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
115分钟
播放:
5.37万
发布:
1年前
主播...
简介...
大家在形容中国人——特别是汉民族——种种美德的时候,通常不会使用“能歌善舞”这个词语。但如果把目光转向丝绸之路,敦煌、云冈、麦积山、响堂山... 那些在壁画和雕塑中自由翱翔的飞天伎乐,反弹琵琶的婀娜舞姿,琳琅满目的乐器乐团,分明为我们揭开了一副乐舞繁荣的画卷: 在盛唐乃至于更古老的过去,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族群,在丝路上汇聚,吹拉弹唱、翩翩起舞。
虽然粟特、龟兹、楼兰、高昌... 这些古老的国家和族群早就不复存在,但是他们的乐舞基因,在西乐东渐的过程中与华夏相融合,构成了中华民族能歌善舞的一面。直到19、20世纪初,对西域各国考古大发现的浪潮中,人们又在佛教石窟里发现了失传的乐器、乐谱和舞蹈的美术图像,为我们揭开更多被黄沙掩埋的古老故事。
本期节目,我们很高兴地邀请《乐舞之美》一书的主编王凯老师,带我们一起走进丝路石窟中的乐舞世界。
内容包括:
04:36 丝路副产品,至今联结千年前的遥远世界
08:00 乐舞,无言讲述贯穿人类文明的故事
11:17 斯坦因的西域冒险让米兰飞天重临人间
22:18 神圣歌唱:从雅利安祷文到黑神话悟空
28:06 汉地古乐,雅乐之外也有异彩纷呈的一面
32:42 华夏正声vs戎华兼采:南朝北朝谁更代表华夏?
35:48 十部乐:大唐国土汇集印度到日本的天下乐舞
42:13 胡旋舞、胡腾舞和粟特人的神奇征途
54:50 柘枝令、苏幕遮和汉地文学的西域渊源
59:19 从现实乐器到神奇幻想:佛窟乐器的五种类型
73:15 舶来乐舞:长安教坊的西方生活方式
86:30 克孜尔的废墟:粉碎的乐舞造像讲述黑暗往事
102:36 丝路永恒的沙石尘土,陪伴两千年来的求索者
- 制作团队 –
美术设计 子鹤
后期制作 孙称
《我,堂吉诃德》
《我,堂吉诃德》是一部妙语连珠、笑中有泪的喜剧,一曲理想主义的颂歌,也是20世纪音乐剧的殿堂作品。它被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表演, 50多年经久不衰。目前,由七幕人生出品的音乐剧《我,堂吉诃德》十周年版封箱轮正在火热上演。
时间:10/25-11/17
地点:北京·二七剧场
购买链接:https://ticket.antank.cn/ws/EV8iQ9ibAjSb
� 早鸟返场「专属」优惠:
� 880 / 680 单张半价;
� 1080第二张半价
� 购买1080票档,每张赠送本轮官摄纪念U盘、场刊、随机纪念品(徽章、主题书包、票根等,随机纪念品,数量有限赠完为止)
欢迎大家购票观看!
