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rain
嘉宾:十大月(@情绪便利店 主播),崔老师(@没事找事 主播)
本期希望探讨不同工作风格下的生活状态和方式。
邀请了崔老师和十大月,分别代表完全“不自由”的崔老师(国企员工,工作日朝八晚六,偶尔加班)和“完全自由”的十大月(五年自由职业者,只要自己愿意,可以每天睡到自然醒),分享他们对工作中“自由与不自由”的体验。
00:55
自由职业者的日常
自由职业者的日常安排,包括工作、生活和休息的平衡,以及在自由职业中如何自我管理。
探讨了自由职业中工作与生活的界限模糊问题,以及这种工作方式对个人成长的潜在影响。
05:22 工作的稳定性、限制与个人成长
稳定工作的日常生活,包括固定的工作时间、日常任务和社交活动。
讨论了如何在这种环境中寻找个人空间和成长机会。
09:45工作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自由职业者如何自我驱动和自我管理;国企员工如何在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之间找到平衡;探讨了在不同工作环境中寻找个人成长空间的自由与不自由
35:16
工作与稳定性的探讨
自由职业者面临的收入不稳定性和国企员工的稳定性体验,以及这些如何影响他们的生活选择和未来规划,在追求稳定性与接受不稳定性之间的自由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促进个人成长。
- 延伸阅读:
工作中的孤独感并不只会折磨那些独自工作的人。即使是从事极度社会化工作的大忙人,如果他们与同事之间缺乏有意义的联系,也会感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孤独。
在找工作时,我们通常关注薪酬和健康福利,工作关系的问题并不经常被重视。但这些关系本身就是一种工作“福利”。工作中积极的人际关系可以降低压力,让员工更健康,减少我们回家后的心烦意乱。简单地说,它也让我们更快乐。
当我们退休后,寻找新的生活意义和目标可能是一个挑战,但这样做是至关重要的。那些在退休后过得很好的人,会想办法用新的“伙伴”来取代在工作中支撑了他们很久的社会关系。即使我们不喜欢工作,工作只是为了养活自己和家庭,但取消这个日常生活的主要项目也会给我们的社交生活留下巨大的空白。
我们每个人剩下的时间既是有限的资源,也是一个未知数。如果我们想充分利用我们生命中的时间——其中许多时间都花在了工作上——我们必须记住,工作是社交和联系的主要来源。改变工作的本质,你就改变了生活的本质。
每一个工作日都是一次重要的个人体验,如果我们能通过人际关系丰富每一个工作日,我们就能从中受益。工作,也是生活。
——摘自《美好生活:哈佛大学跨越85年的幸福研究启示》
- rain的延伸感受(没有来得及在播客中分享):
1,工作是我们观察这个世界的渠道,我们借此来和他人发生互动,了解其他人是怎么生活、怎么思考的。
遇到相似的人,会觉得有共鸣,遇到不同的人,会觉得:咦,还有人是这么生活的,这么想事儿的。
作为没有坐过班的人,没有经历过办公室政治。希望工作伙伴是一个旅程的同路者,大家一起做一个事儿,本身应该是友善的,彼此珍视的。
可可那天说,只要你不想当领导,就没人能当你的领导。只要你不想卷,谁也不能逼你卷。
在工作中,能享受其中了,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点了,就可以拒绝一些事情,不参与过度的社交,狗屁的工作,无意义的重复……
但是当我们有生存压力的时候,就很难有这个心态。工作就成了一场苦修。
2,有一种工作,做起来非常享受,可以获得新知,遇到有趣的人,产出的内容可以叫作品。
有一种工作,做起来非常费劲,但是做完了,会觉得自己进步了,内心有很大的成就感。
还有一种工作,做完了,会觉得自己把珍贵的生命花在这些事情上,真的好惨好可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