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
72分钟
播放:
1.59万
发布:
3天前
主播...
简介...
【本期嘉宾】
林小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县中的孩子:中国县域教育生态》
【本期主持】
泓舟,写作者,著有《我不想成为伟大的母亲》
本节目由瑞士高端腕表品牌「BLANCPAIN宝珀」与「看理想」联合出品
【本期内容】
《宝珀有时》第五期,我们对话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林小英。她的人生轨迹本身就是对 “教育路径” 的生动解构 —— 从乡镇 “四流高中” 的学生,到骑行 20 公里往返求学的县中学子,再到如今扎根北大的教育学者,她从未 “规划” 人生,却在每一步的应对中走出了独特的路。
作为长期关注县中教育、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研究者,林小英戳破了当下教育的诸多迷思:“不要输在起跑线” 是用体育逻辑绑架人生,“过度保护”“过度规划” 正在摧毁孩子的主体性,“统一标准” 让教育忽视了最珍贵的 “例外”;她也分享了教育的本质 —— 是初中班主任 “迟到罚扫地但不上纲上线” 的公正,是高中全班集体逃课帮同学插秧”的共情,是读经典理论时 “怦然心动” 的深度连接。
面对 AI 时代的教育挑战,她既不盲目拥抱技术,也不抗拒变化,而是坚守 “人与人的情感交汇无法替代”;对于年轻人的迷茫,她提出 “自建安全网”—— 不否定过往的每一步,在不确定中拥抱可能性。从县中岁月到北大讲台,从田野调查到音乐教育跨界,林小英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教育不是 “凿壁偷光” 的苦熬,而是 “慢慢来、允许错、敢连接” 的生长。
【收听提示】
教育不是 “规划”,是 “相互塑形”
02:28 人生无法规划,像河水冲刷河岸,是相互塑形的过程
03:55 小学是 “未展开的本我”,“懵懵懂懂挺好,别用外部信息搅扰自我探索”
05:06 外村转学遭排挤,“打回去,人先有动物本能,再有人的规则”
08:04 过度关注是羞辱未被表扬者,也给被表扬者压力
教育迷思:警惕 “过度” 与 “起跑线” 陷阱
15:45 家长焦虑传递给学校,如何平衡‘逼成长’与‘顺心意’?
16:57 2008 年奥运会前后流行,用 “更高更快更强” 的体育逻辑度量教育,误区是 “教育不是田径,分毫之差不决定未来”。
18:25 幼儿园学小学知识、小学学初中内容,越好的学校默认学生提前学,6 岁小孩要同时掌握拼音和 26 个英文字母:教学常识为何被束之高阁?
21:09 焦虑的根源是一环套一环的 KPI—— 老师为业绩、校长为指标、局长为名校名额,最终 “凿壁偷光” 的话语占上风,呼吁 “学校要守住办学基础:孩子人生还长,不必着急”。
25:38 道理人人都懂,但不敢做,怕错过一道题就输了
主体性培养:让孩子 “犯错”,别做 “直升机父母”
27:10 主体性的障碍:“四个过度”—— 过度保护、过度提前、过度规划、过度反馈:“直升机父母” 360 度监控,让孩子无法形成自我决断能力
27:52 老师叫家长对质是最差的方式,会破坏孩子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不确定时代拥抱变化,自建 “安全网”
35:00 过了今天不知明天,不确定性是自我教育的可能性
37:34 过度规划的危害:“把自己客体化、他者化,变成自我奴役”,学会 “计算” 却丢失 “感受”,“几秒钟内算计‘扶不扶跌倒者’,丢失人性温度”;呼吁 “恢复感性,用身心感受世界”。
AI 时代的教育:技术无法替代 “人的连接”
42:24 ChatGPT 能实现自主学习,未来老师是否只剩陪伴价值?
43:22 林小英的 “保守主义立场”:2022 年就用 ChatGPT,认可 “AI 替代客观知识传递”,但 “教学是‘时间 + 师生 + 面对面’的精巧组合,现场生成的情感交汇、思维碰撞无法替代”
47:58 学习力的本质:“不是背单词、做题,是‘愿意与世界发生深度连接’”
教育实践:在 “例外” 中寻找智慧
55:08 参与县中支持、乡村校长推荐等实践,最难的是什么?
59:13 很多校长 / 基层领导知道玩很重要,在严苛考核中要留空间,这是中国教育的智慧种子
教育是 “被唤醒” 的过程
01:04:15 如何理解“教育帮年轻人找立足之地”?