有翼的天使
1907年斯坦因在位于新疆巴音郭勒蒙古自治州的若羌县,探索楼兰王国的佛塔遗址。发现了一组高鼻深目,皮肤白皙,具有欧罗巴人相貌特征的半身像,背后还长有健硕的翅膀。这一图像风格类似公元前12至公元前8世纪荷马时期的古希腊彩陶瓶的天使形象。而荷马时期距离楼兰古国已经有2000年的历史。壁画绘制者署名为“提图斯”,当为罗马工匠。
图为:米兰飞天
粟特乐舞
粟特是曾经在中亚活跃的古民族,沿着丝绸之路迁徙、经商的历史超过1200年。因为长期受强邻控制而没有形成统一的帝国,但是他们的文化,包括乐舞,随着丝绸之路蔓延传播。大唐十部乐中的安国乐和康国乐都来自粟特。
图为:安伽墓、史君墓、虞弘墓中出土的粟特乐舞图像
伎乐飞天
1978年,麦积山石窟文物保护所的工作人员在清理开凿于北魏的第78窟的佛座周围的碎石垃圾时,意外发现了北周时期的绘制伎乐飞天图像。飞天顶束高髻,长发披肩,面容清秀,细眉大眼,有八字小须。上身袒露,戴项圈,臂钏。伎乐怀抱四弦曲颈琵琶,左手按品位,右手持捍拨,作演奏状。伎乐面部及袒露的肌肤均施白粉,飞扬的绿色飘带和流畅的卷云表现出轻盈的意态。1500年之后,依然保留着轻盈灵动的笔触,浓烈艳丽的色彩,让人惊叹不已。
佛窟乐器
丝路佛窟中的乐器图像,主要可以分为法器类、道具类、变型类、象征类、实质类和不鼓自鸣类这六大种类。其中有些乐器是对现实乐舞的记录,有些则是对极乐天国的想象。
图为:两头笛、义觜笛、花边阮、不鼓自鸣乐器
日本收藏的中国乐器
日本奈良东大寺正仓院中收藏着一些珍贵的传世乐器,也即丝路佛窟中乐舞图像的原型乐器,上图分别为唐代的螺钿紫檀五弦琵琶和唐代的笙。
音乐窟
云冈石窟第12窟其闻名于窟中可见的47件乐器雕塑。既有中国本土乐器的筝、排箫、横笛、琴,亦有西域龟兹的五弦琴、西亚波斯的竖箜篌、天竺的梵贝等外来乐器,是当时社会各民族乐舞艺术大融合的真实写照。
克孜尔石窟
图为新疆克孜尔石窟第一百二十九窟主室的穹窿顶在20世纪初经德国探险队切割破坏后的惨状。这些精美壁画被切割后带回德国,收藏在皇家民族学博物馆。其后多数在二战中被炮火破坏,少量至今收藏在德国柏林亚洲博物馆和俄罗斯的冬宫。
沙石尘土
王老师团队在制作《乐舞之美》过程中,收集了“敦煌沙”、“龙门石”、“麦积土”、“云冈尘”,为读者奉献一份独具信仰与力量的周边。
《乐舞之美》
古代佛教乐舞从印度次大陆、中亚腹地,与佛教经典、造像艺术一同进入西域诸国,传播至华夏中原大地。这一路上融合了不同民族的元素、不同地域的特色,不同国家的审美,不断地进行艺术蜕变与演化。
《乐舞之美》一书汇集了多位在考古学、音乐史、舞蹈史、民族器乐等学术界卓有成绩的学者专家,按不同主题,从不同角度撰写了既有学术性,又通俗易懂的学术文章;遴选出300多幅光影独特,细腻动人的摄影作品,作为配图;书中的12章节,分别对应到音乐上的 、佛教里的十二因缘、易经上的十二消息卦、还有天文上的十二北斗星象,体现华夏文化里处处相通,处处调和的特色。本书刚刚获得2024年“伦敦国际设计大奖”,欢迎大家关注。
虽然粟特、龟兹、楼兰、高昌... 这些古老的国家和族群早就不复存在,但是他们的乐舞基因,在西乐东渐的过程中与华夏相融合,构成了中华民族能歌善舞的一面。直到19、20世纪初,对西域各国考古大发现的浪潮中,人们又在佛教石窟里发现了失传的乐器、乐谱和舞蹈的美术图像,为我们揭开更多被黄沙掩埋的古老故事。
本期节目,我们很高兴地邀请《乐舞之美》一书的主编王凯老师,带我们一起走进丝路石窟中的乐舞世界。
内容包括:
04:36 丝路副产品,至今联结千年前的遥远世界
08:00 乐舞,无言讲述贯穿人类文明的故事
11:17 斯坦因的西域冒险让米兰飞天重临人间
22:18 神圣歌唱:从雅利安祷文到黑神话悟空
28:06 汉地古乐,雅乐之外也有异彩纷呈的一面
32:42 华夏正声vs戎华兼采:南朝北朝谁更代表华夏?
