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金瓶梅》的,爱把它跟《红楼梦》比,往往觉得金比红更好,因为金更真实。
高晓松就说:《金瓶梅》写的才是“真正的生活”,相比之下,《红楼梦》就是经典的偶像剧,太理想,太乌托邦了。哈佛大学的田晓菲也有类似观点,她说《红楼梦》是真正意义上的“通俗小说”、“诗意小说”,是“贾府的肥皂剧”……《金瓶梅》的世界才真实。
刘晓蕾认为,“真实”是一种主观感受。《金瓶梅》写市井,《红楼梦》写贵族,前者之所以显得更真实,是因为《金瓶梅》的商业社会和城市生活,跟我们现在多有重叠。而荣国府的精致大观园的美好,却显得有点遥远。
不过,生活和审美虽然没法复制,但人性却是相通的。
《红楼梦》写贵族:荣国府、大观园,元春省亲、秦可卿的豪华葬礼,还有雀金呢、凫靥裘、还有“紫檀透雕,嵌着大红纱透绣花卉并草字诗词的璎珞”……已经远去,但作诗、赏花、吃螃蟹,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这其中的美,我们却未必不能理解,也未必不能拥有。
《金瓶梅》写的是市井生活:小贩们走街串巷,摇着惊闺叶;妻妾们勾心斗角,争风吃醋;西门庆升官发财,喝酒偷情找女人,结义兄弟拍马溜须打秋风……这样的人心与世情,这样的生活,以及其中的贪婪、焦虑和软弱,如今我们也正在经历。
我们实在是距离《金瓶梅》更近。
刘晓蕾认为,《金瓶梅》写最平常的市井生活,直接进入人性的深渊;而《红楼梦》则努力活得尊贵、超拔。《金瓶梅》写人心与欲望,写沉重的肉身,《红楼梦》呈现爱、美与尊严,发现丰美的灵魂,都是生命之书,都心怀慈悲。
《红楼梦》和《金瓶梅》双峰并峙,同时拥有它们,是读者的幸运。
【嘉宾介绍】

刘晓蕾
作家,文学博士,大学教师。
得到APP《刘晓蕾讲透〈金瓶梅〉》课程主理人,《文汇报》《腾讯大家》专栏作家,著有《刘晓蕾〈红楼梦〉十二讲》、《作为欲望号的〈金瓶梅〉》、《情僧、英雄与正经人:十四位人物解透〈红楼梦〉》等。
【相关作品】

作者:刘晓蕾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年:2022
本书是“得到”、新东方经典领读人刘晓蕾写给《红楼梦》初读者的十二堂课。
全书按“部编高中语文教材整本阅读要求”拟定框架,从成书背景、人物故事、经典桥段,到诗词语言、社会习俗、文学艺术价值诸方面,正本清源,做扎实精当又富于个性的解读。
随书附录《致读者的一封信》;三幅阅读地图——人物关系图、情节脉络图、时间线索图;精选清代改琦图咏,再现红楼风华。

作者:刘晓蕾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2021
《金瓶梅》属于成年人:它的世界经不起打量,处处都是破绽,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黑暗的江湖。书里的人,个个欲望丰沛,携带着丰富的秘密和深渊,一言难尽。如果我们诚实一点,谦卑一点,是能从他们身上辨认出自己的。
刘晓蕾带领读者走进《金瓶梅》的世界,对这部经典名著进行文学的、有生命感的解读,领略人性的复杂和幽微。
全书分“伤花怒放”“另眼相看”“生死问题”“乱红错金”四个部分,探讨了金瓶梅的大小人物,以及世相与人情。

作者:刘晓蕾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24
本书选取了《红楼梦》中十四位具有典型性的主要人物,对其性格、精神特质以及人物间的复杂关系进行细致解读,力图还原曹雪芹笔下辽阔而深远的人性世界。
作者文采飞扬,从哲理与世情的角度重新品读红楼,引领我们走过书中人的一生,体悟生命的鲜活与脆弱,也目睹每个人的局限与命运。
同时,作者将情节、主题、前八十回与续作之别、版本之别等内容掰开揉碎融入其中,帮助读者真正读懂作为生命之书的《红楼梦》。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