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债务高企、通胀顽固、利率攀升之时,财政部长究竟该选择“紧缩”安抚市场,还是“宽松”迎合民意?在赤字与民粹的双重挤压下,民主制度能否找到一条不至于自我伤害的财政出路?
世界还在沉睡,先锋已在路上。《全球先锋报》邀您一起洞察国际棋局,聆听趋势的第一声回响。
本期节目我们聚焦全球发达经济体的财政部长们正在经历的“史诗级的两难”。十年经济低迷、疫情后遗症与能源危机,让公共债务膨胀至GDP之上。更糟的是,高利率环境使得利息支出几乎与国防开支持平。财政整顿看似势在必行,却可能直接把民粹政党推上台。借钱的旧路走不通:量化宽松已结束,国债发行成本大幅抬升。民粹政纲“烧钱”:承诺加福利、减税,反而加剧债务恶化。削支还是加税? 两者皆有代价,但研究显示削支更易引爆民粹浪潮。另类路径:债务管理与金融压抑或成“隐形解法”,但风险是把储户当提款机。最终,财政部长不仅要对抗赤字,更要穿越选民怒火与债券市场恐慌的双重地雷阵。
当财政部长的噩梦来袭
假设你是一位财政部长,刚刚经历了十年的经济低迷、一场金融危机、一场大流行病,以及飙升的能源价格。国家的公共债务已经超过了GDP,利率升至数年来最高,仅仅是支付利息就已经吞噬了越来越多的税收收入。通胀依然顽固。而美国的挥霍式赤字正满足着全球对政府债券的需求,这意味着你的国家必须支付更高的利息,才能吸引投资者购买债券。你夜不能寐,苦思冥想如何让财政数字对得上账。而你的内阁同僚们则为自己的政治前途焦虑不安:民粹主义政党正在迅速崛起。宏观经济形势呼唤财政整顿,而政治形势却警告不要紧缩开支。那么,你该怎么办?
这是富裕国家普遍面临的困境
这个难题困扰着多数发达国家。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数据,这些国家的平均财政赤字在去年达到了GDP的4.6%,而在新冠疫情前的四年平均只有2.9%;债务利息支出相当于GDP的3.3%,几乎与北约成员国计划到2035年用于国防的支出水平持平。
政治学研究给出了复杂的信号:一方面,实施紧缩政策未必阻碍连任,但另一方面,研究也表明削减政府支出与民粹主义崛起之间存在关联。事实上,在英国、法国和德国,民粹政党已经步步进逼。我们可以把这种困局称为“赤字导致民粹主义的厄运循环”:一方面政府面临巨额赤字,另一方面选民的反弹压力巨大,几乎不可能同时满足债券市场和“城门口的野蛮人”。
借钱的时代已经过去
在2007至09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许多政府推迟了财政整顿,选择继续借债。但如今的宏观环境不再支持这种做法:债务负担更重,央行也不再执行量化宽松政策,而是收紧货币供应。以英国央行为例,它每年减少持有的国债规模约1000亿英镑,约合9640亿人民币,而政府每年需要发行约3000亿英镑的新债,这就让国债更难找到买家。
债券市场情绪不安。例如,法国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为3.4%,而十年前还不到1%。更高的通胀和利率,会加剧借债带来的政治压力。正如拜登总统已深有体会。
民粹主义带来的“烧钱政纲”
继续借钱听起来不那么吸引人。而财政紧张背景下,极右翼政党的财政政策也格外令人担忧。这些政党往往承诺提高养老金和家庭福利支出,同时还要减税。这在当前局势下简直是火上浇油。
这导致一个悖论:不受欢迎的支出削减可能适得其反。如果你通过财政整顿让国家财务好转,却因此把一个大肆撒钱的民粹政党送上台,那不是白忙活了吗?
债券市场已经对极右翼政党的崛起开始担忧。例如,2024年6月,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提前举行大选后,法国与德国之间10年期国债利差从0.5个百分点飙升至0.8个百分点,原因就是投资者担心“国民联盟”党会上台。最终,选举结果不明朗,债务成本仍维持高位。
是否能让选民接受“苦药丸”?
