并揭示了讨好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是“我不喜欢我自己”。主播鼓励听众练习“允许自己被不喜欢”,并区分在关系中是“维持”还是“流动”。
•15:00-结尾: 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心理练习,通过默念三句自我肯定的话,与自己的内在小孩站在一起。最后总结道,真诚不是冒犯,拒绝不是自私,当你不再取悦别人,真正爱你的人会因为你的真实而留下。
时间节点梳理
00:00
节目开篇直指核心:我们是在生活,还是在表演?主播通过描绘“讨好型人格”的日常,引出了本期主题——为“讨好”松绑,让关系变得更轻松。
05:00
本阶段,主播深入探讨了“讨好”背后的恐惧——害怕不被爱、被拒绝、被误会。他引入了心理学概念“假自我”,解释了我们是如何为了迎合外界期待,而逐渐戴上面具,失去了与真实自我的链接。
10:00
主播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拼命想让别人喜欢自己,根本原因在于“我们还没学会喜欢自己”。他鼓励听众进行一次重要的心态转变:从试图取悦所有人,转向“允许自己被不喜欢”,从而让关系回归真实和轻松。
15:00
在节目尾声,主播提供了一个非常实用的心理练习,通过默念三句自我肯定的话,来重建内在的配得感和力量。这三句话分别是:“我不需要让所有人都喜欢我”、“我允许自己有拒绝的权利”、“我值得被爱,因为我是真实的”。
核心金句
•“我不再试图取悦别人,关系也变得更轻了。”
•“真正的爱,它不需要讨好。”
•“我们拼命想让别人喜欢自己,是因为我们还没学会喜欢自己。”
•“当你不再取悦别人,你也会发现那些真正爱你的人,并不会因为你做自己而离开你。”
•“我值得被爱,不因为我完美,而因为我是真实的。”
心理练习
•三句自我肯定练习 (Three Self-Affirmation Sentences):
•在感到不安或想要讨好时,在心里对自己默念以下三句话:
1.“我不需要让所有人都喜欢我。”
2.“我允许自己有拒绝的权利。”
3.“我值得被爱,不因为我完美,而因为我是真实的。”
听众互动邀请
•如果今天的节目让你有了一丝丝被触动的感觉,欢迎你把这份声音的礼物分享给你身边那个总是很“懂事”的朋友。也欢迎你订阅、点赞,或在评论区分享你练习“放下讨好”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在这条路上彼此支持。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