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一鸣惊人”“问鼎中原”的出处,楚的崛起;邲之战,晋楚争霸;春秋四大美女之夏姬传奇;晋国助吴攻楚,吴国崛起。
部分文稿
大家好,我是枫落白衣,上集我们说到熊侣当上了楚国君主,在即位之初,这哥们很有几分败家子的风采,终日和美女们饮酒作乐,不理朝政,而且下命令,凡是有规劝我上班做事的,一律处死。那谁还敢说话?
有一个大臣叫伍举的,比较聪明,他就和这个熊侣说,大王,你说怪不怪,我们城外的山上来了一只大鸟,三年了,这只鸟也不飞,也不叫,请问大王,您知道这是什么鸟不?史书上说,熊侣当时搂着两个女孩子顺口说道:“三年不蜚,蜚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这个伍举一听,我靠,熊侣这小伙子不糊涂啊,就下去了。
你可能不知道这位超级会聊天的伍举是什么人,但你应该听说过他的一个孙子的名字,那就是中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伍子胥,后面我们会单独讲到这个孙子。
就在伍举和熊侣聊天的几个月之后,熊侣突然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远离酒色音乐,整顿内政,厉行法制,并且杀掉了上百个这三年来帮他及时行乐的大臣,任用了很多当初劝诫他的人,这里面就包括了伍举、苏从等。
楚国马上就出现了百姓安居乐业、兵力日益强盛的景象,可以说比起楚成王时代,又更上了一层楼。这位熊侣,就是春秋五霸里的楚庄王,他的“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为后世留下了一条成语,那就是一鸣惊人。
从楚庄王三年,也就是公元前611年开始,熊侣是一路凯歌,分别讨伐庸、麇、宋、舒、陈、郑等国,都取得了胜利,楚国开疆扩土,不断地挑战黄河文明的中原霸权。
到了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率领军队讨伐一个叫陆浑的少数民族,一路追赶,就来到了洛水附近,也就是王畿洛邑的旁边。这时候的楚庄王,可能是突然想起了他爷爷的爷爷楚武王当年为了和周朝分庭抗礼而称王的历史,雄心突发,豪情万状,就开始在周王室的都城附近搞军事演习,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叫秀肌肉。意思就是周天子,你小子出来比一比,咱俩谁力气大。
当时周王室在位的是周定王,长于深宫之中,成于妇人之手,哪里见过这阵仗,吓得不轻,赶紧派了一位叫王孙满的大夫去看看楚庄王,他想干什么,打出的旗号就是,因为楚国击败了少数民族,周天子特意派人来犒劳楚国军队。
谁想到楚庄王一看见王孙满,不按照套路出牌,问问人家晚上想吃点啥,看点什么歌舞这类和劳军相关的问题,直接就问,听说当年大禹制造的九个鼎在周王室手里,这些玩意到底有多大,有多重?
这句话的潜台词很明显,因为从夏朝开始,九鼎一直是天子权力的象征,现在楚庄王认为自己有资格问问这些东西的大小轻重,那就是他把自己当作天子了,《左传》记载“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这就是成语问鼎中原的来历,楚子就是楚庄王,因为这家伙虽然自称为王,但人家周天子当年封他们的就是一个子爵,一直也没给他们升官。
王孙满当场就吓了一跳,面前这位爷那肯定不是鸡鸭鱼肉能搞定的,不过这位王孙满确实是个人才,据说他很小的时候,当秦军去偷袭郑国的时候,他和他爷爷周襄王在城楼上看秦军,他当时就认为秦军是骄兵必败,果然,马上就发生了崤之战,秦军全军覆没,从那以后,王孙满的名声就传出去了,这也是这一次为什么周定王派他来的原因。
他当场噼里啪啦地对着楚庄王说了一番话,这番话的开头是“在德不在鼎”,结尾是“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通篇都是我们周朝如何仁义,如何讲道德,如何爱民如子,没事绝对不搞军事演习吓唬别人等等。据说楚庄王听完了王孙老师的这通历史演讲,沉默良久,居然无话可说,带兵回去了。