理论上,政府是有可能说服选民接受削减支出的。许多政府在推行紧缩政策后仍成功连任;有政治头脑的领导人可以提前几年“吞下苦药”,等选举前再“甜头收尾”。
但研究也显示,时间一长,削减支出会削弱主流政党的支持率。由《全球先锋报》主导的一项即将发表的研究,发现西欧民粹主义的浪潮往往与财政紧缩时期高度重合。《全球先锋报》认为,当公众形成“零和博弈”思维时,关于移民、公共服务和福利的争议就会变得更具爆炸性。
小范围研究也揭示了这一模式
全球先锋报的研究员们分析了意大利地方政府的财政改革。他们发现,在公共服务削减最严重的地区,极右翼政党的得票率更高。
另一项研究显示,在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诊所最近关闭的地区,英国改革党Reform UK更容易赢得支持。而道路坑洼和基础设施差的地区,也与该党的成功正相关。全球先锋报建议:“投资关键公共服务,让民众看到纳税和参与民主制度是值得的。”
税收比削减支出更能接受?
但想改善公共服务,就得加税。好消息是,相较于削减支出,加税似乎不太容易激起民粹主义情绪。全球先锋报研究了1919年到2008年间多个国家的财政整顿历史,发现削减支出与骚乱等社会不稳定事件高度相关,而加税则只有“微弱且不显著”的影响。
问题在于,加税也会带来其他代价。全球先锋报发现,与以削减支出为主的紧缩方案相比,以加税为主的方案对长期经济增长更为不利。自由市场取向的政党如果加税,还可能遭到选民更严厉的惩罚。
其他解法?债务管理原本是一个机会
还有别的办法吗?或许,聪明的债务管理本可以起作用。全球先锋报指出,在过去几十年里,可信的经济政策以及长期国债的发行,帮助各国在面对适度通胀时避免了收益率飙升,从而减缓了债务积累速度。
但现实是,近年来多数国家都在减少长期国债的发行。实际上,量化宽松政策本身就是用短期的央行存款去换取长期政府债,从而缩短了债务平均期限,也让国家债务更容易受到短期利率变动的冲击。
回到“金融压抑”?这是一种隐形征税
自二战以来,欧洲国家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降低债务:快速的经济增长,或金融压抑financial repression。快速增长目前看来不太现实,剩下的就只有金融压抑了。
金融压抑通常意味着资本管制,或金融监管机制让名义利率低于通胀率。虽然很少有政府愿意回到战后时期的资本管制模式,但有些国家已在试探别的压抑方式,比如取消央行准备金利息、强制养老金投资国内资产、或通过税收激励让储户把钱留在本国市场。
金融压抑的风险:拿储户当提款机
但无论用什么方式,金融压抑本质上就是对储户的一种“隐形征税”:强迫他们接受更低回报,把储蓄“贡献”给国家。如今拥有金融资产和私人养老金的选民远多于战后时期,这种政策极可能引发强烈反弹。
财政部长的“民粹地雷阵”
民粹主义带来的财政困境可谓重重陷阱。财政部长若想控住债务,又想避免被极右翼反噬,简直难上加难。但好在,即便他最终被赶下台,他的民粹继任者也同样要面对这些烫手山芋。看看他们会怎么处理吧。
全球先锋报观察到
真正的财政困局,并非“钱从哪里来”,而是“信任还能维持多久”。削支会削弱对民主制度的信心,加税会损伤增长动力,金融压抑则是饮鸩止渴。或许未来最可行的路径,不是单一的紧缩或宽松,而是重建财政与民主之间的“契约”:让公众相信他们的牺牲换来的是真正的公共服务改善,而非无休止的债务填坑。否则,财政部长的下台只是时间问题,而继任者终究也要面对同样的困局。
点一盏灯,留一声言,让微光汇成海。
感谢收听《全球先锋报》。我们明天再见。
注释:
1.OECD
一、OECD 的全称与基本定义
• OECD 是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的缩写。
• 成立时间:1961 年,总部位于法国巴黎。
• 前身是 欧洲经济合作组织 (OEEC),最初负责二战后马歇尔计划的协调。
