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播:rain
本期嘉宾:大糖三角
首先要给听友们道个歉,我们录制的环境是一家咖啡馆,用了降噪麦克风,但还是有些环境音☕️
大糖三角是我在阿那亚读书社群结识的一位邻居。2023年12月,我看到了他的年度图书记录,就鼓起勇气从群里添加了他的微信,希望能邀请他录制一期播客,聊聊读书,当时,我这个播客还叫“读书小笔记”。
之后,我关注了他的微博,他也关注了我的播客。后来,我们终于在阿那亚见面,聊了很久,才发现彼此有许多共同点——我们都极其热爱记录生活,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
他会在微博上记录自己生活中有意思的经历,用Excel记录自己看过的每一场球赛;而我,在过去10年里,在笔记软件上记录了每一天发生的各种事情,每月看过的电影、读过的书、听过的播客也都会记录。
这次约他聊天,是想聊聊记录这件事对我们的意义。最近,我们还在读同一本书——《写出我心》,读书摘抄也放在了最后。
00:00 记录习惯的进化:从微博瞎发到系统总结
- 当记录从无意识的随手记,变成有意识的系统梳理,生活的碎片就有了被重新看见的可能。
- 那些看似琐碎的日常记录,其实是在为未来的自己埋下时光的彩蛋。
01:13 记录工具与心态
- 记录生活不必追求格式完美,真实的乱散感,反而藏着生活最本真的样子。
- 做一件事若先预设有用与否,反而会失去它本身的乐趣——记录的终极意义,或许就是没有意义。
03:53 记录与记忆:日常生活里的宝藏
- 记录的瞬间完成80%的意义,剩下的20%,会在未来某个时刻被时光重新点亮。
-被认真记录的生活,永远不会真正消失。
05:43 从记录到生活:那些被忽略的宝藏
-有些看似无用的积累,其实滋养自己。
- 记录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学会了在日常中打捞闪光的碎片。
09:43 快乐主动权:向内寻找的终身技能
- 把快乐寄托于外界认可,等于把钥匙交给别人;而从记录中感知幸福,是拿回人生主动权的开始。
- 真正的快乐源于对自我的察觉:就像搭积木时发现自己偏爱推倒的瞬间,察觉到自己内心的偏好才能放大满足感。
15:13 成长中的认知偏差
- 30岁后才懂:小时候以为工作只有社会单一标准,但其实在日常中找到热爱,才是每个人的功课。
-我喜欢的生活,不需要符合任何人的期待。
22:53 秩序感与失控:在规律中拥抱变化
- 给生活设定秩序,让自己觉得非常安宁。
- 把打破秩序本身变成一种秩序,就会发现:可控与失控并非对立,而是让生活保持鲜活的两面。
32:02 记录的双刃剑:警惕积累变成负担
- 当记录从我想记变成我要记,就像为了凑数看球集锦,最终记住的不是快乐,而是空洞的数字。
- 真正的记录应该像呼吸一样自然:不追求数量,只忠于每个当下的真实感受。
39:45 工作与年龄焦虑:35岁不是危机是沉淀
- 35岁被嫌弃的从来不是年龄,而是停止成长的心态——当体力下降时,智慧的积累才是破局关键。
- 与其抱怨35岁危机,不如把每一次复盘和总结都当作升级打怪,我们的晶体智力还在增长。
50:06 幸福的真相:不设限的当下感知
- 幸福没有标准公式:有人靠赚钱获得满足,我们靠记录,靠回顾,也能乐一整天。
- 读《写出我心》时突然懂了:幸福不是抵达某个终点,而是像流水一样,在每一个当下感知生命的流动。
拓展阅读:
《写出我心:普通人如何通过写作表达自己》摘抄
娜塔莉·戈德堡
◆ 我觉得,并不是人人都想写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但是人人都有想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别人听的愿望——或者在碌碌一生中,对我们所思、所感、所见、所闻的一种记录与觉悟。
◆ 写作是一条小径,让我们得以在小径中和自己相逢、相知、相守。
◆ 禅修冥想和写作训练是有通性的,我们越是觉知自己的心念,就越能在写作中寻得心安。
◆ 我开始用眼睛、用心去感受万物之间的联系,感受万物与自己心念的接触,然后将这一切跃然纸上。
◆ 我生命中有过这么多美丽的时刻,可我当时并不知道如何将它们记录下来。
◆ 相信我,你也可以在写作的浩瀚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这里不排斥古怪、个性和奇特想法,只有接纳。
引言
◆ 我开始学会信任自己的心灵。
◆ “相信你所爱的事物,坚持做下去,它便带你到你需要去的地方。”
◆ 一旦你开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内心深处终将获得很大的安全感。话说回来,我们当中又有多少享有高收入的人真的拥有安全感呢?
