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些政策背后的逻辑以及具体的影响,还有我对于接下来的政策空间和对市场策略的判断。
⏳时间轴
01:14 缓和银行的流动性约束:央行一次性降准50个基点,释放约1万亿流动性。政策或是出于季末资金紧张及降低银行负债成本等两方面考虑。年末可能还有20-50BP降准空间。相比发达国家,中国还有下降空间。
04:32缓和银行的利率约束:降息20BP,降低实体部门融资成本。央行推动各项利率下调,并再度明确了OMO作为核心政策利率的地位,降息时间点变得更加灵活。OMO利率下调后,存款利率下调0.2-0.25个百分点,MLF利率下调0.3个百分点,确保了后续下调LPR利率时,银行的净息差不会明显受损。
09:20 支持消费:下调存量房贷利率。2023年下调存量房贷利率主要针对首套房,且要求存量房贷下调后的LPR加点不能低于发放时的城市下限。此次存量房贷利率降至新发放贷款利率附近(3.45%左右),预计会覆盖所有房贷群体。虽然此次下调能够减少家庭利息支出1500亿元,但是影响居民消费意愿的主要是未来收入预期。即使未来减少的利息支出转化为了储蓄而不是消费,也不能否认政策的长期作用,因为增加的储蓄和减少的负债都能够提高居民未来的消费能力。
16:02 支持房地产:降低首付,保障房,房企融资。2024年5月央行创设3000亿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支持地方收购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截至2024年6月,相关贷款发放了121亿,进度偏慢,支持企业市场化收购房企土地也面临着房企拿地意愿不足的问题。
19:26 支持股市:鼓励投资机构加杠杆,以及鼓励上市公司加大回购和分红。
- 第一项工具是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该工具直接允许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从央行获取高流动性资产,改善股票市场出现恶化的流动性环境。
- 第二项工具是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商业银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用于回购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央行100%提供再贷款,再贷款利率1.75%,商业银行贷款利率2.25%,首期规模3000亿。该政策与此前监管要求的“加强现金分红”相配合,提高上市公司分红的意愿。
25:11 政策组合拳在很大程度上提振了市场情绪。市场期待已久的降准、降息、降存量房贷,股票市场支持等终于在人民币持续升值之后出现,这直接推动了股市的显著上涨,带动了市场情绪,但是对经济现实来说,还需要有一个观察的一个过程,还需要政策执行落地。
33:22 对市场的影响
- 港股市场得益于人民币汇率升值、美股与港股相关性的减弱,以及港股自身估值的吸引力,港股已经走出一个上行趋势,特别是恒生过期指数自2月开始已经开始反弹。
- A股市场,部分具备全球竞争力、长期成长性的制造企业过去一个月走出结构性行情。随着汇率升值带来货币的宽松和财政的积极、政策影响和基本面改善的推动,市场情绪正在发生变化,或将是汇率带动外资,政策带动保险,基本面带动公募的顺序。
- 债券市场可能短期内处于底部,但长期趋势尚未改变。政策的执行效果、外部资金流向以及国内基本面的改善情况这些因素将决定债券市场未来的走势和投资者的选择。债券市场的波动性和趋势的斜率可能变得更加重要。
📖阅读相关文章《政策底,市场底,经济底?》、《宽松如期落地之后》、《LPR降息落空,但宽松预期依旧》《汇率升值后的货币和财政展望》
📅录制于2024年9月24日
[宏观七日谈],经济/政策/投资/海外,每周一讲。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