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14分钟
播放:
195
发布:
1年前
主播...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11. 古代科举考试是如何防止作弊的


00:08 上一期我们讲到古代学生想要出人头地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科举考试,成为举人、进士后才能进入士大夫阶层。科举考试是如此之重要,以至于学生为了能通过考试想尽各种办法作弊。


00:28 这一期我就给大家讲讲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作弊与反作弊。


00:37 最简单的作弊当属“夹带”了。


01:11 在河南洛阳曾经发现一本《五经全注》小抄,这本小抄长6.5厘米,宽4.8厘米,有352页,厚度才1.5厘米,里面密密麻麻写了30万字。


01:42 考生们费尽心思把这些小抄带进考场,有放在鞋底的,放在毛笔笔杆中间的,还有把砚台底层挖空的,甚至还有放在吃的大饼里或者便桶的夹层中。


02:49 第二种作弊方法叫“枪替”,也就是找枪手替自己考试。


02:56 枪替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让人冒名顶替,从科试到乡试、从初试到复试都雇佣同一个人顶替代考,等到录取的时候再由本人出面。


03:37 枪替的第二种情况是让同一个考场的人代写。


03:57 最有名的枪手当属唐朝的著名诗人,和李白、杜甫、白居易并称为唐代乐府四大家的温庭筠了。


05:15 对于枪替这种作弊方式,官方当然也有反制措施。早在唐代,朝廷就要求考生提供有详细体貌特征的履历。


06:15 第三种作弊方法叫“通关节”,就是买通考官,有的是让考官提前泄露考题,有的是与考官约定好,在试卷上做个记号,让考官能认出试卷批个高一点的分数。


06:31 为了防止考题泄露,从唐朝开始,便建立了“锁院”制度。


06:48 但就是这么严格的锁院制度,依然出过纰漏,最出名的就是明代唐伯虎涉及的考题泄露事件了。


08:53 唐伯虎被卷入这场科场弊案中是非常冤枉的,他也心灰意冷,以卖字画为生,反而创造出了杰出的艺术成就。


09:05 另一种“通关节”的方式也经常发生,那就是在试卷上做记号。


09:11 在北宋时期,有个叫杨亿的翰林学士,在开考前夕特意招待来京赶考的同乡学子。


10:13 通关节这种作弊方式既隐蔽又安全,朝廷也花了不少心思来设计反制措施。对于考题泄露,早在唐朝就开始实行“锁院制度”。


10:53 对于在考卷上做记号,最好的办法就是匿名了。你看我们现在参加重大考试时试卷都是封住名字的,其实这个制度早在唐朝武则天时期就已经开始实行了,不仅要封住名字,试卷上还不能出现考生的任何信息。到了宋朝,还进一步发展出了“誊录制度”。


11:35 除了考场上耍些小伎俩,古代科举考试居然还有类似我们现代的“高考移民”。


12:19 冒籍在唐朝时十分普遍,比如大诗人白居易虽然祖籍山西,出生于河南,但眼看家乡高考竞争过于激烈,考取无望,就投靠了在宣州做官的叔父,他在宣州通过了乡试以后才进京考取进士第四名。


13:20 中国古代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是因为科举考试是平民百姓出人头地的唯一出路,“一考定终身”的选官制度让读书人们为了功名铤而走险,于是就上演了一场场作弊与反作弊的大戏。当然,从古至今,作弊都是非常卑劣的行为,我们要凭自己的真才实学来通过考试的检验。


13:54 今天还是请大家继续思考科举考试的优点和缺点,下一期我们讲一讲,为什么科举制度能延续1300多年。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