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泰勒 Koko Taylor
1928年9月28日 2009年6月3日

布鲁斯女王可可·泰勒1928年出生在田纳西州,家境非常贫寒,11岁前就父母双亡,和兄弟姐妹一起弯腰摘棉花。世界是枯燥的,一成不变的,但晚上就不一样了,贝西·史密斯(Bessie Smith)、豪林·沃夫(Howlin' Wolf)和穆迪·沃特斯(Muddy Waters)这些蓝调音乐家的作品,通过收音机给她传道解惑,哺育了她,到了20多岁的时候,她决定去大城市碰碰运气,这就来到了芝加哥,白天做管家,晚上去俱乐部唱歌。
我们在说到早期布鲁斯艺术家的时候经常会说到芝加哥,是因为彼时作为美国最大钢铁基地,芝加哥接纳了大量的黑人劳动力,黑人占比总人口的33%,大量的黑人因为南方各州严苛的种族隔离制度和棉花田里的虫灾,带着各种歌谣迁徙到了芝加哥,布鲁斯音乐就在这里发芽生长。那么在任何时代,大家都不愿意做纯粹的牛马,做最低级的工种,就像现在更愿意做网络乞丐做网红。那个时代做歌手,是仅有的几条改变命运的赛道,可可·泰勒运气很好,她在夜总会唱威利·狄克逊(Willie Dixon)写的歌,而原作者就在台下被她吸引,于是马上签约,录歌,迅速崭露头角。
威利·狄克逊当然是被可可·泰勒地道的布鲁斯腔调吸引了,这里要说到标准的布鲁斯腔,比如说像高亢、尖锐、带有哭腔,代表人物是小沃尔特(Little Walter);浑厚、饱满、富有磁性的,代表人物是埃塔·詹姆斯(Etta James),但声音辨识度最高的,我觉得还是沙哑、粗糙、颗粒感极强的痰音感的布鲁斯腔调,代表人物是豪林·沃夫和穆迪·沃特斯 ,可可·泰勒在唱法上,无疑是一个女版的豪林·沃夫,也就是说,也是痰音派的唱法。签约布鲁斯唱片老大切斯唱片后她在1965年录制的《派对狂欢曲》(Wang Dang Doodle),卖了一百万多张,并在公告牌节奏布鲁斯(R&B)排行榜上进入前五名。让她从农民工跨越到了新的阶层,并且逐渐走到了布鲁斯女王的级别,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录音技术的进步,可可·泰勒后来多次重录过这首歌,刻舟求剑希望复制这个单曲的成功,但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虽然可可·泰勒进入了万里挑一,比清华北大都难考的切斯唱片,但她的上升期是唱片公司的下沉期,到70年代初,切斯唱片倒闭,她转投鳄鱼唱片,开始了新的征程。这里要首推她在1978年的专辑《大地震》(The Earthshaker)的第五首曲目《嘿,酒保》(Hey Bartender ),这是一首关于饮酒作乐的欢快歌曲。你知道,蓝调歌手喜欢谈论酒精,歌曲主题阴郁,但有着欢快的节奏。《大地震》这张专辑诞生了N多神曲,除了《嘿,酒保》,还有我们在节目一开始听到的《》满满一勺》(Spoonful),包括下一首《我是个女人》(I'm a Woman),这首歌我个人认为是她的另一首代表之作,隐隐有一种早期女权的味道:我是个女人,我唱布鲁斯,我用别针砍石头,我用手掌挡闪电。
在接下来的三十年里,可可·泰勒在鳄鱼唱片录制了一系列专辑,巩固了她作为杰出女性蓝调歌手的地位,说实话些专辑在流行度上都未能达到《派对狂欢曲》的火箭爆发那样的成功,但也获得了八项格莱美奖提名和二十项蓝调音乐奖,一来二去就成为了老艺术家。这里说老艺术家没有任何揶揄的意思,和同时代的布鲁斯歌手相比,她简直是淤泥中的白莲花,从未吸毒,排练时闻到烟味都要离场,1960年代芝加哥布鲁斯俱乐部普遍由黑帮控制,她坚守底线是非常更不容易的。她在成名后也是非常的提携后背,芝加哥贫民窟的小孩甚至可以免费看她的排练。但是,到了新世纪开始,她的健康问题就出来了,唱片发行的越来越少,2007年最后一张唱片《Old School》发行,展现了与她巅峰时期一样浑厚有力的嗓音,专辑,她也继续坚持演出,直到2009年去世。
我把这篇文章放进AI,让它评价这位传奇布鲁斯女王,她神神叨叨给了我一句挽联:胸有惊雷而身似静湖,声穿金石且德润暗夜,写的不错。
本期选曲
Spoonful
I Got What It Takes
Wang Dang Doodle
Hey Bartender
I'm A Woman
Better Watch Your Step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