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17分钟
播放:
176
发布:
4个月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晚上好,欢迎收听《历史的混响》,我是夕洋洋。今天是2025年6月20日,历史上明天的1582年6月21日,也就是日本旧历天正十年的六月二日清晨,在日本的京都发生了一场剧变。这场发生在名为本能寺的寺庙中的事变,以其突发性和对日本历史走向造成的巨大转折而被人们铭记。主角是当时即将统一日本的一代枭雄织田信长,以及他最信任的得力助手之一明智光秀。信长在本能寺被光秀率领的部队围攻,最终身亡。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本能寺之变”。今天,我们就回到十六世纪末那个战火纷飞的日本战国时代,围绕本能寺之变的前因后果,试图勾勒出这个事件真实的面貌,看看它如何瞬间改变了众多人物的命运,又给整个日本列岛的历史进程带来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要理解本能寺之变的意义,必须了解它所发生的时代背景——日本历史上漫长的战国时代。这个时代始于十五世纪中期室町幕府的权威衰落。原本守护地方的武士集团首领“守护大名”,以及依靠实力崛起的地方武士首领“战国大名”,纷纷割据一方,互相攻伐,争夺土地、资源和霸权。幕府将军名存实亡,日本陷入了空前的大分裂。战争成为常态,“下克上”的风气盛行。这种情况持续了超过一百年。直到织田信长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气势登上历史舞台,才让人们看到了统一的可能性。织田信长,1534年出生于尾张国(今爱知县西部名古屋一带)的一个中小型大名织田信秀的家中。少年时的信长行为乖张,不修边幅,有“尾张的大傻瓜”之称。然而,父亲信秀去世后,信长迅速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1560年,在著名的桶狭间之战中,他以少胜多,奇袭击杀了称霸东海道的强大邻居今川义元,一战成名。此后,他逐步吞并美浓国(岐阜县),并将岐阜城作为大本营,提出了著名的口号“天下布武”,意欲用武力统一天下。



信长的崛起之路,伴随着极其激烈的军事行动和果决的政治改革。他打破了旧有的势力格局,对许多顽强抵抗的大名和宗教势力如比叡山延历寺一向宗本愿寺势力等采取严厉的镇压甚至消灭政策。同时,他重视并积极引进欧洲传来的铁炮,将大批火枪集中使用,创造出威力强大的“三段击”战术,这在当时以冷兵器为主的战场上具有压倒性优势。他在自己控制的领国内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打击封建庄园领主特权加强统治;实施“乐市乐座”政策,废除行会特权促进商业流通;通过“兵农分离”政策,建立专业的常备兵“旗本众”,将领主与土地关系分离;重用有能力的人才,不论出身。这些都为后来江户幕府的政治体系奠定了基础。


到了1582年,也就是本能寺之变发生的前夕,织田信长通过几十年的征战,势力达到了顶峰。他所控制的地域覆盖了日本核心地带的一半以上,包括近畿、中部、北陆的大片富庶土地。其他强敌如甲斐的武田胜赖已被他彻底消灭,中国地区的大名毛利辉元正面临他强大军队的步步紧逼,四国的长宗我部元亲也感受到巨大压力。信长在京都附近安土山兴建了雄伟华丽的安土城,被视为他权力和新秩序的象征。他本人则被天皇授予象征武家领袖的“右大臣”官职(也有学者认为当时已是“太政大臣”的内命)。当时的几大强力外藩军团,名义上都是织田家的家臣或盟友,如负责进攻中国地区的羽柴秀吉(即后来的丰臣秀吉),负责关东地区的泷川一益,负责北陆地区的柴田胜家等。明智光秀,这位后来发动叛变的将领,当时是织田家的重要谱代家臣,负责京都周围及丹波国的军政要务,地位十分显赫,被信长委以重任,赐予其据点龟山城。看起来,织田信长统一日本的步伐已经无人能够阻挡,只是时间问题。


然而,平静的海面下往往暗流涌动。1582年五、六月间,织田信长计划派遣援军支持在西国与毛利家艰苦作战的羽柴秀吉。为此,他下令麾下几位重臣率部向京畿地区集结,准备开赴前线。明智光秀也收到了调动命令,率其主力部队约一万三千人抵达了他的据点龟山城。与此同时,信长本人从安土城出发前往京都,身边只带了极其有限的贴身护卫,大约只有一百多名小姓(少年侍从)和仆役。他在五月二十九日抵达京都,没有住在自己控制的二条新御所,而是选择了京都本能寺作为临时下榻之所。本能寺是当时京都著名的净土宗大寺,也是信长非常信任的寺院,寺院规模不小,有一定的防御设施,但显然不是为了应对大规模军事进攻而建造的堡垒。同日,信长的继承人,也是他非常喜爱且寄予厚望的长子织田信忠,住进了离本能寺不远处的妙觉寺。父子二人都处于京都最繁华的区域,但身边的防卫力量与即将到来的风暴相比,都显得异常薄弱。


