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22分钟
播放:
2,982
发布:
5个月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讲述秦国偷袭郑国失手,崤之战,晋大败秦军,以及后来秦穆霸西戎的故事; 楚国大发展,和氏璧变玉玺;楚成王之死;皇帝谥号一般是怎么封的?


部分文稿


大家好,我是枫落白衣,上一集说秦穆公和晋文公一起伐郑,可是被烛之武这个老头子一忽悠,秦国叛变了。关键时候,晋文公显示出了一个霸主的胸怀,他对手下人说,要不是秦穆公,我还在野地里面要饭,如果不能报恩,再把同盟转变为死敌,那我们就傻X了,咱们也撤兵吧。伐郑这件事就这样虎头蛇尾地过去了,可是,所谓的秦晋之好,基本也就到头了。


两年之后的公元前628年,一代霸主晋文公去世,他的儿子公子欢继位,是为晋襄公。晋文公活着的时候,感激秦穆公扶持他上位,不对秦国做什么,可是不代表他儿子也这么想,下面这件事最后彻底地破坏了秦晋的联盟。


就在晋文公前脚刚刚翘了辫子,秦国留在郑国的那个将军杞子给秦穆公发回信息,说郑国现在老信任我了,让我守北门,您要是有什么想法,赶紧来,我替你开城。秦穆公一听这个就心动了,趁着晋国国君刚死,内部混乱,干脆,我一个人先把郑国这个东道主干掉算了,好处都是我一个人的。


秦穆公派了三员大将去攻击郑国,分别是百里孟明、西乞术和白乙丙。当然,按照他们这些家伙的想法,那是偷袭,咱们郑国北门有人,去了叫一声“芝麻开门”,就可以进去抢劫了。


可是这事儿在大将白乙丙他老爹看来非常不靠谱,他爹叫蹇叔,百般劝阻秦穆公说,咱们赶着马车、牛车,一路尘土飞扬,奔袭一千里,这么大动静郑国怎么可能不知道,人家要是知道了,我们肯定偷袭不成,说不定偷鸡不成还要蚀把米。


秦穆公完全不听,公元前628年冬天,秦国军队按时出发,那么,他们用了多长时间到达郑国呢?不知道,因为这些家伙根本就没到郑国,他们第二年春天的时候,还没等到达郑国,人家郑国的新任君主郑穆公已经从郑国的商人弦高那里得到了消息,派人偷偷地去驻扎在北门的秦国军队那里一看,果然,这批间谍正在“厉兵、秣马矣”,一副要大打出手的样子。


郑穆公也没敢公开翻脸,就派了一个叫皇武子的人假惺惺地对这些秦国人说,各位大侠,你们把兵器磨得这么亮,咱们是不是去野地里打几只野鹿来打打牙祭啊?杞子他们也不是傻瓜,一听之下,就知道事情败露,几个人等皇武子一走,马上就撒丫子开溜,郑穆公自然网开一面,放他们逃出了郑国。


还在路上如同乌龟一样行军的秦军主帅百里孟明听说这件事之后,心里知道,偷袭郑国是不可能的了,真要去打,能不能打下来不知道,反正自己带的粮食肯定不够吃就是了。但是这么大的队伍出来一次,也不能空手而归,怎么办呢?有句俗语叫“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他们当时所处位置正好是一个叫滑国的国家,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安阳滑县,这批秦国的虎狼之师顺手之间,就把这个存在了几百年的滑国直接给灭了。


春秋期间,像滑国这样的小国被大国顺手灭掉的事情,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很多时候,就像是刘慈欣大神在《三体》里说的那样:“毁灭你与你何干?”根本就不是因为你做了什么,或者没做什么,只是大国的一时兴起,一个或者几个小国就没有了,运气好的国君还能活命,否则直接一刀咔嚓了事。


司马迁在史记里就说,春秋期间“弑君三十六,灭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这些被砍了脑袋灭了国的小国国君现在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了,这个滑国之所以这么幸运,被我们在这里提了一下,主要是因为随后的一场大战。


秦国军队灭了滑国之后,趾高气扬地打道回府,将士们心里想的是老婆孩子热炕头,没有一个人意识到,他们再也见不到秦国的羊肉泡馍了。为啥?因为晋国的军队已经在崤山给他们挖好了坟墓。


这事儿呢,完全是前面我们提到的那个晋国“诸葛亮”先轸同学的策划。他认为这是老天爷把秦国军队送给晋国,让我们砍了他们的脑袋,违背老天爷的意思那还了得,必须干秦国。有人说,秦国对我们刚薨了的那个文公重耳有恩,能不能别这么干?先轸的回答是“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这意思就是我们死了国君,秦国人不来哭两嗓子就已经很差劲了,他们反而去攻打和我们一个姓的郑国,这些家伙是把我们当仇敌了,还哪有什么恩?