有人就说,你看王孙满本事好大,楚庄王那样的霸主在他面前都要屈服,实际上,这事儿哪有那么简单,在我看来,之所以楚庄王领兵退回楚国,根本就不是因为王孙满这番扯淡的言论,而是因为楚庄王自己知道,他还没有那个实力挑战周王朝。主要原因就是周王室有一个同姓诸侯国,实力基本和楚国差不多,楚国屡次进犯中原,都被打退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个诸侯国的存在,这个国家就是前面说的晋国。
……
公元前599年的一天,陈灵公和他的两个大臣一起在夏姬家里喝酒,喝得差不多的时候,这三个人开始讨论一件事,就是夏姬这个儿子夏征叔长得到底像谁,君臣之间互相开着玩笑,都说可能是对方的儿子,结果被夏姬已经长大的儿子夏征叔听到了,这小伙子积累了很长时间的怒火终于爆发。在陈灵公回去的路上埋伏好,一箭干掉了这个陈国的最高统治者。
那两个随同的大臣上床也许还可以,但你让他们上马去打仗那是不行的,一路小跑逃出了陈国,夏征叔这时候做了一件无比愚蠢的事情,他自立为陈侯。春秋时期,你没事杀个国君玩玩也许还可以,跑得快就没事了,但如果你不是国君的后代,自立为君,那只能有一个后果,被各大霸主集体灭掉,打打杀杀可以,但周礼里面制定的秩序,绝对不能乱。
这件事我们可以找一个对比来看,就在五年前,公元前605年,郑国的国君郑灵公请群臣吃甲鱼,也就是王八汤。有一个叫公子宋的,进门就吹牛,说自己早上起来手指动的厉害,就知道今天有好吃的,可以大饱口福。郑灵公也是老顽童的心态,就故意不给这个公子宋吃,让他在一边看着,公子宋当时大怒,用食指到郑灵公的鼎里蘸汤,然后吸吮(shun)了一下手指,说俺吃到了。
郑灵公当时是十分震怒,两个人大吵了一架,事后这个公子宋怕郑灵公杀他,就联合公子归生一起杀了郑灵公,拥立公子坚为郑襄公。
这个为了一口王八汤而弑君的事儿除了给我们后人留下了食指大动和染指这两个词汇之外,其他啥后果也没有,无论是晋国还是楚国都没有因为弑君之事讨伐郑国。原因不止一个,但最主要的就是,公子宋砍了国君的脑袋之后,拥立的依旧是以前国君的后代。
现在夏征叔却是自己一屁股坐到了国君的宝座上,这就不是简单的弑君了,是篡位,是挑战固有的秩序,那需要巨大的实力,和长时间的准备,加上舆论宣传,比如后来的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等等,可是此刻的夏征叔,还仅仅是一个毛孩子而已。
当时陈国是楚国的小弟,楚庄王二话不说,直接发兵陈国,抓住了夏征叔,处以车裂极刑,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五马分尸。
杀了夏征叔之后,楚庄王看见了他四十多岁的老妈夏姬,这个不服周的春秋霸主马上就不淡定了,做了一个决定,这个女人我想要。这时候,他手下有一个叫巫臣的大臣就和他说,您这样不妥啊,我们讨伐陈国是为了道义,您现在杀叛贼而纳其母,未免有人说您是为了女色去的,这有损您的高大上形象啊。楚庄王听了之后,想想还有谥号这种死了之后评价他的玩意,长叹一声,算了。
一听说国君不要了,楚国的元帅子反马上举手,我要,我明媒正娶。这时候巫臣又说了,您也不能要,您想想,这个女人的历任丈夫都是什么下场,她克夫啊,您天天在战场上厮杀,必须小心,女人您还不是要多少有多少,何必找一个不祥的女人呢。子反一听有道理,自己的小命毕竟比女色重要,他也放弃了。
其实,无论楚庄王还是子反都没想到,一脸正气劝他们不要夏姬的巫臣,其心里的真实目的也是夏姬,换句话说,这位四十多岁的女人,被俘之后,只轻轻地瞟了一眼,超级大国楚国最杰出的君臣三人就彻底缴械,心里的欲望如烈火一样燃烧起来,如此的美貌,如此的风韵,现在的我们,只能想象一下了。
那么,楚庄王和子反都放弃了,是不是巫臣这哥们就抱得美人归,得到夏姬了呢?并没有,如果那样的话,他的那点花花肠子马上就会被人看出来,楚庄王肯定会把他的脑袋剁下来。
那夏姬归了谁呢?说实话,为了这个美女,楚国君臣也算是操碎了心,在朝堂上正儿八经商量的结果就是,把夏姬给了一个刚死了老婆的大臣,名字叫襄老,史书上没有写他们是不是结婚,是不是明媒正娶,那个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第二年,这个襄老就在晋楚之战里被人一箭给射死了。
《左传》和《史记》里都说是晋国的将军荀首射死他的,可是野史里是众口一词,都说是巫臣捣的鬼,甚至说他从后面给了襄老一箭,这事儿我们在没有其他证据的情况下,也没办法轻易地下结论。
