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24分钟
播放:
287
发布:
2个月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刘备真是汉献帝的叔叔吗,曹操为何待刘备如上宾,“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是否有意试探?刘备闻之为何心惊;吕布之死,为什么吕布不被曹操留用;关羽是否斩了颜良、文丑; 官渡之战,曹操胜利原因分析。


部分文稿


大家好,我是枫落白衣,我们说公元196年,被吕布赶出徐州的刘备投奔曹操,曾经是仇敌的曹吉利不仅没杀了刘大耳,反而是待之如上宾,这就要问一句为什么,为什么曹操对他这么好?


其实吧,曹操集团一开始对刘备也是两种意见。程昱劝曹操说:“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这小子有志向,现在杀了就完事了。但是郭嘉不同意,他说:“除一人之患以沮四海之望,安危之机也,不可不察。”意思就是刘备的名声很好,杀了他,有可能大家都觉得你曹孟德是个残暴之人,我们现在正是缺人的时候,要慎重。不过郭嘉也强调了,刘备志向不小,绝对是一个祸患。


最后的决定权就交到了曹操手里,曹操的决定就是给刘备官职、钱财,还帮他聚拢了打散的士兵。我个人觉得,这也不难理解,既然我曹操和所有谋士都认为你刘备是个人才,那我就要试试,像收服其他英杰一样,把你刘大耳也笼络到自己阵营里。当然,另一个原因就是吕布,占据了徐州的吕布现在是刘备和曹操的共同敌人,驱使刘备去干死吕布,也是曹吉利的一个心愿。


可是即便得到了曹操的资助,刘备还是干不过吕布。公元198年9月,吕布手下大将高顺和张辽又一次击垮刘备,此人再一次丢下老婆带着关张二人逃奔曹操。这一次,曹操决定亲征吕布,把徐州收入囊中。


这一战也没啥悬念,吕布虽然英勇,但还是搞不过青州兵。野战打不过曹军,吕布只能退入城中自保,曹操依照郭嘉和荀攸的计策,引泗水和沂水灌入下邳城,吕布只有投降。不过他倒是不在乎,还对曹操说,绑这么紧干啥啊,松一点行不行。曹操说,绑一头老虎能不紧一点吗?然后吕布就给曹操上课,说你曹孟德不就是担心我吕奉先吗,我现在彻底服了,咱哥俩联手,天下还愁得不到吗?


曹操一听也对,就有点心动,可是坐在他旁边的刘备慢悠悠地说了一句:“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曹大哥啊,您难道没看见这家伙是如何给丁原和董卓干活的吗?曹操一听就惊出了一身冷汗,是啊,那两货就是因为用了吕布,最后才被吕布砍了脑袋。马上大喝一声,勒死他!


是的,吕布最后是被勒死的,不是砍了脑袋。和他一起死的还有陈宫和高顺,只有张辽,带着手下投降了曹操,后来成了曹操手下独当一面的大将。


有人说,刘备为啥提醒曹操,留着吕布去害他不好吗?这里面呢,有个人恩怨,你想想,光老婆就被吕布弄过去两次,换了你,你能不生气吗?还有一点就是,无论是刘备单干,还是真的依附曹操,吕布留下来都是一个祸患或者说障碍。


再说了,曹操只是有点犹豫,手下荀彧郭嘉这类谋臣无数,即便刘备不说话,他们也会站出来提醒曹操。因为吕布这家伙确实不咋地,先后投奔过六位领导,丁原、董卓两个死在他手里,袁术、张扬、袁绍、刘备四个都和他反目成仇,这种职场信誉,啥老板敢要他?



59-1 吕布之死 (图片来自网络,仅供参考,如不允许使用请告知)


吕布死后,徐州等于是归了曹操,他任命车胄为徐州刺史。至于说刘备,对不起,你在外面我不太放心,先跟我回许昌吧。刘备到了许昌,汉献帝封他为左将军,很自然地,这是曹操的意思,这个官比刺史和州牧大,但没啥用,虚名一个。


《三国演义》在这时候虚构了一段情节,说刘备和汉献帝见面了,彼此是哭得稀里哗啦的,一查族谱,发现刘备居然是汉献帝的叔叔,从此世间有了一位刘皇叔。但这个呢,纯属是罗贯中在瞎扯。


首先,没有一本史书说刘备和汉献帝见过面;其次,我们完全知道汉献帝是刘老幺的第15代孙,而刘备就比较乱,正经史书说的含糊其辞,我们如果按照《三国演义》自己说的,他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这个中山靖王是汉武帝的哥哥,这个在史书上写的清清楚楚,是确定无疑的。那这样算下来,他居然是刘老幺的第20代孙子,这意味着汉献帝比他高五个辈分,怎么可能叫他叔叔?就算是汉献帝管刘备叫孙子,刘备都得跪下说一句,祖爷爷,这可不敢当。


