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
20分钟
播放:
178
发布:
1个月前
简介...
荨麻疹是一种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皮肤反应,表现为红色隆起的疹块,伴有瘙痒和肿胀,但其成因复杂,往往被忽视。节目从荨麻疹的名称由来谈起,源自荨麻植物接触后的类似反应,并探讨了发音差异(寻 vs. 钱)的文化背景。核心内容围绕荨麻疹的发病机制展开,总结了五种主要成因:食物过敏(如餐厅饮食中的未知过敏源)、药物副作用(如布洛芬对肥大细胞的刺激)、物理刺激(如风吹、日晒或抓挠)、病毒感染(如感冒或疱疹病毒激活)、以及身体内部问题(如甲状腺炎或幽门螺旋杆菌)。详细解释出疹过程,涉及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导致血管扩张和炎症反应。进一步,引入了神经系统概念,如初次传入神经元和P物质的作用,解释了为什么慢性荨麻疹患者常有病毒感染历史,且免疫系统敏感化。

| 收听指南 |
00:04:05 荨麻疹发病机制概述
- 五种成因框架介绍
- 免疫系统与肥大细胞角色
00:04:20 食物导致的荨麻疹
- 餐厅饮食与未知过敏源
- 食物种类繁多难以排查
- 火锅等混合食材的挑战
00:05:30 药物引起的荨麻疹
- 常见药物如布洛芬的副作用
- 长期服药对免疫的影响
- 前列腺素抑制与肥大细胞刺激
00:06:54 物理刺激导致的荨麻疹
- 神经敏感体质前提
- 风吹、日晒、出汗等环境因素
- 抓挠皮肤的直接触发
00:07:29 病毒引起的荨麻疹
- 病毒共存与免疫压制
- 病毒性感冒出疹案例
- 疱疹病毒(如EBV)的潜伏与激活
00:09:00 身体内部问题导致的荨麻疹
- 感染或创伤遗留问题
- 甲状腺炎与免疫紊乱
- 幽门螺旋杆菌等隐藏因素
00:09:27 出疹过程详解
- 肥大细胞释放组胺
- 血管扩张与免疫细胞渗透
- 皮肤发红、发热、肿胀机制
00:11:24 神经元与感受器介绍
- 初次传入神经元功能
- 机械、伤害、温度等感受器类型
- 与荨麻疹的关联性
00:14:27 P物质的作用
- 神经系统信号放大器
- 增强肥大细胞敏感度
- 慢性荨麻疹的神经元反射
00:17:39 人类疱疹病毒的角色
- EBV病毒特征与传播
- 潜伏淋巴细胞与免疫反应
- 新冠疫情后免疫力下降的影响
| 认识我们 |
清弦生活提供评估服务
如有疑问请咨询
- 邮箱 [email protected]
- 微信 Pg_health(哲境)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