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
37分钟
播放:
174
发布:
14小时前
简介...
Summary:
在本期节目中,孟婷从听众认为其内容“有力量、治愈”的反馈出发,深入探讨了一个核心议题:当传统的社会成功路径和外部标准失效时,我们这一代人应如何自处?她提出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借助对“命运”的认知和理解,而非被动地顺从它,来更好地走向并构建自我。
节目中,她结合自身的传奇经历,分享了如何将“命运”视为一种释然与解脱的工具,如何从创伤和遗憾中发现独特的价值,并最终将所有的生命经历转化为通向自我的燃料。这并非一期鼓励“躺平”的节目,而是一次关于如何更清醒、更勇敢地“战斗”的生命分享。
核心摘要:
这期播客是主播孟婷交出的一份关于“如何通向自我”的真诚答卷。她的答案是:接纳命运以卸下枷锁,正视创伤以发现天赋,通过与他人和世界的碰撞来认识自己,并最终将所有的生命材料,无论是好是坏,都转化为构建独特自我的燃料。
当世界无法提供答案时,我们自身的存在和体验,就是唯一的,也是最可靠的参考答案。
“我发现我和外界、他人所有的碰撞最后都通向我自己。”
主要内容脉络与金句提炼:
03:03 - 08:08 重新定义“命运”:从宿命论到解脱工具
1. “命运”作为解脱:卸下不属于你的重担核心观点: 理解命运(如八字、运势)是既定的,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许多逆境(如失业、关系破裂)并非全是个人的过错,而是社会、结构性因素与个人运势交织的结果。
关键例证: 主播孟婷分享了自己“好运”时意外进入大厂的经历,以及朋友在“坏运”中必然遭遇不顺的观察,引用了“走好运时,在家躺着床板都会立起来”的形象说法。
听众价值: “当我们身处逆境时,可以尝试告诉自己,这并不是我的错。对于我来说,我只要拼尽全力去努力过就可以了,我不需要对结果那么执着。”
08:08 - 11:40 一代人的课题变迁:从家族兴衰到个体存在
1. 一代人的新课题:从家族兴衰到“我为何存在”核心观察: 相比父母一代关心家族繁荣、官禄名利,当代年轻人(尤其是00后)在物质需求基本满足后,面临的核心课题是:如何与自己相处?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什么?
现状背景: AI冲击、互联网文化过度繁盛、难以从传统工作中获得价值感,导致我们无法再从“世界”这个参考答案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11:40 - 22:29 通向自我的方法一:在外部碰撞中照见自己
1. 通向自我的路径:所有的碰撞都指向内心方法论: 通过与外界的碰撞和他人反馈来认识自己。
亲身经历: 主播孟婷通过母亲回避的眼神,意识到自己的“回避型”人格,并追溯了这种模式如何影响了她过去的人际关系。这种痛苦的觉察,促使她改变,并向过去伤害过的人道歉。
核心洞见: “我和外界所有人的碰撞,其实最后都通向我自己。”
22:29 - 27:18 通向自我的方法二:将创伤与遗憾转化为生命种子
你曾经的遭遇和创伤它可能赋予了你一种敏感的特质,它可能会让你内耗,但它也给你带来了一些不一样的体验。你小时候的匮乏、不甘和不满它其实有可能会化成你生命的一颗种子。
1. 创伤的馈赠:敏感与匮乏中长出生命的种子核心观点: 不要急于厌弃自己的“缺点”(如敏感、内向),这些特质往往是保护我们的生存策略,其背后蕴藏着巨大的价值。
亲身经历: 主播孟婷的“敏感”让她承受替代性创伤,但也让她能捕捉到生活中极致的美(如灯光、音乐、树叶的瞬间),并成为她创作温暖内容的燃料。
心理依据: 引用心理医生的话:“人小时候缺乏的东西,在成年以后会努力用别的方式弥补回来。”
听众价值: “你曾经的遭遇,它其实让你学会保护自己,那么这个东西它既然在你身上留着,它保护你,它就一定对你来说是有价值。”
27:48 - 34:13 终极答案与战斗宣言:把自己活成方法
