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102分钟
播放:
9,506
发布:
2个月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又是一年开学季。


这几年,对于文科的唱衰在就业环境、AI发展等加持下,愈发强烈。我一边思考着自己的职业困境,一边也想到,对于此时此刻的文科新生,面对这样“文科无用论”的讨论环境,TA们要如何走进接下来的大学生活?


这期节目邀请到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滕威。我们从“文科无用论”开始,聊起了当下的大学教育。无论是文科还是大学教育,都是极大的话题,而在今天的讨论里,我们更多是从滕威老师的观察和感受入手,去看现在大学生的选择,以及教育改革、AI发展下,她作为大学老师所要面临的新处境。


8月30日,云南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袁长庚在他的社交媒体发布了一篇《给即将入学的文科学生们的几句话》,其中提及,“文科新生指南:面对竞争与失望,有所坚持,有所选择,探索独特的大学之路。”同时,他也提到了这篇文章发布的背景:这几年,伴随着各种因素的影响,社会对文科的怀疑和唱衰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那晚,我将袁老师的小红书内容转发给滕老师,滕老师回复我,“我们的意思差不多,不要因为外部环境如何就放弃自己。”


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推出这期节目,希望给到文科学子一些观点分享。同时,我也相信这期节目会给到身处当下的每一个人,或是启发,或是提醒。


也许我们的人生不再有开学,但祝愿我们都能拥有真正的学习能力和放假的勇气。


PS:谢谢场地录制支持 Disc Joker 唱片店小房间


01:58 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势


15:30 大学变高四,高三暑假开始补高数和英语


19:22 在小红书上,我被评价为好“活少分高”的老师


25:04 这个时代对年轻人太不友好了,他们不得不做出非常功利化的选择


36:38 文科教育的陈旧部分,在当下或许配不上一些学生的努力


40:21 标准化课堂对于人文学科的伤害


50:56 AI督导进课堂,提升大学生上课抬头率是什么鬼?


54:56 技术的狂奔时刻,更需要人文学科提供批判与反思作为“刹车装置”


1:08:16 当我们在谈论文科无用时,背后是社会资源分配的一种指向


1:14:25 给大学新生的建议:选你所爱、建立微观环境、拥抱亲密关系


🔗🎬📖提及相关报道、电影和书


正面连接:《现在的大学生连毕业照都不拍了吗?》


《提升大学生上课抬头率是什么鬼?》


南方周末:高考后的暑假去补课:“赢在大学起跑线


《完美的日子》维姆·文德斯


《当我们不再理解世界》本哈明·拉巴图特


🎙️相关播客:


番外:我们还没到向孤独投降的时候


【51】文学博士:北大十年,遇见最好的老师,进入热爱的专业


vol.013|我们攀升,我们坠落,科学能让我们理解世界吗?