那么,明智光秀为何突然举兵反叛?这至今仍是日本历史学家争论不休的最大谜团。由于缺乏光秀本人的直接供述文件(事件发生后不久光秀即身亡),后世的推测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第一种广泛流传的说法是光秀对信长长期怀有怨恨。信长性格刚愎暴躁,对手下要求极其严苛,常有不留情面的斥责。据说在一些场合,信长对光秀有过当众羞辱的行为。在平定丹波国的叛乱时,光秀曾以母亲作为人质劝降波多野秀治,但波多野兄弟投降后信长却违背诺言将其处死,导致光秀的母亲被牵连杀害。此事被很多史家认为是引发光秀心中仇恨的导火索。第二种说法是光秀预感到信长在完成统一后,会进行大规模洗牌,铲除像他这样的“尾张旧臣”和实力派老臣,扶植更年轻、更听话的将领(如羽柴秀吉)。信长废除幕府将军足利义昭、打压比叡山和一向宗的手段,确实让许多旧势力感到恐惧。光秀的领地丹波国刚刚被彻底平定不久,根基不稳,前途未卜。第三种说法则指向一些具体事件:有传说在支援秀吉的宴会上,信长因某种小事大怒,当场责打光秀,甚至剥夺了他在德川家康访问安土时的接待职务,改派他人。另有记载称,信长在出阵前突然命令光秀将原领地移交给他人(可能是池田恒兴),转而出征更遥远的出云国和石见国。这种被剥夺已有根基、派往陌生苦战之地的安排,对位高权重的光秀无疑是巨大打击和不安的信号。无论根本原因是哪种,长期积累的不满在京都这个权力中心附近、主公力量最薄弱的时刻爆发了。明智光秀做出了一个极其大胆、风险极高的决定。



1582年6月20日深夜(日本旧历六月一日夜),明智光秀的军队从龟山城出发,但他没有按照信长命令向西进军支援秀吉,而是下达了那个流传后世的名言:“敌在本能寺!”这里的“敌”,指的正是他的主公织田信长。光秀率领主力大约一万三千人的部队,趁着夜色,急速行军,目标直指京都本能寺。光秀对部下宣称的目标是讨伐信长在京都的敌对势力或保护信长安全,因此途中没有遇到任何阻截。六月二十一日凌晨(旧历六月二日天未亮),明智军成功抵达本能寺周围,并迅速完成了对寺院的严密包围。当包围形成后,信长一方才惊觉事态剧变,但为时已晚。


本能寺内的织田信长当时刚刚起床,正准备处理事务。当他听到不寻常的喧哗声并确定是明智光秀的旗帜时,瞬间明白了情况。信长身边仅有约百名侍卫、小姓和一些随从文官。面对十倍于己且蓄谋已久的精锐部队围攻,突围几乎不可能。即便如此,信长和他的近侍们表现出了武士的尊严,进行了顽强但徒劳的抵抗。据说信长亲自手持长枪参与了战斗,他的近侍森兰丸兄弟等人也浴血奋战。但是人数和准备的差距无法逆转。据《信长公记》等较接近事实的记录,本能寺的建筑很快被明智军点燃。关于织田信长生命的最后时刻,有多种说法:有说他在寺内亲自放火自焚;有说他力战负伤后回到内室点火自焚;也有被乱枪或弓箭射中而死的版本。但可以确认的是,烈火吞噬了本能寺的主建筑,信长的尸体最终未能被找到。享年四十九岁。就在同一时间,不远处的妙觉寺也遭到了明智光秀分遣队的攻击。织田信忠开始试图转移到更为坚固的二条城,并进行了激烈的抵抗,一度击退了明智军的进攻。但很快明智军主力增援二条城,织田信忠见突围无望,最终也自尽身亡,年仅二十六岁。仅仅几个小时之内,织田政权的最高领袖及其继承人双双陨落。


