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努力放过别人,却忘了放过自己》
有时候,我们太会原谅别人,却不懂得放过自己。
那些深夜里反复回放的片段、那些“早知道就好了”的懊悔,
都让我们活成了一台上紧发条的音乐盒——一直转,却没声音了。
这一期,我们聊聊自我宽恕:
- 为什么我们比想象中更苛责自己?
- “放过自己”不等于逃避,而是理解当时的自己
- 一个让你重回平静的小练习 🌿
愿你在放过别人的同时,也能轻轻放下自己。
不再做那个永远在修补的“大人”,
而是学会——善待那个仍然努力生活的你。
节目核心要点
•课题:探讨“自我宽恕”的主题,分析为什么我们容易原谅别人,却难以放过自己,并学习如何真正地与自己和解。
•核心概念:引入“自我宽恕”(Self-forgiveness)和“情绪容纳窗口”的概念,帮助我们从情绪、认知和身体三个层面理解和实践自我宽恕。
•实用工具:提供了具体的“自我宽恕身体练习”,并通过三个关键问题帮助我们识别自己是否在“情绪容纳窗口”内,从而更好地关照自己。
•最终目标:学会真正地放过自己,认识到自我宽恕是一种自我尊重,并通过接纳自己的不完美,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与力量。
主要话题
•00:00-00:05: 开场问候,引出本期主题:我努力放过别人,却忘了放过自己,并分享了一个40岁妈妈在心理团体治疗中的故事。
•00:05-00:10: 详细解读“自我宽恕”的三个层面:情绪层面(允许情绪存在但不沉溺)、认知层面(承认过去的局限性)和身体层面(通过呼吸、哭泣等方式释放)。
•00:10-00:15: 提供了一个“自我宽恕的身体练习”,引导听众通过想象和身体动作,对自己说出“我理解你”和“我不再惩罚你”,并探讨了为什么我们难以放过自己。
•00:15-00:20: 深入分析了我们从小被教导要“懂事”,却没人教我们如何体谅自己的文化根源,并再次引入“情绪容纳窗口”的概念作为自我观察的工具。
•00:20-结束: 通过三个问题(身体感觉、所在窗口、真实需求)帮助听众回到“情绪容纳窗口”,并总结道:放过自己是一种自我尊重,愿我们都能在放过自己的那一刻,重新听见心里的歌。
时间节点梳理
00:00
开场问候并引出主题:我们善于原谅别人,却常常忘了放过自己。通过一个40岁妈妈的故事,探讨了成年人无法袒露脆弱的普遍困境。
05:00
从情绪、认知、身体三个层面深入解读了‘自我宽恕’的含义,强调接纳情绪、承认局限和释放身体的重要性。
10:00
引导听众进行‘自我宽恕的身体练习’,通过具体的仪式感动作与过去的自己和解,并探讨了难以自我宽恕的文化根源。
15:00
分析了从小被教导要‘懂事’的社会文化,并再次引入‘情绪容纳窗口’作为自我觉察的工具,帮助识别情绪状态。
20:00
通过三个关键问题帮助听众回到情绪容纳窗口,并总结放过自己是一种自我尊重,最后送出美好的祝愿。
核心金句
•“我这一辈子都在消化别人,却没有人教我怎么消化自己。”
•“我们比想象当中,更加不肯放过自己。”
•“放过自己,其实是一种自我尊重,它不是一种松懈的状态,而是你终于肯承认,我也是人,我也会累。”
•“更好的路不是再努力一点,而是放自己一马。”
•“愿你也能在放过自己的那一刻,重新听见心里的那首歌。”
心理练习
•自我宽恕身体练习:想起一件你仍在责备自己的事,在脑海里对那时的自己说“我理解你”,然后用手轻拍胸口说“我不再惩罚你”,并允许身体做出任何自然的反应(如流泪、发抖等)。
•情绪窗口三问:当你感觉快撑不住时,问自己三个问题:1. 我现在的身体感觉是什么? 2. 我在哪个窗口(平稳、过度、还是麻木)? 3. 我需要的是安静,还是有人陪伴,或是转移注意力?
听众互动邀请
•邀请听众分享今天的节目是否让你有所触动,并将这份爱和温暖传递给你关心的人。
节目献词
•“愿你也能在放过自己的那一刻,重新听见心里的那首歌,重新看见你自己是那个被允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