01:06:29 自建 “安全网” 的内涵:不否定过往每一步,最大化利用经历
01:09:09教育是教学相长,学者也在被学生滋养
【欢迎互动】
BLANCPAIN宝珀小红书
BLANCPAIN宝珀微博
BLANCPAIN宝珀公众号
看理想小红书
看理想微博
【关于宝珀Blancpain】
宝珀Blancpain诞生于1735年,只做机械表,从不生产第二等级的腕表。以“创新即传统” 为DNA,每一枚宝珀都珍藏隽永。
【关于宝珀Ladybird贝蒂女士系列】
宝珀Ladybird贝蒂女士系列,专为女性创作的高级女士机械腕表,彰显“独立、浪漫、智慧与高贵“的女性精神与闪耀时光。
林小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县中的孩子:中国县域教育生态》
【本期主持】
泓舟,写作者,著有《我不想成为伟大的母亲》
本节目由瑞士高端腕表品牌「BLANCPAIN宝珀」与「看理想」联合出品
【本期内容】
《宝珀有时》第五期,我们对话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林小英。她的人生轨迹本身就是对 “教育路径” 的生动解构 —— 从乡镇 “四流高中” 的学生,到骑行 20 公里往返求学的县中学子,再到如今扎根北大的教育学者,她从未 “规划” 人生,却在每一步的应对中走出了独特的路。
作为长期关注县中教育、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研究者,林小英戳破了当下教育的诸多迷思:“不要输在起跑线” 是用体育逻辑绑架人生,“过度保护”“过度规划” 正在摧毁孩子的主体性,“统一标准” 让教育忽视了最珍贵的 “例外”;她也分享了教育的本质 —— 是初中班主任 “迟到罚扫地但不上纲上线” 的公正,是高中全班集体逃课帮同学插秧”的共情,是读经典理论时 “怦然心动” 的深度连接。
面对 AI 时代的教育挑战,她既不盲目拥抱技术,也不抗拒变化,而是坚守 “人与人的情感交汇无法替代”;对于年轻人的迷茫,她提出 “自建安全网”—— 不否定过往的每一步,在不确定中拥抱可能性。从县中岁月到北大讲台,从田野调查到音乐教育跨界,林小英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教育不是 “凿壁偷光” 的苦熬,而是 “慢慢来、允许错、敢连接” 的生长。
【收听提示】
教育不是 “规划”,是 “相互塑形”
02:28 人生无法规划,像河水冲刷河岸,是相互塑形的过程
03:55 小学是 “未展开的本我”,“懵懵懂懂挺好,别用外部信息搅扰自我探索”
05:06 外村转学遭排挤,“打回去,人先有动物本能,再有人的规则”
08:04 过度关注是羞辱未被表扬者,也给被表扬者压力
教育迷思:警惕 “过度” 与 “起跑线” 陷阱
15:45 家长焦虑传递给学校,如何平衡‘逼成长’与‘顺心意’?
16:57 2008 年奥运会前后流行,用 “更高更快更强” 的体育逻辑度量教育,误区是 “教育不是田径,分毫之差不决定未来”。
18:25 幼儿园学小学知识、小学学初中内容,越好的学校默认学生提前学,6 岁小孩要同时掌握拼音和 26 个英文字母:教学常识为何被束之高阁?
21:09 焦虑的根源是一环套一环的 KPI—— 老师为业绩、校长为指标、局长为名校名额,最终 “凿壁偷光” 的话语占上风,呼吁 “学校要守住办学基础:孩子人生还长,不必着急”。
25:38 道理人人都懂,但不敢做,怕错过一道题就输了
主体性培养:让孩子 “犯错”,别做 “直升机父母”
27:10 主体性的障碍:“四个过度”—— 过度保护、过度提前、过度规划、过度反馈:“直升机父母” 360 度监控,让孩子无法形成自我决断能力
27:52 老师叫家长对质是最差的方式,会破坏孩子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不确定时代拥抱变化,自建 “安全网”
35:00 过了今天不知明天,不确定性是自我教育的可能性
37:34 过度规划的危害:“把自己客体化、他者化,变成自我奴役”,学会 “计算” 却丢失 “感受”,“几秒钟内算计‘扶不扶跌倒者’,丢失人性温度”;呼吁 “恢复感性,用身心感受世界”。
AI 时代的教育:技术无法替代 “人的连接”
42:24 ChatGPT 能实现自主学习,未来老师是否只剩陪伴价值?
43:22 林小英的 “保守主义立场”:2022 年就用 ChatGPT,认可 “AI 替代客观知识传递”,但 “教学是‘时间 + 师生 + 面对面’的精巧组合,现场生成的情感交汇、思维碰撞无法替代”
47:58 学习力的本质:“不是背单词、做题,是‘愿意与世界发生深度连接’”
教育实践:在 “例外” 中寻找智慧
55:08 参与县中支持、乡村校长推荐等实践,最难的是什么?
59:13 很多校长 / 基层领导知道玩很重要,在严苛考核中要留空间,这是中国教育的智慧种子
教育是 “被唤醒” 的过程
01:04:15 如何理解“教育帮年轻人找立足之地”?