它是一个 由发达经济体主导的政府间国际组织,致力于推动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贸易、政策协调与社会发展。
二、OECD 的宗旨和作用
OECD 的核心使命是:
1. 促进经济增长:研究和制定促进经济繁荣与稳定的政策。
2. 推动自由贸易和投资:提倡开放的市场环境,减少贸易壁垒。
3. 改善生活水平:研究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等政策。
4. 协助发展中国家:提供经验与数据,帮助他们进行改革与发展。
5. 政策协调与标准制定:在税收、环境、数字经济等方面提出国际标准和框架。
三、成员国情况
• 目前有 38 个成员国,大多数是 欧美发达国家,例如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等。
• 部分新兴经济体(如智利、哥伦比亚、墨西哥、韩国)也加入了 OECD。
• 中国不是 OECD 成员国,但与 OECD 保持对话与合作关系。
四、OECD 的主要贡献
• 统计与研究:OECD 提供权威的经济数据与研究报告(如《OECD经济展望》)。
• 国际政策协调:提出如 BEPS 方案(税基侵蚀与利润转移),规范跨国公司避税行为。
• 教育领域: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是由 OECD 发起的,广泛影响各国教育政策。
• 可持续发展:在绿色经济、环境保护、气候变化领域提供政策建议。
一句话总结:
OECD 是一个由发达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主要作用是通过研究、标准制定和政策协调,推动成员国和全球的经济增长、贸易发展以及社会进步。
2.民粹主义
一、民粹主义的基本定义
• 民粹主义 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政治制度,而是一种 政治思潮或政治动员方式。
• 核心逻辑:
• 把社会划分为“纯洁的人民”与“腐败的精英”两大阵营;
• 强调政治应该表达“人民的真实意志”;
• 通常反对既有的权力、制度和精英集团。
它的形式可以是左派的(强调经济平等)、也可以是右派的(强调民族认同、反移民、反全球化)。
二、民粹主义的特征
1. “人民 vs 精英”二元对立 —— 强调“我们/他们”的叙事。
2. 反建制 —— 不信任传统的政党、媒体、司法或国际机构。
3. 直接诉诸群众 —— 民粹领导人常绕过中介机构,直接通过演讲、媒体或社交网络动员。
4. 情绪化与简化 —— 倾向于用简单口号、情绪化语言解释复杂问题。
5. 可能的威权倾向 —— 有些民粹领导人会以“人民的名义”削弱制度制衡。
三、民粹主义的类型
• 左翼民粹主义:强调财富分配不公,攻击经济精英和跨国资本。
• 例子:拉美的查韦斯(委内瑞拉)、玻利维亚的莫拉莱斯。
• 右翼民粹主义:强调民族主义、排外情绪,攻击文化精英和外来者。
• 例子:特朗普(美国)、勒庞(法国)、莫迪(印度的一部分言论)。
四、为什么会兴起民粹主义?
1. 经济因素:全球化和技术变革导致失业、贫富差距扩大。
2. 政治因素:传统政党被认为与普通人脱节。
3. 社会文化因素:移民、种族、身份认同冲突。
4. 信息环境:社交媒体加速了情绪化传播,弱化了传统权威。
五、民粹主义的影响
• 积极面:
• 可以迫使传统精英倾听民意,推动政治改革。
• 有时能增强社会参与度。
• 消极面:
• 容易导致社会极化与撕裂。
• 削弱制度约束,可能走向威权主义。
• 简化复杂问题,导致政策不可持续。
一句话总结:
民粹主义是一种“人民 vs 精英”的政治动员逻辑,它既可能是推动民主的动力,也可能成为威胁制度与社会稳定的风险。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