我觉得吧,有时候真的是能者全能,先轸这口才不去竞选美国总统有点屈才了。实际上,他完全是在瞎扯,好像晋国和郑国真的是兄弟一样,完全忘了两年前,他们和秦国一起欺负郑国的事情。


不管怎样,春秋历史上另一场有名的战役发生了,这就是崤之战,也记载在《左传》上,我们的中学课本上也有。战争过程省略,结局就是晋国在崤山把秦国军队一窝端,几乎无人生还,三位秦国大将都做了俘虏。但这三位比较幸运,晋襄公老妈,也就是秦穆公女儿文赢找到了自己的儿子,一顿忽悠和威胁下,晋襄公就把他们放了。等到先轸听说之后赶到的时候,人已经走了,先轸对着晋襄公就是一顿破口大骂,还对着后者吐了一口口水,晋襄公也马上也醒悟过来,派人去追,但是来不及了,三位将军死里逃生,一路狂奔回了秦国。


这个先轸吐了晋襄公一脸口水,已经不是失礼的问题了,就算两个人是平辈,在春秋时期,当面吐口水也是一种巨大的侮辱。不过晋襄公很有他爹晋文公的风范,宽宏大量,拿袖子搽搽脸,不仅没责怪先轸,还一个劲儿道歉,我听我妈的做错了,对不起啊。


可是世上的事情就是这样,当国君的越是道歉,先轸同学事后就越后悔,觉得这事儿自己做的过分了,这哥们也想道个歉,不过他道歉的方式可谓是惊天地动鬼神,在随后的一场和少数民族小规模的战役里,他恭恭敬敬地写好了遗书,然后脱了盔甲,光着膀子,轮着片刀冲进了成百上千的敌人中间,最后壮烈牺牲。


春秋时期,为了道义和信念选择死亡的不计其数,但像先轸这样,即便决定了以死殉道,也要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血染沙场,如此刚烈的,也确实不多,而且,像他这样文武双全的,也不多,愿他安息。


死里逃生的三位秦国将军百里孟明、西乞术和白乙丙回到秦国之后,并没有因为崤之战的失败而受到惩罚,反而是秦穆公对着这哥仨好一顿道歉,读不起,都是我错了,我不该不听蹇叔的话。《左传》上的记载是:“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态度是相当诚恳。


说到这里,我们就要说说这个秦国和秦穆公了。


……


|楚国这个国家最开始的位置应该是在今天河南省南阳市附近,但后来不断地向南扩张,他们的根据地就转移到江汉一带,也就是今天的湖北省中南部。它的版图在整个东周时期一直是最大的,这个最大的霸主全盛时期的势力范围包括了今天的湖北、安徽、河南、湖南、浙江、上海、重庆、貴州、山东的部分地方,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国。


前面我们说过,早期的时候,楚国也是被周朝分封的一个小国,爵位是子爵,到了楚成王的爷爷楚武王的时候,他感觉自己很强大,就让一个被他征服的诸侯国,随国的国君去和周天子说说,能不能把我的子爵往上提提,你给个侯爵也行啊。原话是“请王室尊吾号”,结果被当时的周桓王拒绝了,他一怒之下,自立为王,同时追封自己的祖先都为王,也是自此开始,历代楚国国君,都称王。所以,和前面说过的齐国,晋国,宋国,甚至秦国都不一样的是,楚国并不尊重周天子。


我们说楚武王的儿子楚文王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这哥们在位的时候,从一位被砍断了双脚的家伙那里得到一块美玉。此人费尽千辛万苦才看见楚文王,对他说,我的左脚是你爷爷楚厉王砍的,我的右脚是你爹楚武王砍的,因为他们都不相信我手里这块石头是宝玉。您这次能不能先别动刑,咱有话好好说,把这块石头破开,要不是宝玉,你千刀万剐了我都行。


楚文王让人把这块大石头打开一看,里面果然是宝玉,就把他命名为和氏璧,因为这个没了双脚还对国君忠心耿耿的家伙叫卞和。这个和氏璧和中国历史的关系很大,后来流落到赵国,那个完璧归赵的故事只是小事一桩,重要的是,秦始皇得到它之后,把这块和氏璧做成了玉玺,上面刻着由丞相李斯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就是传国玉玺,国宝里面的国宝。