01:06:29 自建 “安全网” 的内涵:不否定过往每一步,最大化利用经历
01:09:09教育是教学相长,学者也在被学生滋养
【欢迎互动】
BLANCPAIN宝珀小红书
BLANCPAIN宝珀微博
BLANCPAIN宝珀公众号
看理想小红书
看理想微博
【关于宝珀Blancpain】
宝珀Blancpain诞生于1735年,只做机械表,从不生产第二等级的腕表。以“创新即传统” 为DNA,每一枚宝珀都珍藏隽永。
【关于宝珀Ladybird贝蒂女士系列】
宝珀Ladybird贝蒂女士系列,专为女性创作的高级女士机械腕表,彰显“独立、浪漫、智慧与高贵“的女性精神与闪耀时光。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在野云
1个月前
上海
22
教师节这天能听到小英老师,真好真好!
芝君
1个月前
上海
16
林小英老师真的情绪充沛饱满,太棒了
想唠嗑的阿知儿
1个月前
湖南
12
26:48 “做坏事比做好事有诱惑力多得多,你得让小朋友把小错误都犯完之后,慢慢地形成自我的边界。
主体性其实是有边界的:什么是我的 什么是你的 什么是你们的 什么是家庭内的分工责任 什么是走出家庭后的规则和意识,这是主体性非常具象的表达。
形成主体性的障碍「四个过度」:过度保护、过度提前、过度规划、过度反馈。”
Na_CcQs
1个月前
宁夏
10
真好!老师和孩子家长都可以来听听,启发教育的本质
HD514400y
1个月前
广东
7
第一次,听到眼眶湿润。
家貧不能常得
1个月前
陕西
7
和上一期王芳老师一样,老师们说的每一句话都赞同、都认可。但是,当我接触到太多太多以体育逻辑绑架孩子人生的家长们时,我却没法开口和他们说什么,老师们有着大多数人认为的一份体面的工作和收入,或许就是老师们的“原罪”吧。我有时候在想,是不是老师们向大众披露一些自己生活中的困苦与不幸,才能有资格说这样的话?这样的悖论有时候想起来更像是一个笑话。
青梦-教育创变者
1个月前
四川
6
52:40 进步主义 时刻在裹挟着我们向前 好像退回或保守 就是一种过错
那就起个名字吧
1个月前
广东
6
18:25 现在一年级教材设计就很有问题,很有难度。那些教科书编者、专家应该自己去教几年一年级试试,看看能否按照他们编写的那样,一个多月教会零基础一年级学生学拼音。
另外,现在学校搞一堆活动,运动会、合唱节、戏剧节、各种中秋游园……少则几个半天,多则几个一天,这些活动出发点是为了丰富学生学习生活,出发点是很好的——但是各科教材设计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这些一个又一个临时或例行活动的时间——课时被活动占了,那么用什么时间去补呢?
一方面,教材以各种“大单元”“大概念”“项目化”之名越变越“抽象”,难以自学;另一方面,学校在响应“素质教育”天花乱坠搞活动挤占课时,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真的在减负吗?家长能不焦虑吗?家长和幼儿园不提前学东西吗?能不提前学拼音和英语吗?
表面上是家长在强求、苛求,但内里造成这种苛求的原因,肯定设计和执行层面上让学生和家长非常无助,甚至让老师都很无助。这只是无助下无头苍蝇的“病急乱投医”。
支持专家、教研员扎根一线,长期教学。尤其去扎根一下乡镇一线学校,了解一下真实学情。
Reireina
1个月前
北京
4
个人感想:太多可以量化、极其清晰细化的诸如成绩等价值判断标准加重了我们对确定性的需求和依赖,使人变得僵化,失去顶着不确定性去探索的能力,也就是失去了韧性创造力甚至是最最重要的生命力😞
想唠嗑的阿知儿
1个月前
湖南
4
12:55 哇塞 好棒!一事一议 就事论事 公平公正!
Xiny唔
1个月前
上海
4
19:59 听到这里有点不想听了,实话实说老师还是不太了解现在的新教材,现在如果不提前去学,就根本没有办法在学习上面有进展,目前的基础教育就是在选两种人第一种不太聪明,但是背后有家庭扶持的人,第二种本身就一点就通聪明的小孩
珮珊IrisSun
1个月前
北京
3
老师分享的很深入 ,真是很反感上纲上线的反馈 人首先是动物 然后是人~讲的很透彻👍
青云之志
1个月前
广东
3
如果你活在当下你就不一定能走到今天这个位置
满船清梦压星河_k0VL
1个月前
新疆
2
被知识唤醒,被击中,确实是一种很幸福,美妙的感觉
恒星_1aPM
1个月前
山东
2
老师讲的太好了!学校去行政化是必须深入讨论的!
李萌_UUww
1个月前
北京
1
还原社会原本的逻辑
胖胖_iapJ
1个月前
上海
1
确实是,虽然特别不认同现在的教育环境,但是不得不被自己的焦虑推着走
李卡酱
1个月前
江苏
1
从十三邀知道林老师的,然后特别喜欢她的观点,听完王芳老师,马上来听林老师,觉得选的嘉宾太棒了👏,听完醍醐灌顶,希望可以形成自己的行为认知
卢耐耐
1个月前
北京
1
讲的太好了,我听了好几遍这期节目
FFITIVY
2周前
广东
1
听到林小英老师的声音就备受鼓舞,当老师的我也能给小朋友们一些灰色地带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