嘉宾:滕威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主播:夏阿怪


封面图:《完美的日子》剧照


BGM:Nils Frahm-DAY;Lou Reed - Perfect Day


☎️【互动方式】


欢迎收听《回南天BackToSouth》,一档在南方漫游的播客节目,试图保持某种闯入者的身份,深入南方的肌理,通过对话的形式,呈现这里的故事。


回南天听友群&商务合作&嘉宾自荐:添加微信 hntbacktosouth


小红书:回南天BackToSouth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如果喜欢我们,也请在喜马拉雅、小宇宙、网易云音乐、QQ音乐、荔枝FM、苹果播客、豆瓣播客等音频平台留下你的宝贵好评。感谢!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进击的丁葵
2个月前 上海
45
老师的分享又走心又犀利,有对现状一针见血,有对孩子深切的关爱。无论喜不喜欢文科,是否打算选择文科,都非常值得一听
z_x_x
2个月前 广东
29
好工作不一定带来好人生,好老师会!谢谢滕老师!
HD345396e
1个月前 山东
18
我这ip有个师范院校更变态,大学分快慢班
HD706901z
2个月前 北京
17
沉重的一期,听的流泪
葵xxxk
1个月前 辽宁
15
22:44 高三生听到这里都心碎了!!请老师相信世界不完全是这样的!也有怀着对文学对电影有激情期待大学课程的同学的!!请不要对我们失望!!!
飓风营救
2个月前 四川
14
人文关怀浓烈的一期,浓度100%,后劲太大了
棕熊布丁
1个月前 北京
11
听得鼻头发酸,心里发紧,没想到大学教育现在变成了这样。教的方面成了“人的机械化”的一种规训,感觉是完全不懂教育的人在整顿教育;学的方面成了弱求知、弱思辨、弱过程,重求职、重利益、重结果的自我高速加工,但成为合格的被选中的商品后,是否还会有发问的诉求,以及探究与批判的能力?这种“生产”方式和生存压力其实和职场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前司老板在我离职前已经开始建议员工用AI写英文邮件,用AI写图书文案,甚至还自己把各种客户数据喂给AI,期待以后能实现“自动化推荐”,一切都是为了“效率”,为了“利益”,为了“不输给可能也在用AI的竞争对手”,为了“公司能活下去”。这在商业层面没有问题,在这个逻辑之下也只能判定“文科无用”。但跳出这个框架想想,“AI写邮件/文案”消灭了“整理信息、将心比心、组织语言”的这个过程,这涉及到个人的能力维持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互,“自动化推荐”这个未来愿景更是把“人”几近架空,让人进一步丧失其主体性。而倘若老板未来没有优化人类员工,公司生存下来后得到的“利益”又能否惠及员工呢?根据老板之前的很多瓜来看,会,但聊胜于无,大部分应该还是以各种方式进他腰包。老板没有提及以上问题,他也绝不会鼓励员工思考以上问题,但接受过人文教育的人一定会至少觉得什么地方不太对劲。离职前我仍然坚持自己写邮件、文案,自己给客户推荐,因为我不想把这个体验,把自己作为“人”的主体性,把自己作为“人”与另一个“人”的互动“让渡”出去。我的离职邮件也是自己构思、撰写,结果真心换真心,很多海外客户的答复也情真意切,而且极具个人特色,看文字脑中就能浮现出ta的形象,耳边就能回响起ta的声音,小语种客户的英文还会出现语法、拼写错误,但在这个时代这反而更显珍贵。我得庆幸我2014年选英语专业的时候,张雪峰还没出现,而我本人又比较犟,我爸妈拗不过我,不得不让我选了我喜欢的专业。虽然现在语言专业式微,但我不后悔,我仍然怀念某个晚上,我在自习室画圈标点分析文本,而后忽然醍醐灌顶,得出结论的快乐,那快乐既昂扬如火山喷发,又温柔如细雨洒落。话说滕老师等退休后也可以考虑线上开课呀,想讲什么讲什么,一本书想聊几个月就聊几个月,教育不一定在体制内,和感兴趣的网友对话也挺好的~
Nan木南
2个月前 广东
10
听后千言万语,想后不留一句,但一定要留下痕迹,纪念我听过这期。
喵喵_lI7e
1个月前 黑龙江
9
我也是大学文科老师,和滕老师的感受非常一样。无力无奈,但还在努力的维持着对理想的追求,不知道还可以坚持多久…
梁卡特
2个月前 北京
8
30:19 我作为滕老师的同代人,确实享有很多发呆放空的自由。看到女儿这一辈似乎已经没有办法休息了,我也觉得感到深深的悲哀。
Sisyphusing
1个月前 广东
7
最近比较感性听哭了,真的是一种幻灭感。大一那年和舍友一开始都无比期待大学课堂,我们都是按照兴趣来选择选修课,结果上了几门课感到被欺骗了,无聊枯燥空洞,第二年只看那些所谓给分高的课。而专业课呢,是老师在不断重复ta们那"辉煌"的海外游学经历,是下一堂课又叫组人上来做pre草草了事。也可谓寒窗苦读走到一所211面前,直到最终认清大学的真相。唯一可庆幸的是,大二报了文学院的辅修课,一开始只是跟着朋友以"多拿个辅修证"为目的,但授课的老师给了我最意想不到的"真正的大学课堂"的感受,给予了在功利环境中太久没感受到的人文关怀。现在在准备跨考中文系研究生,或许是因为我还想继续去弥补那种幻灭感吧,即使未来也不一定会更好。
海月_A5Ml
1个月前 四川
7
这个老师真的有在认真观察和理解“孩子们”,让人感动,希望多一点这样的教育者,少一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说教者。
陈舒槊
1个月前 湖南
7
13:23 这已经是今天短短一天内我第二次听到这样的说法了。 其实原因不一定呢,床帘和桌帘不一定是因为觉得在和室友竞争,只是希望有自己的个人空间,可以自在一些而已。就像在家里一样我有我自己的房间,房间的墙存在的意义并不是因为我要排斥谁,隔离谁。 这篇文章里只是两个人的经历,也可以由此折射很多人的经历观点,但不是所以人都是因为冷漠竞争才选择床帘桌帘,只是希望有个人的空间。不热情于与室友交流也只是个人社交倾向的选择而已。线下社交的欲望确实下降了,并不就代表着这个人不再想与任何人交流了,也失去了交流的能力。如此感叹和惋惜,倒更像是执念于以前大家其乐融融的氛围,可是它真的需要一直存在吗,现在年轻人的社交观念和习惯就一定不如它吗,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吗?
秋池_Umhj
1个月前 江苏
6
从来都不觉得文科无用……
HD345396e
1个月前 山东
6
1:29:55 滕老师太好了,怎么有这么好的老师,查了下她的老师竟然是戴锦华教授,世界上还是有好老师的
dailylife
2个月前 广东
5
作为在广州接受了从小学到大学教育的孩子,很庆幸遇到的老师大多都很具有滕老师所说的对学生的关怀,这看似不合时宜的天真与同理心也是我对广州这个地方很有情怀的原因
SummerBeee
1个月前 北京
4
这期真好呀
小啦啦噜啦
1个月前 北京
3
03:46 我个人感觉这个担忧是没有来由的,18年考生,我感觉之前的教育宣传更多在欧美,也并不是所谓的“国际化”(国际不止欧美),反而因为只有国内生活体验,但理论来自国外,而产生了认知的错位。容易鼓吹国外都好,对自己的生活没有具体的落位。这个问题,是我在国外生活几年后,才解决的。我认为学自己自己国家的文化,反而利于人去真的理解国际。因为你知道如何理解、解释,自己生活的环境,这种思维在理解解释国外的路上,是通用的。反而之前,会比较拧巴。
将就斋
1个月前 四川
2
49:02 张雪峰之流真的很恶劣
不易Mories
1个月前 湖北
0
文科确实没用,大部分文科生没产出有价值的成果。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