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
50分钟
播放:
1.35万
发布:
2周前
主播...
简介...
✨本期简介
大家好!欢迎收听本周的宏观七日谈。
“十五五”规划建议公报已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结束后发布。按照惯例,接下来的两天通常还会发布全文通稿,随后总书记还会进行说明。当前对“十五五”规划的讨论主要基于公报,并结合第二天部长新闻发布会的信息,重点关注其中的结构性变化和新提法。公报内容覆盖了发展环境、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具体目标、实现目标所需的任务,以及年内经济工作要求。
“十五五”规划建议的核心精神在于,在中国面临“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外部挑战下,将指导思想从过去的“底线思维”升格为“历史主动精神”,强调“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在总体基调上,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稳中求进”。在目标设定上,确认“十四五”的高收入国家目标已完成。到2035年实现人均GDP达到更具挑战性的“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要求“十五五”期间大概率需设定5%的量化增长目标。
在具体执行上,产业被置于首位,强调务实导向,将科技创新用于巩固和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核心策略是“投资于人”,同时不断解放教育、医疗、文娱等服务供给的限制。改革聚焦于要素市场化和统一大市场建设,旨在打破地方政府设置的各种机制障碍。开放要求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和制度接轨,并统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项目高质量开放。在民生领域,房地产被定位为民生问题,不鼓励炒房,重点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把“新房子盖好”,并通过城市更新稳定存量房价值。在年内经济工作方面,聚焦于年底前积极稳妥化解地方债和解决欠薪问题,以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信心。
⏳时间轴
一、近五年发展环境与核心指导思想
01:50发展环境判断
• 外部环境仍面临“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核心挑战包括中美贸易战、科技战、供应链竞争、地缘政治博弈等。
• 与十四五时期相比,精神内核从“底线思维、趋利避害”升级为“历史主动精神”,强调主动把握、创造和改写历史,更自信积极。
• 两大历史性机遇:技术革命(人工智能及产业应用)、地缘政治变化下的金融体系重塑与人民币国际化。
07:30 核心指导思想
• 延续二十大以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核心表述,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未重提“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更侧重长期平衡,减少短期刺激政策依赖。
• 六大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人民至上、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结合、统筹发展和安全。
二、经济目标设定
09:50已完成目标
• 十四五核心目标之一“2025年成为高收入国家”已达成,人均国民收入超过世界银行14005美元门槛。
10:00中长期目标调整
•2035年目标调整:从“经济总量或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一番”升级为“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目标更具挑战性(中等发达国家标准动态提升,需增速高于多数发达国家)。
• 十五五量化增长目标大概率为5%:需满足2035年翻番要求(未来十年年均增速不低于4.4%),国家信息中心预测十五五潜在增速为5%,十六五为4.5%,预留冗余空间。
• 配套要求:人民币需趋势性略微升值,总人口下降背景为目标实现适度减负。
三、核心任务(12项)
16:30任务顺序调整背后的核心信号
• 产业(第一)、科技(第二):颠覆十四五“科技第一、产业第二”的排序,强调“脱虚向实”,科技创新需服务于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实体经济,避免为创新而创新。
• 开放(第五):较十四五(第九)大幅提前,凸显高水平开放的战略重要性。
• 民生(第九):较十四五(第十)前移,与内需、就业紧密挂钩。
17:10 几项重点任务
1)产业与科技方面
• 产业:明确“制造业保持合理比重”(当前占GDP约25%,2023年26.2%、2024年24.9%、2025年前三季度25.1%),通过提高附加值、发展高技术制造(前三季度增速9.6%,占比16.7%)稳住份额,避免空心化。
• 科技:强调自立自强,突破卡脖子技术(芯片、半导体设备等),抓住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机遇,与美国齐头并进。
2)扩大内需是战略基点
• 核心方向:从“全面促进消费”升级为“大力提振消费”,提出“投资于人优先于投资于物”“新供给创造新需求”。