1. 未竟之梦的另一种实现:精神比证书更深远核心观点: 曾经的遗憾和未实现的梦想,会以另一种方式塑造你,其精神内核比一纸文凭影响更为深远。
亲身经历: 主播孟婷未能攻读社会学专业,但社会学的人文关怀、调研方法和批判思想,却深度塑造了她的世界观和性格,让她变得更包容、平静,并直接应用于她后来的社会实践和内容创作中。
听众价值: “所有经历,所有遭遇,它一定都是有用的。大家不用担心眼前的失败,可以换一个角度看,可能所有消息都是好消息。”
2. 终极解决方案:把人间当作游戏场核心建议: 如果感到极度痛苦,可以尝试“向死而生”的心态。
具体做法: 假设自己已经死过一次,现在的每一天都是额外的礼物。将人间视为一个游戏场,你是主角,唯一的目标是去体验、去感受你喜欢的事物(哪怕是一碗好吃的面条)。
严肃提醒: 从“命运”和“业”的角度,自杀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是中断了“消业”的机会,会增加新的负担。既然选择活着,就要为自己战斗,做让自己满意和有价值的事。
34:13 - 36:58 结语与公众号宣传
* 点题: 当世界不能作为参考答案,自己要成为自己最长远的朋友。
* 宣传公众号“经验的在场”: 作为其精神实践的日记本,记录如何“把生活转化为方法”。
* 节目更新时间和温馨提醒: 为了听众不熬夜,播客将在晚上10-11点发布。
宣传一下我的新公众号—经验的在场
关于经验的在场
经验的在场是一个日记本,也是一份想要送给你的礼物。这里是孟婷的精神实践。诚如项飙老师的《把自己作为方法》所言,这里记录的,正是我把生活转化为方法的实践。
我相信生活的所有经历和遭遇,都是我们了解自己的起点。只有深度“在场”于自身经验,才能建立真正坚实的、由内而外的认知。道理那么多,为何还是常常感到痛苦?能共鸣的才是答案,希望可以给你带来一点安慰。
当生命作为方法,经历就照耀了彼此。
在本期节目中,孟婷从听众认为其内容“有力量、治愈”的反馈出发,深入探讨了一个核心议题:当传统的社会成功路径和外部标准失效时,我们这一代人应如何自处?她提出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借助对“命运”的认知和理解,而非被动地顺从它,来更好地走向并构建自我。
节目中,她结合自身的传奇经历,分享了如何将“命运”视为一种释然与解脱的工具,如何从创伤和遗憾中发现独特的价值,并最终将所有的生命经历转化为通向自我的燃料。这并非一期鼓励“躺平”的节目,而是一次关于如何更清醒、更勇敢地“战斗”的生命分享。
核心摘要:
这期播客是主播孟婷交出的一份关于“如何通向自我”的真诚答卷。她的答案是:接纳命运以卸下枷锁,正视创伤以发现天赋,通过与他人和世界的碰撞来认识自己,并最终将所有的生命材料,无论是好是坏,都转化为构建独特自我的燃料。
当世界无法提供答案时,我们自身的存在和体验,就是唯一的,也是最可靠的参考答案。
“我发现我和外界、他人所有的碰撞最后都通向我自己。”
主要内容脉络与金句提炼:
03:03 - 08:08 重新定义“命运”:从宿命论到解脱工具
1. “命运”作为解脱:卸下不属于你的重担核心观点: 理解命运(如八字、运势)是既定的,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许多逆境(如失业、关系破裂)并非全是个人的过错,而是社会、结构性因素与个人运势交织的结果。
关键例证: 主播孟婷分享了自己“好运”时意外进入大厂的经历,以及朋友在“坏运”中必然遭遇不顺的观察,引用了“走好运时,在家躺着床板都会立起来”的形象说法。
听众价值: “当我们身处逆境时,可以尝试告诉自己,这并不是我的错。对于我来说,我只要拼尽全力去努力过就可以了,我不需要对结果那么执着。”
08:08 - 11:40 一代人的课题变迁:从家族兴衰到个体存在
1. 一代人的新课题:从家族兴衰到“我为何存在”核心观察: 相比父母一代关心家族繁荣、官禄名利,当代年轻人(尤其是00后)在物质需求基本满足后,面临的核心课题是:如何与自己相处?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什么?