◆ 用写作来修行,帮助自己洞察生活,使自己心神清澄。
◆ 练习写作意味着最终你得全面探讨自己的生命。
初始的意念
◆ 初始的意念藏有巨大的能量,呈现心灵对某件事物灵光一闪的最初反应。但内在的潜意识压抑往往会抑制它们,我们因而生活在第二手、第三手想法的世界里;思索再思索,再三地远离了和初始灵光的直接联系。
◆ 一旦你表达出不受自我约束的东西,文中也会充满能量,因为它表达了世事的真相;你的文章并未负担自我造成的包袱,你乘着人类意识的波浪前进了一会儿,并用个人的细节来描述这趟旅程。
◆ 应持续用你的笔记录生命的细节,并洞悉这些细节的核心。
把写作当成练习
◆ 坐在桌前,说:“我有写出世上最烂的垃圾的自由。”你必须给自己空间,没有目的,痛快地写。
◆ 写作练习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学会信赖自己的心灵和身体,并培养耐性和不具侵略性的态度。艺术的世界何其辽阔,一首诗或一篇短篇小说根本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写作的过程和人生。有太多作家写出伟大的著作,人却发疯、酗酒或自杀了。写作的过程教我们保持神志清明,我们在写诗和小说的同时,应设法保持心智正常。
◆ 写作练习拥抱你整个生命,但不要求任何逻辑形式:没什么第十九章需承续第十八章的动作这回事。这是一个你可以狂野自在、无拘无束,把梦见奶奶的汤的事和窗外千奇百怪的云层糅合在一起的地方;它没有特定的走向,只与当下整个的你息息相关。把写作练习想成是一双慈爱的臂膀,让你没有逻辑、没有来由,一心只想投入。那是我们的原始森林,我们在此凝聚能量以后,才开始修剪我们的庭园,写作我们优美的书籍和小说。要持续不断地练习,不可荒废。
◆ 我们的感官本身缺乏动力,它们接收经验,可是接下来需要借由我们的意识和整个身体做大幅的筛动一段时间,才能把这些经验筛选出来。
◆ 不断挖掘你生命里的有机细节,直到有些细节从杂乱无章的思绪垃圾堆里筛下来,落到坚实的黑土上。
艺术的稳定性
◆ 我相信在生活的表层之下,或者在生活的正中央,一定存在某样真实的事物,但自己的心灵却往往让我要么昏昏欲睡,要么心有旁骛;然而我所拥有的,也就只是自己的心灵和生命,因此我开始把它们写出来
◆ 我们必须正视自己的惰性、缺乏安全感、自怨自艾,以及深恐自己根本没啥值得好说的那种心态。诚然,每当我们开始做一件新的事情,眼前往往会出现阻力。这会儿你有机会不去逃避或被一脚踢开,而要把这些傻乎乎的声音化为白纸黑字,面对它们,看看它们在讲些什么。一旦你的写作从这堆垃圾和堆肥里开花结果,花朵便会持续且稳定地绽放。你面对一切,不逃之夭夭,就会感觉到自己逐渐拥有艺术的稳定性。如果你不害怕自己内在的声音,也就不会畏惧别人对你的批评了。此外,那些声音只不过是护卫货真价实的宝藏的魔鬼罢了,而那货真价实的宝藏就是心灵初始的意念。
◆ 如果你内心的多个角色想打架的话,就让他们打吧。在此同时,你内在神志清楚的那一部分应该悄悄地挺身而出,拿出笔记本,从比较深沉、比较宁静的地方写起。
我们并不是诗
◆ 力量始终存在于写作的行动当中,必须一次又一次,不断地回到写作,别因他人欣赏你的诗而昏了头。
◆ 别太强烈地认同自己的作品,应该在那些白纸黑字的背后保持流动的弹性。那些文字并不是你,而是贯穿你全身的某个伟大片刻;是你趁着脑子够清醒,而得以写下并捕捉到的一个片刻。
◆ 让我们的心灵吞食一切,然后使出浑身解数将它们吐在纸上。
◆ 别促使你的心做任何事,只要撇开成见,记录下你脑中源源不绝的思绪就行了。写作练习会软化感情和理性,有助于我们保持弹性,从而让苹果和牛奶、老虎和芹菜之间泾渭分明的界限消逝无踪;我们可以穿透月光,直接钻进熊的身体里。
写作不是麦当劳汉堡