无论如何,夏姬又一次没有了老公,她也没办法,就和襄老的儿子黑腰又勾搭在一起了。就在这个时候,巫臣偷偷地对她表露了爱意,然后说我会娶你,但你要先打个报告,让楚庄王放你回娘家,也就是郑国,你的借口就是要去安葬刚死了的老公,因为襄老的尸体现在就在郑国。
夏姬是如何看上巫臣的,我们不知道,我们知道的是,她听从了巫臣的安排,回到了郑国,而且没有再嫁人,也没再找男人,就那样安静地等了巫臣六年。
六年之后的公元前591年,楚庄王翘了辫子,巫臣是一刻也没耽搁,趁着出使齐国的机会,绕道郑国,然后把什么大使的证书,带给齐国的礼品统统交给自己的副手,带着已经快五十岁的夏姬,一溜烟儿地逃亡晋国,换句话说,这对鸳鸯私奔了,选择了当时唯一能选择的晋国,因为只有晋国是不怕楚国的,可以庇护他们。
楚国的元帅子反听说这件事之后是怒不可遏,捶胸顿足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不让我要夏姬的原因是你小子想要这个女人。一怒之下,把巫臣当时在楚国的家族给灭门了,满门抄斩,并且顺便把襄老的儿子,那个和后妈夏姬私通的黑腰也给宰了。
这事儿呢他就做得太过分了,无论是春秋还是战国,当时各国之间人才流动是不受限制的,喜欢去哪个国家上班领工资,基本随意,但你不能因为人家跳槽了就给人家灭族,这种做法是相当滴不地道,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几年过去了,子反对夏姬还是念念不忘,真正的妒火中烧,对巫臣那是羡慕嫉妒恨。
远在晋国的巫臣听说之后,写了一封信给子反,最后一句话是:“余必使尔罢于奔命以死。”这就是发誓要报复的意思。巫臣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向当时晋国的晋景公建议,既然我们和楚国谁也干不掉对方,那就要拉着盟友一起干,可是中原这些家伙,什么郑国、宋国基本都是反复无常之辈,那我们就要培养一个楚国的死敌,真正敢和楚国玩命的。对于这个建议,晋景公深以为然,好主意,接下来,被这俩货挑中,并且刻意培养起来对付楚国的,就是吴国。
春秋时期吴国大概的位置在今天的江苏省,最早可能在常州无锡一带,后来开疆扩土,面积大了,包括今天的南京、扬州等等,著名的姑苏古城,现在叫苏州的就是他们的都城。
至于说这些家伙的来历,并没有确切的说法,比较流行的是他们是周文王姬昌的两个大爷的后代,也就是古公亶父的大儿子和二儿子,是最早来到这块区域,并教化了当地的野人。不过这个没关系,你只要知道,公元前584年,巫臣带着一群人来到吴国的时候,他们还在披发刺青,茹毛饮血,处在野蛮状态就好了。
当时吴国的君主叫寿梦,这是一个有战略眼光的国王,你也可以叫他酋长,这其实没啥区别。酋长寿梦和美女猎手巫臣两人是一拍即合,晋国人开始帮助吴国训练士兵,包括布阵,使用战车,射箭,使用矛戈等等。巫臣呆了一年多之后,估计是实在想念夏姬,就回晋国去了,把儿子留下来在吴国当官,继续帮助吴国。
顺便满足一下大家的八卦心理,巫臣的这个儿子不是夏姬生的,他和夏姬后来生了一个女儿,史书记载,那也是倾国倾城,这从一个侧面佐证了夏姬的不老传奇,那个年代,50岁还能生孩子的妇女,实在是少之又少。
因为有了巫臣父子的帮助,吴国实力突飞猛进,下一步那是猜都不用猜,强大起来的吴国在晋国的怂恿下,马上把矛头对准了楚国,史书上说“吴始伐楚,伐巢、伐徐”,这些什么巢、徐都是楚国的附庸国,小弟挨打,楚国自然要救,但问题是,吴国这群野蛮人打仗也不讲究什么规矩,往往都是抢了一把就跑,让楚国的军队到处救火,狼狈不堪。
史书上记载:“子反于是乎一岁七奔命”,为了对付吴国,楚国元帅子反一年之间,要出兵七次,简直就是活活累死的节奏,由此还诞生了一个成语:疲于奔命。
就这样,地处偏僻的吴国因为一个女人,和一段爱情故事而迅速崛起。你要是问巫臣和夏姬之间能算爱情吗?我觉得应该要算,简单地说,所谓爱情,就是和你在一起仅仅是因为你这个人,而不是别的因素,你要是疑惑,说巫臣不就是为了夏姬的美色吗?那我的回答更简单,为了美貌和帅气,总比为了钱财和官位要来得更接近爱情一点。
那么,吴国是如何走上称霸之路的,卧薪尝胆又是一个什么故事?我们下集再聊。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