• 关键举措:提高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增强消费意愿)、增加优质服务供给(破解教育、医疗、养老、文化娱乐等领域供给限制)。
• 数据支撑:“三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占比18%,已超过房地产(11.2%),成为经济转型重要支撑。
3)改革与开放
• 改革:聚焦统一大市场建设,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畅通国内大循环,兼顾增长与分配。
• 开放: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实现外资与内资同等待遇,强化多边贸易、双向投资,绑定全球利益,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4)房地产定位为“民生问题”
• 房地产:核心是“盖好房子”(高质量、高性价比),不鼓励炒房,通过新房提质、城市更新稳住房地产市场,衔接地方土地财政。
• 人口:围绕老龄化、低生育率,强化养老、教育、生育支持政策,提升人口质量。
四、年内重点工作要求
43:10核心目标
• 坚决完成全年经济目标:前三季度增速5.2%,四季度需4.6%即可达标,叠加以旧换新补贴(810亿)、基建项目开工前置等,目标基本落地。
44:10年内重点政策工作
• 积极稳妥化解地方债:下达5000亿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地方推进资源资产化、资产证券化等化债举措。
• 解决欠薪问题:关联农民工工资、供应链账款拖欠,缩小账期,保障民生与市场信心。
📖拓展阅读
《“十五五”的新提法》
《当前房地产市场症结》
《楼市见底可能并不遥远》
📅录制于2025年10月26日
[宏观七日谈],经济/政策/投资/海外,每周一讲。
大家好!欢迎收听本周的宏观七日谈。
“十五五”规划建议公报已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结束后发布。按照惯例,接下来的两天通常还会发布全文通稿,随后总书记还会进行说明。当前对“十五五”规划的讨论主要基于公报,并结合第二天部长新闻发布会的信息,重点关注其中的结构性变化和新提法。公报内容覆盖了发展环境、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具体目标、实现目标所需的任务,以及年内经济工作要求。
“十五五”规划建议的核心精神在于,在中国面临“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外部挑战下,将指导思想从过去的“底线思维”升格为“历史主动精神”,强调“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在总体基调上,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稳中求进”。在目标设定上,确认“十四五”的高收入国家目标已完成。到2035年实现人均GDP达到更具挑战性的“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要求“十五五”期间大概率需设定5%的量化增长目标。
在具体执行上,产业被置于首位,强调务实导向,将科技创新用于巩固和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核心策略是“投资于人”,同时不断解放教育、医疗、文娱等服务供给的限制。改革聚焦于要素市场化和统一大市场建设,旨在打破地方政府设置的各种机制障碍。开放要求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和制度接轨,并统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项目高质量开放。在民生领域,房地产被定位为民生问题,不鼓励炒房,重点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把“新房子盖好”,并通过城市更新稳定存量房价值。在年内经济工作方面,聚焦于年底前积极稳妥化解地方债和解决欠薪问题,以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信心。
⏳时间轴
一、近五年发展环境与核心指导思想
01:50发展环境判断
• 外部环境仍面临“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核心挑战包括中美贸易战、科技战、供应链竞争、地缘政治博弈等。
• 与十四五时期相比,精神内核从“底线思维、趋利避害”升级为“历史主动精神”,强调主动把握、创造和改写历史,更自信积极。
• 两大历史性机遇:技术革命(人工智能及产业应用)、地缘政治变化下的金融体系重塑与人民币国际化。
07:30 核心指导思想
• 延续二十大以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核心表述,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未重提“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更侧重长期平衡,减少短期刺激政策依赖。
• 六大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人民至上、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结合、统筹发展和安全。
二、经济目标设定
09:50已完成目标
• 十四五核心目标之一“2025年成为高收入国家”已达成,人均国民收入超过世界银行14005美元门槛。
