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5年2月2日晚,第67届格莱美颁奖礼在美国洛杉矶举行,披头士乐队凭借着2023年11月发行的单曲《此时彼刻》(Now and Then)获得了最佳摇滚表演和最佳摇滚歌手奖。这首歌是披头士乐队的最后一首录音室作品。
《此时彼刻》最早是约翰列侬在70年代末用录音机录制的Demo小样,1994年1月由列侬的遗孀洋子转交给保罗·麦卡特尼,当时Demo磁带中有四首歌。分别是《真爱》、《自由如鸟》、《和我变老》、《此时彼刻》(Real Love 、Free As A Bird、Grow Old With Me、Now And Then),这几首小样音质都非常差,是列侬在一边看电视一边弹钢琴即兴录下的。在当时,保罗·麦卡特尼与另外两位披头士成员乔治·哈里森、林戈·斯塔尔协同制作人杰夫·林恩花了大力气清理了电流噪音后在Demo的基础上对歌曲进行了重新制作,有了我们听到的披头士版本的《真爱》和《自由如鸟》,其中《自由如鸟》在1996年获得了第39届格莱美最佳音乐录影带短片奖和长片奖。而《此时彼刻》由于太过于模糊,列侬的人声与钢琴音轨始终在一起无法分离出来,只能作罢,但披头士们还是录制了一个初步的混音版,乔治·哈里森在其中录制了吉他部分。
时间到了2023年,被AI算法剥离了的约翰·列侬的人声,加上乔治·哈里森在1995年录制的的吉他,连同81岁的保罗·麦卡特尼, 83岁的林戈·斯塔尔一起完成了披头士乐队的最后一曲。我们该如何定义这首横跨半个世纪的歌?是1977年卡带机里模糊的叹息,是1995年乔治·哈里森扔下吉他时的未竟之憾,还是2023年人工智能在噪音里打捞出的列侬的灵魂?我试图理解歌名《此时彼刻》的真正含义:当人工智能将时间轴弯折,所有的过去式都成了现在进行时。那些被磁带封存的叹息,经过二进制转化后,成了穿透时空维度的引力波。在这首由算法完成的安魂曲中,我们听到的不是复古情怀,而是元宇宙的某个服务器里四个虚拟形象在永无止境的演奏,只是,我一次又一次的流下了眼泪,这一次真的是最后一曲了,这一次真的要说再见了,列侬,披头士!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