所以呢,这事儿自然就是瞎扯的。问题是,罗贯中肯定比我们有学问,他为啥要这么扯?一句话,因为小说需要,《三国演义》的基调就是尊刘,历史上最出名辅佐天子的故事就是周公辅佐周成王,周公和周成王啥关系?叔侄关系,如此而已。


这里顺便说一句,这个中山靖王活着的时候,只干四件事,那就是吃喝玩乐,其他事情一概不理,这就导致这哥们儿子特别多,《汉书》上记载,他有儿子一百二十多人。这样看来,刘备他们家那一个村子姓刘的,可能都是他的后代,所以,出门吹牛说我是中山靖王之后,其实没啥自豪的。



言归正传,虽然我们说刘备和汉献帝没有见面,但不代表他没和车骑将军董承见面。这个董承就是千里迢迢从长安把汉献帝护送到洛阳的那位,后来把女儿也嫁给了汉献帝,所以他算是外戚。不过他这个外戚没生在好时候,现在这个时代既不属于外戚,也不属于宦官,而是军阀的时代,他这个老丈人啥权力也没有,只能天天看曹操的脸色。


董承在一次和刘备见面的时候,说自己得到了献帝缝在衣带里面的诏书,要诛杀曹操。刘备对这事的态度就是没态度,既没答应,也没跑到曹操那里去告发此事,史书上说“先主未发”。可是转过天来,和曹操一起喝酒的时候,曹大人看似不经意地说了一句,“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翻译过来就是,袁绍那些家伙,都啥也不是,天底下,就俩英雄,你大耳贼刘备,还有我,白脸曹操。


这一下差点没把刘备吓死,史书上说,“先主方食,失匕箸”,刚要吃饭,筷子和刀叉吓得掉了一地。回去之后,刘备就决定入伙,参与到董承的计划里,准备和曹操撕破脸皮。


上面就是“青梅煮酒论英雄”在真实史书上的记载,既没有详细讨论袁术袁绍等人的优劣,也没有刘备借着天上打雷掩饰自己的失态,和《三国演义》里描写的有些不同。


那么,“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到底是曹操随口所说,还是有意试探?我个人的看法都不是,而是曹操给刘备,也是给自己壮胆,或者说是一种鼓励。


要想明白这句话,我们要看一下当时的形势,这一年是公元199年,袁绍在北边彻底打败了公孙瓒,占据了幽、并、青、冀四州,拥有十几万精兵,对曹操虎视眈眈。南边的袁术自从得到传国玉玺,自以为天命所归,两年前擅自称帝之后,接连受到曹操、孙策,甚至刘备的打击,加上地盘上天灾不断,境况是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这时候已经向哥哥袁绍求援,准备北上和袁绍合伙。



59-2 公元199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地图 (图片来自网络,仅供参考,如不允许使用请告知)


这样一来,中原大地只剩下了袁绍和曹操两股主要力量,明眼人都知道,迟早必有一战。在这种情况下,曹操和刘备聊天时说咱俩是英雄,袁绍那个人不用怕他,我认为他就是想表现自己对刘备的推心置腹,和鼓舞刘备的斗志,毕竟当时刘备是在他的军营里混饭吃的。


但如果是这样,刘备为什么会害怕,连筷子都掉在了地上。我的看法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刘备会害怕就是因为他这时候心里琢磨的就是如何能扳倒曹操,也许他心里有无数种预案,但是和袁绍联手绝对是其中的一种,并且是他最想做的一种。后来此人那么迫不及待地派人和袁绍联络,最后又投靠袁绍的行为,完全可以证明这一点。曹操一句“本初之徒,不足数也”,恰恰击中了他心里的那点小算计,他以为曹操看出了什么,所以当时很震惊。


煮酒论英雄这事过后没几天,刘备的机会就来了。曹操得到可靠消息,淮南的袁术已经动身北上,要去和袁绍会合,曹操就派了刘备和朱灵去拦截袁术。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曹操对刘备还是挺放心的,并不存在用“煮酒论英雄”来试探的动机。


……


《三国演义》里说,曹操于是派人前堵后追,帮助关二爷实现了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美名。这个自然是瞎白话的,实际上,《三国志》的记载是,当曹军诸将准备追杀关羽时,曹操只轻轻地说了一句话,“彼各为其主,勿追也”,静悄悄地任由关羽离去。


无论如何吧,上面这些事儿,和下面这件事比起来,都是小事。



公元200年8月,袁绍兵锋进逼官渡,营地延绵数十里,曹操没有丝毫退路,也驻兵官渡,列队迎敌。东汉末年,决定中国北方归属的最关键的一场战役,官渡之战,正式打响。



59-3 200年 官渡之战(图片来自网络,仅供参考,如不允许使用请告知)