这件东西经历汉,三国、两晋、隋、唐等1000多年的传承,都在皇帝老子的手里,但可惜的是,在五代十国的时候它失传了,和大禹的九鼎一样,找不到了,以至于后来明代的朱元璋说,平生有三大恨事,其中之一就是“少传国玺”。如果你某一天,在你家某个犄角旮旯,发现一块脏不拉几的东西,上面有八个古代的篆字,那千万要留意,不认识字没关系,咱认识钱就行,因为这件宝贝的价值现在无法估量,在北京买一百来套房子应该不在话下。


公元前675年,楚文王也死了。他的大儿子堵敖继位,结果四年之后,也就是公元前672年,这家伙也不知道犯了什么病,要杀他弟弟熊恽,但熊恽小伙儿腿脚利索,先一步跑到了随国,然后借助随国的力量回国把哥哥堵敖杀掉,自立为王,这个熊恽就是我们前面反复提到的楚成王。


这个残忍的故事是《史记》上写的,但是分析一下就知道,那时候这哥俩最多10岁左右,什么兄弟相残,真相用脚指头都能猜到,就是楚国的权臣们利用这哥俩来达到争权夺利的目的。


楚成王虽然是


背着一个莫名其妙的杀兄夺位罪名走上楚国君王宝座的,但正如上面我们所说,他的一生也恰恰是楚国国力迅速增长,开始引导长江文明向黄河文明学习和挑战的过程,这样一位和齐桓、宋襄、晋文都拜过手腕子的猛人,死的呢却是非常窝囊,你知道齐桓公是活活饿死的,楚成王没那么惨,但是也许更伤心,因为他是被自己儿子活活逼死的。


事情是这样的,公元前626年,楚成王想废掉自己的太子商臣,另立公子职,至于说是不是像周幽王和晋献公那样,因为宠爱小老婆的缘故,那我不知道,史书上没说。这个商臣就去问自己的老师潘崇,咋办啊,俺爹要废了我。


潘崇问他,能侍奉新的君主吗?商臣说:“不能。”潘崇再问:“能流亡到别的国家吗?”回答依旧是“不能”,潘崇最后问:“能做一件大事吗?”商臣说:“能。”啥大事?干掉他老爹。这年十月,商臣领兵包围了王宫,楚成王面对亲生儿子明晃晃的钢刀,可怜兮兮地说,“儿啊,我就喜欢吃熊掌,能不能让我最后吃一个熊掌再死?”商臣就像回答老师潘崇的问话一样,简单明了:“不能。”楚成王没办法,老泪纵横地上吊自杀了。


他死之后,根据周礼的规定,必须有一个谥号。那啥叫谥号呢?就是帝王、诸侯、卿大夫或者大臣死了之后,根据其生前事迹及品德,给予一个称号,换句话说,盖棺定论。这种做法从西周中叶的时候开始流行,以前的周武王那是自称,也就是活着的时候自己称呼自己的。


从周孝王开始,才有所谓的谥法,也就是如何颁发谥号的法律规定,它定义了很多谥号的内在含义,比如说经天纬地曰文,克定祸乱曰武,所以像晋文公,汉武帝等都是好的谥号。这个谥法系统贯穿整个春秋战国,我们所说的什么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都是这些家伙死了之后的谥号,也就是他们的继位者给他们的称号,现在经常看到电视剧里面人还活着呢,就有人上去喊“桓公大人”,那就未免吓死人了。


后来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他说儿子怎么能议论老子呢?就把这个谥法的制度给废了。不过没几年,汉朝一建立,就又恢复了,一直使用到清末帝制结束。所以除了秦始皇这一家子,几乎中国曾经的所有帝王皇帝,都有谥号。有人说这东西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稍微地限制一下君主,你活着胡作非为,等死了给你一个坏名字,让你遗臭万年,这样说有一定道理,至少,现在躺在那里的楚成王就是一个非常在乎这个称号的家伙。


他在没下葬之前,逼他自杀的亲生儿子,就是继位的楚穆王商臣,给了他一个谥号,叫灵。谥法上说,不勤成名曰灵,就是不好好干活,也不用人为贤,这是一个实在不咋地的称号。楚成王躺在那里,也不知道听没听到,反正就是不闭眼睛,睁着大眼睛看着他儿子,熊掌没吃上,谥号就不能给个好点儿的?他儿子商臣没办法,只好给他换了一个,就是成,安民立政曰成,这是比较好的称号,然后楚成王就满意地闭上了眼睛,不然的话,今天我们就只能叫他楚灵王了。


所谓的恶有恶报,在楚穆王商臣这里不灵了,这个杀父夺位的家伙无病无灾地过了12年的舒坦日子,中间还吞并了江、六、廖等小国。一直到公元前614年,他才去地下见他爹了,而他的继位者,儿子熊侣,就是春秋历史上另一位战功赫赫,当之无愧的霸主,他是谁?我们下集再聊。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