◆ 学会信任你自己声音所拥有的力量,自然而然的,它会展开方向和需要,但这与你想达成某个目标的那种需要来自不同之处。写作并不是麦当劳汉堡,写作必须慢火细炖,而且一开头时,你根本说不准烧出来的会是一顿烤肉、一桌盛宴,或是一块羔羊肉排。
◆ 自由其实意味着知道自己是谁,在这世上应当做些什么,然后切实地去完成自己的责任
◆ 生活何其丰富,只要能写下过往和当前的种种真实生活细节,你便不大需要别的东西了。
细节的力量
◆ 我们的生活既平凡又奇妙。我们都逃不过生老病死,有人虽垂垂老矣,却依然美丽,有人则满脸是皱纹。我们早上醒来,去买黄色奶酪,希望口袋里的钱足够付账。在此同时,我们都有颗神奇的心,我们在世上度过许多寒冬,经历无数愁苦,心都一直在跳动着。我们都是重要的,我们的生活也是重要的。说实在的,生活真的很神奇,生活的种种细节都值得一记。这是作家所必须怀有的思考,是我们握着笔坐下时所必须写下的。我们在这儿,我们是人,我们就是这么活着。让所有人都知道,世界在我们眼前流转。我们的细节是重要的,否则,如果它们根本不重要的话,就算丢下一枚炸弹也无关紧要。
◆ 我们生活过,我们的片刻都是重要的。作家的责任便在于此:去传播缔造历史的细节,去在意欧瓦托纳那家咖啡馆的橘红色雅座。
◆ 我们应该对生活中确实存在的真实事物给予神圣的肯定——关于我们的种种事实:超重若干公斤;屋外灰扑扑、冷飕飕的街道;玻璃橱柜里的圣诞金葱彩带;橘红色雅座里的犹太作家以及对面的朋友,后者有一头金发,孩子则是黑皮肤的。我们必须成为能接受事物本色的写作人,要能喜爱细节,唇边带着“是”跨步向前,好让这世上不再有“否”。否定的态度会让人生没有价值,让这些细节无法持续下去。
◆ 讲出细节,它们构成写作的基本单位。
◆ 杰克·凯鲁亚克曾列表说明散文写作的要素:“对万事万物皆怀抱恭谨,敞开心胸,倾心聆听。”他同时也说:“不要拽文作诗,要确切呈现事物的本色。”只要能捕捉事物的真貌,就不再需要拽文作别的诗了。
◆ 干吗自找麻烦到外头写作?何不就待在家里写?这是我的一个小小秘诀。不时换个场景有利无弊,在家里,有电话、冰箱、待洗的碗盘、待冲的澡,还得和送信的邮差寒暄两句。最好离开家门。况且,花了好一番工夫才到咖啡馆,可不要像在家里那样忙东忙西,坐一下子就赶着要去办别的事了。
◆ 一间完美无瑕的书房总是向我显示,房间的主人恐惧自己的心灵,其外在空间反映出内在的控制欲。创作正好相反,它是失去控制。
◆ 写作人的职责就是将平凡化为生动,唤醒我们留心简单中自有不凡之处。
◆ 拿出另一本笔记本,抽出另一支笔,只管写,写,写。在这世界的中央,踏出积极的一步;在一团混乱的中心,采取明确的行动。只管写,持肯定的心态活下去,时时保持觉察。只管写,写,写。
◆ 我在巴黎读了亨利·米勒的《北回归线》,在倒数第二章中,米勒怒责法国迪戎的一所学校,他在该校当英文教员时,有如龙困浅滩。他批评校园里的死人雕像、日后将成为牙医和工程师的学生、冰冷刺骨的冬天,以及努力生产芥末酱的整座城市,他对自己不得不在那里感到满腔怒火。接着,就在那一章的结尾,一天深夜,他坐在校门外,内心一片宁静。就在那一刻,他接受了他的处境。他明白了,一切事物皆无好坏之分,只要活下去就是了。自我们的痛苦中出发写作,终将促使我们对自己既渺小又时时在摸索的生命产生怜悯;从此一残破的状态,恻隐之心将油然而生,我们将怜惜我们脚下的水泥地,还有在疾风中噼啪作响的干草。我们将可触及周遭的一切,我们以前觉得它们好丑,如今则看到它们特有的细节,比方剥落的油漆和灰暗的阴影——其实这就是它们的本色,没有好坏之分,且就是我们生活周遭的一部分而已。热爱生活,因为它是我们的生活,此时此刻,什么也比不上它。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