战争一开始,兵力也许只有对方十分之一的曹操,就处于被动挨打的地步,甚至一度不想在官渡坚持下去,要退守许昌。但是他拿不定主意,就写信给镇守许昌的荀彧。荀彧给曹操回信里是这样说的:“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你现在只要一退,袁绍乘势追击,你就彻底完犊子了。又说“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断不可失”,意思是眼看着袁绍就要三鼓而竭了,这正是事情要有变化的时候,只要抓住战机,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


看了这封信之后,我只有一个感觉,荀彧也没辙了,只能让老曹见机行事,或者说,他这位智囊这时候给出的计策就是两个字,坚持。


曹操也没啥办法,只能坚持。二个月后,事情还真的就出现了转机。袁绍阵营的谋士许攸,因为自己的策略不被重视,再加上家里人贪赃枉法被抓进了大牢而怨恨袁绍,这哥们决定叛变。于是,连夜跑到了曹营。他本来从小就是和曹操袁绍一起玩大的,曹操一听说他来了,乐得连鞋也不穿,光着脚就跑出来迎接,然后许攸告诉曹操,袁绍军队的军粮和物资都在乌巢,守备不严,劝他去偷袭。


曹操这时候是没有任何犹豫,当机立断,马上发动乌巢之战。他让曹洪留守官渡大营,自己亲自率领五千人,从小路夜行,赶到乌巢,一把大火,把袁绍军队的物质粮食烧了个干干净净。那我们就要问一句,为啥曹操相信许攸?难道没有另一种可能,袁绍和许攸设了一个局,等着曹吉利的就是一个大坑?我觉得这里面有两个原因,第一,曹操袁绍许攸少年时是一起玩的朋友,凭他对许攸的了解,直觉上告诉他这是真的;第二个原因就是,这时候的曹操哪里还有别的选择,他必须赌一把,因为拖下去,他是必输的结局。


等乌巢大火的消息传至官渡,袁绍的谋士郭图为了推卸责任,就想嫁祸给正在攻打官渡的大将张郃。结果是张郃和高览,这两位袁绍军中的大将害怕被诬陷掉脑袋,阵前倒戈,投降了曹操。袁军马上就是军心大乱,趁此良机,曹操兵分八路,大举进攻,袁军大败,死伤无数,袁绍的十几万主力集团军丧失殆尽,他和长子袁谭仅率兵八百逃回了北方。


这场战争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的第一场,它的意义极其重大,一句话就可以交代清楚,从此之后,曹操统一整个北方已经是大势所趋。


我们前面说过,像荀彧、贾诩,甚至袁绍阵营中的沮授和田丰,这些顶级谋士对这一结果早就有所预测,为啥?我们可以用两件战后发生的小事对照一下,或许也能看出一点什么。


曹操在战后清点袁绍的书信,得到很多自己部下勾结袁绍的信,他看也没看,就都烧了,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当绍之强,孤犹不能自保,而况众人乎!”意思就是我明白人性的弱点,我那时候尚且在心里盘算着退路,何况是你们这些打工的,所以,我完全理解你们脚踩两只船的做法。当然,话说的这么漂亮,我是不相信他没看的,至少,名字总要记一下。


再来看看袁绍这边,前面我们说的那个田丰田老爷子,因为力劝袁绍不要去打曹操,而被扔进了监狱。现在袁绍果然大败而归,监狱里的狱卒就说,田大人,您看的真准,这下该高升了。但是田丰长叹了一声,说赶紧给我做点儿好吃的吧,我马上就要升天了,原话是“若军有利,吾必全,今军败,吾其死矣!”袁绍如果打了胜仗,他肯定会笑话我田丰一顿,然后赦免我,但如果失败了,这家伙一定会恼羞成怒,我必死。果然,袁绍还没等到家,就派人干死了田丰,看你还敢笑话我?


两相比较一下,我只能这么说,虽然官渡之战有历史的偶然性,但就袁绍这样的货色,输给曹操,那也是一点儿都不冤枉的。


你可能会问了,我们的刘备刘大耳同学呢?这家伙倒是活蹦乱掉,活得好好的,袁绍和曹操在官渡相持不下的时候,他就预感到袁绍要完犊子了,等关羽一到,他马上向袁绍申请去荆州,说我和刘表是亲戚,可以替您去说服他一起干曹操。袁绍哪里知道刘大耳的那些花花肠子,大手一挥,去吧。刘备一刻也没耽误,领着关羽张飞,还有新归顺的赵云是一路狂奔,离开了官渡这个死神即将降临的地方。而且这一去就是柳暗花明,找到了一位军师,也打开了一片天地,这个我们下集再聊。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