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47分钟
播放:
193
发布:
2个月前
主播...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2025 年的中国综艺市场,不再是资本高举高打、明星片酬冲顶的黄金年代,而是处在一个赞助疲软、模式转型、内容细分化的重构期。品牌与综艺的关系,也从“砸钱冠名”走向“场景化共创”,背后折射出媒体生态、消费习惯和品牌战略的三重转变。






一、从“收视为王”到“场景为王”


十年前,品牌赞助综艺的逻辑是简单直接的——收视率就是流量,流量等于曝光。无论是《超级女声》背后的蒙牛,还是《我是歌手》背后的立白,都以高额投入换取品牌记忆的跃迁。但如今,收视数据早已不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场景化营销成为关键词。






  • 真人生活秀(如《向往的生活》《种地吧少年》)提供真实的生活场景:做饭的锅具、喝咖啡的品牌、睡前护肤的产品,皆可自然植入。

  • 音乐类节目(如《歌手》《天赐的声音》)则强化与饮品、提神产品的契合度。

  • 户外体验类综艺(如《旷野星球》)创造了户外运动、极限装备、能量补给等细分场景,为特定品类提供精准受众。


启示:品牌不只是寻找节目,而是寻找与自身价值观和使用场景高度匹配的内容空间。





二、赞助预算下滑,优质内容溢价依旧


从《好声音》2 亿元的冠名到如今 2,500 万已属“大手笔”,赞助市场经历了从泡沫到收缩的过程。但优质内容依然具有溢价能力,特别是那些能触发深层情感共鸣或精准人群触达的节目类型。



  • 小众赛道逆袭:如脱口秀、农业体验类综艺,凭借低成本、高参与度和话题性,实现投资回报最大化。

  • 内容情绪价值:脱口秀用幽默解构社会议题,既能激发观众的笑点,也能推动价值讨论;这类节目更容易与态度型品牌共鸣,但同时对品牌立场与容错能力要求更高。


三、品牌合作的两种模式



  1. 借力型:依托成熟综艺IP完成品牌曝光,典型做法是冠名、植入、联合营销。这要求品牌在选择时充分考虑节目调性与自身定位的契合度。

  2. 自建型:品牌直接定制短综艺、直播秀或微综艺,掌握创意与话语权,确保内容与品牌战略目标高度一致。随着短视频平台推动短综艺,这种模式的门槛和成本正在降低。




四、国际品牌的“克制”与中国品牌的“进攻”


耐克、可口可乐、麦当劳等国际品牌,更偏好体育赛事、音乐节等与核心消费人群直接相关的活动,而较少涉足综艺赞助。这是品牌自我定位的结果——年轻化、全球化的品牌往往避开受众年龄层偏大的电视综艺。


相比之下,中国本土品牌,尤其是快速消费品(饮料、零食、乳制品)与手机品牌,则大量通过综艺实现品牌破圈。这不仅是知名度的快速放大路径,也是品牌年轻化的重要策略。


五、品媒时代的战略升级


Brand as Media(品牌即媒体)意味着品牌不仅是内容的赞助者,更是内容的创造者和发布者。在这一逻辑下,综艺合作不应止步于Logo露出,而要进入以下三步:



  1. 价值观共振:节目主题与品牌核心信念一致,避免“调性错配”。

  2. 场景深植:品牌元素嵌入节目关键情境中,让观众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联想。

  3. 二次传播:通过短视频、社交平台和会员体系,将节目热度转化为私域资产。




六、未来趋势预测



  • 短综艺+长综艺并行:平台将通过短平快的内容测试题材、聚集人气,再放大到长综艺制作。

  • IP 跨界共创:综艺IP与电竞、运动、艺术节等跨界,形成复合型娱乐体验。

  • 情绪价值定价:品牌将更重视综艺带来的情绪共鸣,而不仅是曝光数。

  • 垂类内容崛起:农业、户外、音乐厂牌赛等小众领域将持续孵化“破圈”综艺。





综艺赞助逻辑已变:从“收视率换曝光”转向“场景化共创”,品牌需锁定与自身使用场景高度匹配的内容。

预算缩水但优质溢价:赞助总额下降,但情绪共鸣强、垂类精准的综艺依然能拿到高价。

小众赛道逆袭:脱口秀、农业纪实、户外体验类综艺在低成本下实现高ROI。

情绪价值优先:能引发社会讨论、共鸣与态度表达的内容,对品牌长线建设价值更高。

两种合作模式并存:借力成熟IP快速曝光 vs. 自建定制综艺掌握创意与话语权。

国际品牌更克制:耐克、可口可乐等倾向于体育赛事和音乐节,本土品牌更积极投综艺破圈。

品媒思维是未来:品牌要从单纯赞助者转型为内容生产者,打造 Brand as Media 资产。

三步法打造有效综艺合作:价值观共振 → 场景深植 → 二次传播。

短综艺将爆发:短平快内容用于测试题材、积累热度,再反哺长综艺。

垂直内容持续破圈:农业、户外、音乐厂牌等细分领域,将诞生更多“爆款小众”综艺。


品牌投综艺及IP的10点 TAKEAWAY



  1. 锁定品牌与节目调性高度契合

    先做品牌价值观与节目主题的匹配分析,避免“调性错配”导致品牌形象受损。

  2. 优先选择场景契合度高的内容

    场景化植入比简单露出更有转化力,例如生活类综艺中自然出现的厨具、饮品、护肤品场景。

  3. 明确赞助目的

    事前明确是要做“品牌知名度提升”还是“销量转化”,并设置不同的KPI和衡量指标。

  4. 用数据选IP而非凭感觉

    结合平台收视/播放数据、受众画像和社交话题热度,筛选最能触达目标人群的IP。

  5. 灵活选择合作模式

    借力型(冠名、植入)适合快速曝光;自建型(定制综艺/短综艺)适合深度品牌叙事。

  6. 参与内容共创

    不仅贴Logo,还要参与节目创意策划,让品牌理念和价值观融入核心故事线。

  7. 设计二次传播机制

    在社交媒体、短视频、会员社群中延展节目热度,形成内容复利,放大赞助效果。

  8. 为节目周期外的长期运营做准备

    节目热度通常集中在播出期,品牌需在节目结束后延续话题,保持用户心智占位。

  9. 关注IP生命周期管理

    评估节目是一次性爆款还是可持续的长线IP,提前规划续作或衍生内容的合作空间。

  10. 建立品牌投综艺的ROI评估模型

    综合曝光、品牌形象指数、社交声量与销售转化,形成长期可迭代的投放决策体系。




综艺市场的变化,其实是中国品牌营销生态的缩影——从粗放的流量争夺转向精细化、价值驱动和场景化共生。在品媒时代,品牌要做的不是追逐每一个热点,而是在合适的内容土壤中,深耕出属于自己的文化与情感地标。真正的赢家,将是那些既能娱乐消费者,又能长期塑造品牌价值的内容共创者。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