现状背景: AI冲击、互联网文化过度繁盛、难以从传统工作中获得价值感,导致我们无法再从“世界”这个参考答案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11:40 - 22:29 通向自我的方法一:在外部碰撞中照见自己
1. 通向自我的路径:所有的碰撞都指向内心方法论: 通过与外界的碰撞和他人反馈来认识自己。
亲身经历: 主播孟婷通过母亲回避的眼神,意识到自己的“回避型”人格,并追溯了这种模式如何影响了她过去的人际关系。这种痛苦的觉察,促使她改变,并向过去伤害过的人道歉。
核心洞见: “我和外界所有人的碰撞,其实最后都通向我自己。”
22:29 - 27:18 通向自我的方法二:将创伤与遗憾转化为生命种子
你曾经的遭遇和创伤它可能赋予了你一种敏感的特质,它可能会让你内耗,但它也给你带来了一些不一样的体验。你小时候的匮乏、不甘和不满它其实有可能会化成你生命的一颗种子。
1. 创伤的馈赠:敏感与匮乏中长出生命的种子核心观点: 不要急于厌弃自己的“缺点”(如敏感、内向),这些特质往往是保护我们的生存策略,其背后蕴藏着巨大的价值。
亲身经历: 主播孟婷的“敏感”让她承受替代性创伤,但也让她能捕捉到生活中极致的美(如灯光、音乐、树叶的瞬间),并成为她创作温暖内容的燃料。
心理依据: 引用心理医生的话:“人小时候缺乏的东西,在成年以后会努力用别的方式弥补回来。”
听众价值: “你曾经的遭遇,它其实让你学会保护自己,那么这个东西它既然在你身上留着,它保护你,它就一定对你来说是有价值。”
27:48 - 34:13 终极答案与战斗宣言:把自己活成方法
1. 未竟之梦的另一种实现:精神比证书更深远核心观点: 曾经的遗憾和未实现的梦想,会以另一种方式塑造你,其精神内核比一纸文凭影响更为深远。
亲身经历: 主播孟婷未能攻读社会学专业,但社会学的人文关怀、调研方法和批判思想,却深度塑造了她的世界观和性格,让她变得更包容、平静,并直接应用于她后来的社会实践和内容创作中。
听众价值: “所有经历,所有遭遇,它一定都是有用的。大家不用担心眼前的失败,可以换一个角度看,可能所有消息都是好消息。”
2. 终极解决方案:把人间当作游戏场核心建议: 如果感到极度痛苦,可以尝试“向死而生”的心态。
具体做法: 假设自己已经死过一次,现在的每一天都是额外的礼物。将人间视为一个游戏场,你是主角,唯一的目标是去体验、去感受你喜欢的事物(哪怕是一碗好吃的面条)。
严肃提醒: 从“命运”和“业”的角度,自杀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是中断了“消业”的机会,会增加新的负担。既然选择活着,就要为自己战斗,做让自己满意和有价值的事。
34:13 - 36:58 结语与公众号宣传
* 点题: 当世界不能作为参考答案,自己要成为自己最长远的朋友。
* 宣传公众号“经验的在场”: 作为其精神实践的日记本,记录如何“把生活转化为方法”。
* 节目更新时间和温馨提醒: 为了听众不熬夜,播客将在晚上10-11点发布。
宣传一下我的新公众号—经验的在场
关于经验的在场
经验的在场是一个日记本,也是一份想要送给你的礼物。这里是孟婷的精神实践。诚如项飙老师的《把自己作为方法》所言,这里记录的,正是我把生活转化为方法的实践。
我相信生活的所有经历和遭遇,都是我们了解自己的起点。只有深度“在场”于自身经验,才能建立真正坚实的、由内而外的认知。道理那么多,为何还是常常感到痛苦?能共鸣的才是答案,希望可以给你带来一点安慰。
当生命作为方法,经历就照耀了彼此。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x_IGpw
2周前
河北
0
姐姐,我怎么加不了听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