本能寺之变的消息如同平地惊雷,迅速传遍了全日本,造成了巨大冲击。最直接的打击对象是织田家的天下人地位。其麾下的各大军团首领虽然实力尚存,但失去了绝对效忠的核心,内部的权力格局和斗争瞬间激化。明智光秀在政变成功后占据了京都,他迅速向各地发出文书,试图控制近畿地区,并寻求旧势力、如朝廷公卿和此前被信长打压的宗教势力甚至毛利家的支持,希望为自己披上合法外衣,成为新的掌权者。他一度成功控制了京都地区,并进入安土城。然而,历史的车轮并没有按照光秀的设想前进。他低估了其他织田旧将的反应速度和决心。其中反应最快的是正与中国地方毛利家艰苦作战的羽柴秀吉。秀吉在得到事变消息后,立刻显示出非凡的政治智慧和决断力。他极其迅速地与毛利家达成和议,条件极为优厚,确保了后方的安全。史称“中国大折返”。随后,秀吉率领他的精锐军团以急行军的速度,短短几天内便从备中高松城前线折返至京都附近。六月十三日,就在本能寺之变发生仅仅十一天后,羽柴秀吉军与明智光秀军在位于京都与大阪之间的山崎地区遭遇并发生决战,史称“山崎合战”或“天王山之战”。


山崎合战是决定未来主导权的一场关键战役。明智光秀的军队大约一万六千多人,但他刚刚经历政变,根基不稳,许多响应他号召的旧势力如细川藤孝父子等选择了观望或拒绝支持。反观羽柴秀吉一方,不仅其直属部队作战勇猛,更因为他迅速行动占据了为信长报仇的大义名分,沿途吸引了如丹羽长秀、池田恒兴等大批织田旧臣的加入,总兵力迅速超过了明智军。两军在天王山、淀川河岸等地激烈交火。明智军的攻势被击退,最终溃败。明智光秀在败退过程中,逃往近江坂本城方向,但在途径一处被称为“小栗栖”的地方(今京都市伏见区)时,遭遇当地土民或乱兵袭击,重伤后自杀身亡(一说被讨死),距离其发动本能寺之变仅过去了十二天。轰轰烈烈的“明智光秀三日天下”就此落幕。随后,羽柴秀吉掌控了京都局势,并在清洲会议(商讨织田家继承问题和权力分配)中凭借实力和手腕确立了优势地位,最终击败了织田家的其他实力派人物如柴田胜家,成为了信长事业的继承者,并最终完成了日本的统一,开创了丰臣政权时代。



本能寺之变虽然短暂,但其影响极其深远。首先,它终结了织田信长几乎无人可以挑战的统一进程,并将统一的最终执行者和果实留给了羽柴秀吉。其次,它深刻改变了日本战国时代后期的格局和主要人物的命运轨迹。如果没有这场事变,德川家康的崛起很可能会遭遇织田信长更大的压制(事变时家康正在堺市游览,因事变仓皇逃回三河,躲过一劫);柴田胜家、泷川一益等元老重臣也可能有不同结局;甚至毛利、上杉等外样大名也可能面临信长更直接的威胁。第三,它也成为了一个历史谜案与文化符号。明智光秀的动机究竟是什么?真的仅仅是怨恨吗?有没有更深层次的政治谋划?有没有其他隐情或同谋者?这些问题至今仍吸引着历史学家不断挖掘和争论,也成为文学、戏剧、影视作品反复演绎的主题。本能寺的烈焰不仅烧毁了织田信长的生命,也烧出了一个充满变数和可能的崭新历史阶段。


总结来看,1582年6月21日的本能寺之变,是一场充满了偶然性和必然性的悲剧性事件。偶然性在于,它发生在织田信长最不设防的时间和地点;在于明智光秀在特定情境下做出了那个极具风险的决定。必然性则在于,战国时代“下克上”的残酷法则并未消亡,任何看似稳固的权力都可能遭遇突袭;也在于织田信长过于超前的严厉改革和独特个性,为自己树敌太多,埋下了祸根。这场变故,以其巨大的戏剧性转折和深远的影响力,深刻地烙印在日本的集体记忆中,也长久地提醒着世人:历史的大势虽有其方向,但具体的走向,往往充满了意想不到的波折。它揭示了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脆弱,权力的不稳固,以及人性在野心与忠诚、怨恨与抉择面前的复杂挣扎。本能寺的清晨,是旧时代的葬歌,也催生出了新时代的号角。


感谢收听今天的《历史的混响》。我是夕洋洋。古都风云,转瞬成灰;权谋如戏,警钟长存。我们下次节目再会。晚安。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