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浪潮汹涌澎湃,从大模型到应用层,不断刷新着人们的认知。当科技精英们热烈探讨通用人工智能(AGI)何时降临的时候,AI 在县城和老年群体中也正经历着一场独特的 “爆发”,而这背后,熟人圈和极简设计成为关键因素。(更多深度解读 请点击:www.m360.cn)

一直以来,数字鸿沟横亘在不同年龄段和市场层级之间,AI 技术的宏大突破与普通人尤其是下沉市场及老年群体的感知存在明显割裂。然而,如今情况正在改变。县城的王阿姨学会用 Kimi 搜索种花方法,用 DeepSeek 查询萝卜糕做法;不少父母开始用 AI 算命,在春节假期里,DeepSeek 因算命功能在县城父母圈中广泛传播。不同于年轻人使用 AI 前还会在社交平台搜索指令,父母一辈靠口口相传,在搜索框认真输入儿女信息测算运势。这种现象背后,是县城较小的生活圈和熟人网络发挥作用,让 AI 在县城的普及拥有了独特的传播路径。
在工作和生活场景中,AI 也逐渐成为县城长辈们的得力助手。小沄的爸爸将 AI 当作百度使用,还向亲戚推荐,使得亲戚们遇事都先询问豆包;Nove 的爸爸作为老教师,用 Kimi 和豆包写教案、查询汽车信息、计算工龄等。王阿姨在儿子推荐下习惯用 DeepSeek 或 Kimi 搜索菜谱,这源于 AI 软件极简的设计。对于老年人来说,传统搜索软件和社交平台的推送、广告和弹窗让他们感到厌烦和困惑,而 AI 软件简洁的界面,点开就是搜索框,没有复杂信息流,大大降低了使用门槛,减少了他们对新技术的恐惧。同时,语音提问和播放功能也至关重要,像 ida 的父亲不会拼音打字,语音操作让他能轻松使用 AI,无论是查询景点、美食还是天气,都得心应手。
根据 QuestMobile 数据,截至 2024 年 9 月,银发人群月活跃用户达到 3.29 亿,每月人均使用时长为 129 小时,触网的广度和深度持续增加。从这个角度看,将 AI 当作日常工具频繁使用的老年人,成为 AI 应用极具潜力的增量人群。但 AI 在给老年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风险。
AI 技术的发展引发了一系列内容治理难题。AI 生图、换脸、拟声等技术让虚假内容泛滥,给老年人辨别真伪带来极大挑战。此前,黄奶奶曾因 PS 的靳东海报渴望与其奔现;如今,批量生成的 “假孙子” 视频让不少奶奶沉浸其中。对熟悉 AI 套路的年轻人来说,这些虚假内容可能只是玩笑,但对老年人而言,在代际关护缺失的情况下,他们很容易陷入骗局。
AI 在县城的爆发,是技术下沉的体现,熟人圈和极简设计让老年人成为 AI 应用的新增长力量。但与此同时,必须重视 AI 带来的风险,加强内容治理,填补代际关护的缺口,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的同时,避免陷入认知陷阱,让他们能安全、有效地享受 AI 带来的便利。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