10:00中长期目标调整
•2035年目标调整:从“经济总量或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一番”升级为“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目标更具挑战性(中等发达国家标准动态提升,需增速高于多数发达国家)。
• 十五五量化增长目标大概率为5%:需满足2035年翻番要求(未来十年年均增速不低于4.4%),国家信息中心预测十五五潜在增速为5%,十六五为4.5%,预留冗余空间。
• 配套要求:人民币需趋势性略微升值,总人口下降背景为目标实现适度减负。
三、核心任务(12项)
16:30任务顺序调整背后的核心信号
• 产业(第一)、科技(第二):颠覆十四五“科技第一、产业第二”的排序,强调“脱虚向实”,科技创新需服务于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实体经济,避免为创新而创新。
• 开放(第五):较十四五(第九)大幅提前,凸显高水平开放的战略重要性。
• 民生(第九):较十四五(第十)前移,与内需、就业紧密挂钩。
17:10 几项重点任务
1)产业与科技方面
• 产业:明确“制造业保持合理比重”(当前占GDP约25%,2023年26.2%、2024年24.9%、2025年前三季度25.1%),通过提高附加值、发展高技术制造(前三季度增速9.6%,占比16.7%)稳住份额,避免空心化。
• 科技:强调自立自强,突破卡脖子技术(芯片、半导体设备等),抓住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机遇,与美国齐头并进。
2)扩大内需是战略基点
• 核心方向:从“全面促进消费”升级为“大力提振消费”,提出“投资于人优先于投资于物”“新供给创造新需求”。
• 关键举措:提高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增强消费意愿)、增加优质服务供给(破解教育、医疗、养老、文化娱乐等领域供给限制)。
• 数据支撑:“三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占比18%,已超过房地产(11.2%),成为经济转型重要支撑。
3)改革与开放
• 改革:聚焦统一大市场建设,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畅通国内大循环,兼顾增长与分配。
• 开放: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实现外资与内资同等待遇,强化多边贸易、双向投资,绑定全球利益,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4)房地产定位为“民生问题”
• 房地产:核心是“盖好房子”(高质量、高性价比),不鼓励炒房,通过新房提质、城市更新稳住房地产市场,衔接地方土地财政。
• 人口:围绕老龄化、低生育率,强化养老、教育、生育支持政策,提升人口质量。
四、年内重点工作要求
43:10核心目标
• 坚决完成全年经济目标:前三季度增速5.2%,四季度需4.6%即可达标,叠加以旧换新补贴(810亿)、基建项目开工前置等,目标基本落地。
44:10年内重点政策工作
• 积极稳妥化解地方债:下达5000亿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地方推进资源资产化、资产证券化等化债举措。
• 解决欠薪问题:关联农民工工资、供应链账款拖欠,缩小账期,保障民生与市场信心。
📖拓展阅读
《“十五五”的新提法》
《当前房地产市场症结》
《楼市见底可能并不遥远》
📅录制于2025年10月26日
[宏观七日谈],经济/政策/投资/海外,每周一讲。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在小去
2周前
广东
8
到处是失业还能还高收入国家,这折射出的贫富差距啊
Ag_溪溪
2周前
重庆
6
还是支持限制课外教培,现在的小孩教育已经花费占比很高了,小朋友又很累很卷,要是再彻底放开。。。简直不敢想象
Lilly_sPi5
2周前
上海
1
47:02 身在杭州,个人感觉杭州房子卖得好,与新兴行业关系并不大。
你好乔治
2周前
北京
0
及时雨~
独步91
2周前
浙江
0
拖了平均值的我小板凳坐好了!
神灯吸饱二手烟
2周前
浙江
0
00:21 看到这个题目哈,我只想说结论就是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333release
2周前
北京
0
😁
凌云ZhuangZhi晚
2周前
上海
0
每周必听宋博
南国小鲸鱼
2周前
广东
0
看不懂,听不懂,先来看看评论区,哦原来这次对于普通人来说没有好消息
Kyubum
2周前
湖北
0
11:30 到底是被谁平均了,我恨
G0necom
2周前
江苏
0
现在还有多少人愿意信呢
阿木_QwGe
2周前
江苏
0
高收入国家 真网络人均百万 现实一大笔负债
Aurielle
2周前
上海
0
喜欢 要乐观一点
小云_rrUs
2周前
浙江
0
35:54 这里提一个和作者可能并不一致的观点。制造业并不是现在不需要人,制造业非常需要人,并不是所有制造业都已经转型成功,机器换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的细分制造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做到。现在还存在大量的中小型的企业主体,他们是经济最主要的原子和细胞,他们还缺人
nicK9527
2周前
广东
0
20:53 如何在人口红利消退的情况下稳住制造业的发展?
姐姐姐姐姐
2周前
上海
0
实体经济之前不是已经选择放弃了吗,都选了发展线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