35:48 十部乐:大唐国土汇集印度到日本的天下乐舞
42:13 胡旋舞、胡腾舞和粟特人的神奇征途
54:50 柘枝令、苏幕遮和汉地文学的西域渊源
59:19 从现实乐器到神奇幻想:佛窟乐器的五种类型
73:15 舶来乐舞:长安教坊的西方生活方式
86:30 克孜尔的废墟:粉碎的乐舞造像讲述黑暗往事
102:36 丝路永恒的沙石尘土,陪伴两千年来的求索者
- 制作团队 –
美术设计 子鹤
后期制作 孙称
《我,堂吉诃德》
《我,堂吉诃德》是一部妙语连珠、笑中有泪的喜剧,一曲理想主义的颂歌,也是20世纪音乐剧的殿堂作品。它被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表演, 50多年经久不衰。目前,由七幕人生出品的音乐剧《我,堂吉诃德》十周年版封箱轮正在火热上演。
时间:10/25-11/17
地点:北京·二七剧场
购买链接:https://ticket.antank.cn/ws/EV8iQ9ibAjSb
� 早鸟返场「专属」优惠:
� 880 / 680 单张半价;
� 1080第二张半价
� 购买1080票档,每张赠送本轮官摄纪念U盘、场刊、随机纪念品(徽章、主题书包、票根等,随机纪念品,数量有限赠完为止)
欢迎大家购票观看!
有翼的天使
1907年斯坦因在位于新疆巴音郭勒蒙古自治州的若羌县,探索楼兰王国的佛塔遗址。发现了一组高鼻深目,皮肤白皙,具有欧罗巴人相貌特征的半身像,背后还长有健硕的翅膀。这一图像风格类似公元前12至公元前8世纪荷马时期的古希腊彩陶瓶的天使形象。而荷马时期距离楼兰古国已经有2000年的历史。壁画绘制者署名为“提图斯”,当为罗马工匠。
图为:米兰飞天
粟特乐舞
粟特是曾经在中亚活跃的古民族,沿着丝绸之路迁徙、经商的历史超过1200年。因为长期受强邻控制而没有形成统一的帝国,但是他们的文化,包括乐舞,随着丝绸之路蔓延传播。大唐十部乐中的安国乐和康国乐都来自粟特。
图为:安伽墓、史君墓、虞弘墓中出土的粟特乐舞图像
伎乐飞天
1978年,麦积山石窟文物保护所的工作人员在清理开凿于北魏的第78窟的佛座周围的碎石垃圾时,意外发现了北周时期的绘制伎乐飞天图像。飞天顶束高髻,长发披肩,面容清秀,细眉大眼,有八字小须。上身袒露,戴项圈,臂钏。伎乐怀抱四弦曲颈琵琶,左手按品位,右手持捍拨,作演奏状。伎乐面部及袒露的肌肤均施白粉,飞扬的绿色飘带和流畅的卷云表现出轻盈的意态。1500年之后,依然保留着轻盈灵动的笔触,浓烈艳丽的色彩,让人惊叹不已。
佛窟乐器
丝路佛窟中的乐器图像,主要可以分为法器类、道具类、变型类、象征类、实质类和不鼓自鸣类这六大种类。其中有些乐器是对现实乐舞的记录,有些则是对极乐天国的想象。
图为:两头笛、义觜笛、花边阮、不鼓自鸣乐器
日本收藏的中国乐器
日本奈良东大寺正仓院中收藏着一些珍贵的传世乐器,也即丝路佛窟中乐舞图像的原型乐器,上图分别为唐代的螺钿紫檀五弦琵琶和唐代的笙。
音乐窟
云冈石窟第12窟其闻名于窟中可见的47件乐器雕塑。既有中国本土乐器的筝、排箫、横笛、琴,亦有西域龟兹的五弦琴、西亚波斯的竖箜篌、天竺的梵贝等外来乐器,是当时社会各民族乐舞艺术大融合的真实写照。
克孜尔石窟
图为新疆克孜尔石窟第一百二十九窟主室的穹窿顶在20世纪初经德国探险队切割破坏后的惨状。这些精美壁画被切割后带回德国,收藏在皇家民族学博物馆。其后多数在二战中被炮火破坏,少量至今收藏在德国柏林亚洲博物馆和俄罗斯的冬宫。
沙石尘土
王老师团队在制作《乐舞之美》过程中,收集了“敦煌沙”、“龙门石”、“麦积土”、“云冈尘”,为读者奉献一份独具信仰与力量的周边。
《乐舞之美》
古代佛教乐舞从印度次大陆、中亚腹地,与佛教经典、造像艺术一同进入西域诸国,传播至华夏中原大地。这一路上融合了不同民族的元素、不同地域的特色,不同国家的审美,不断地进行艺术蜕变与演化。
《乐舞之美》一书汇集了多位在考古学、音乐史、舞蹈史、民族器乐等学术界卓有成绩的学者专家,按不同主题,从不同角度撰写了既有学术性,又通俗易懂的学术文章;遴选出300多幅光影独特,细腻动人的摄影作品,作为配图;书中的12章节,分别对应到音乐上的 、佛教里的十二因缘、易经上的十二消息卦、还有天文上的十二北斗星象,体现华夏文化里处处相通,处处调和的特色。本书刚刚获得2024年“伦敦国际设计大奖”,欢迎大家关注。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收入苏菲
1年前
湖北
28
知识丰富专业,音质清晰悦耳,shownotes完备精美,剧谈社真是个品质完美的播客
556337
1年前
山东
15
29:52 天呐‼️剧谈社堪称知识密度最大的节目!
Peter-
1年前
北京
11
开头的霓裳羽衣曲太绝了!每次听剧谈社讲历史穿越感都很强烈~
Fastbreak
1年前
上海
9
没想到一期艺术节目最后会引申到人类生活的意义。我想无论是孤独地坚持理想主义,还是平静地享受每天的时光流逝,我们总要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这个意义逃脱不了社会环境的点评,但最终最终的落笔结论,还是在我们自己。感谢剧谈社,感谢罗素质,感谢王凯老师。
苍舒醉墨
1年前
福建
8
本期的对谈嘉宾声音好中气十足,好听
罗素质
1年前
北京
6
听友群:有兴趣的朋友微信搜索:suzhi_luo 加我微信。(注明加群)欢迎👏!
HD990382y
1年前
江苏
5
听了 太让人感慨了 老师做学问 太不容易了 剧谈社的嘉宾都让人仰视
556337
1年前
山东
5
古人选择在自然条件恶劣的敦煌造像是因为石质坚硬吗?
我是39
1年前
广东
4
来了!
evilbiao
1年前
四川
4
“旋转跳跃我闭着眼,尘嚣看不见 ,你沉醉了没” 解开300斤胖子迷倒唐玄宗杨玉环之谜了吗,或者这就是高鼻梁深眼窝的魔力吗😂
HD144586m
1年前
江苏
4
王凯老师的这二本书哪里可以买到
DimpleZ
11个月前
未知
3
1:49:16 保留了好有诗意的结尾啊。王老师的声音和讲述特别适合播客哎
林琳真是超有爱
10个月前
安徽
2
1:34:34 每次听到我们的文物宝藏被掠夺,太心痛了
海边的小豆子
9个月前
福建
2
1:40:00 从金村到克孜尔,事实证明,他们毁掉的文物远远比他们保存下来的要多得多。更何况这种掠夺和偷窃是出于私利。所以没有必要对这些人感激涕零。
其实这个争论的核心还是那个古老的命题:过程正义和结果正义究竟哪个更重要?
我们不妨把这个话题再引申一下。如果我们认为文物保护的结果才是最重要的,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宣称那些正在中国境内展出的叙利亚文物应该归中国所有?
如果欧洲再一次陷入战乱,巴黎和伦敦的博物馆是否应该交出他们的所有收藏给其他国家?
会站在哪一边更多的时候只是取决于屁股坐在哪里。作为被欺辱的一方,却要去和偷窃者和强盗共情,实在是太可笑了。
蛋白质硬盘
6个月前
日本
2
1:51:03 实在是太美的一段话…一下被抚平了内心的很多不安
dgkfjheri
1年前
上海
2
1:42:20 喜欢这个结尾
酸辣阿门
1年前
浙江
2
25:44 黑神话有点东西……
ScarlettS
8个月前
湖南
2
1:45:03 想到我前两年一个人走西北,去看麦积山石窟那一程也是碰到各种麻烦,差点要半夜逃离天水。也是想从前僧人来到这里开窟那么艰难,我这算什么,忍下来了。不虚此行。
Qi_5JFa
7个月前
未知
2
昨天刚看了大敦煌纪录片 !看到乐谱 今天就听到了这期!
麻辣拌拌
1年前
辽宁
2
笑死我了老堂原来是广告吗,我说怎么有点突然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