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21分钟
播放:
49
发布:
2个月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为什么在《巴黎气候协定》签署十年后,全球煤炭需求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持续增长,并且没有出现预期中的“煤炭峰值”?人类的能源史,常常不是被理想驱动,而是被现实推着走—而现实的车轮,总是比理想更沉重、更慢转。


《全球先锋报》专注于捕捉和解读科技、文化、军事与财经领域的全球热点新闻。


真正的领先,来自思想的先行;真正的竞争力,在于认知的高度。


十年前《巴黎气候协定》签署的那一天,世界各国领导人似乎终于达成共识。他们同意努力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以避免气候变化带来的最具毁灭性影响。


实现这一目标意味着必须迅速减少对煤炭的使用。煤炭是污染最严重的能源来源。此后几年里,世界各国领导人纷纷承诺彻底淘汰煤炭。


“我们必须加快从旧的、污染更重的能源向新型能源转型,”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6年的国情咨文中谈到煤炭时表示。到了2021年,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宣称,格拉斯哥气候峰会“敲响了煤电的丧钟”,英国也已启动关闭最后一座煤电厂的计划。


不只是政界如此认为,能源经济学家也普遍相信,由于污染严重和可再生能源成本下降,煤炭使用正处于结构性衰退之中。


西方主要能源预测机构,总部位于巴黎的国际能源署,在2020年宣称全球“煤炭需求在2013年已见顶”。IEA指出,中国作为全球煤炭消费的一半来源,“不再是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而全球气候政策已导致煤炭“失去动力”。


然而,这些说法对遏制气候变化的计划而言却大错特错。《巴黎协定》签署十年后,煤炭的全球需求仍在增长,而且没有任何见顶迹象。


“煤炭就像永动兔,还在不停地跳动。” 挪威国际气候研究中心的高级研究员格伦·彼得斯说。


他补充道:“所有模型都一致认为,煤炭必须第一个、最快地被淘汰,才能抑制全球变暖。”而实际发生的情况与应有的路径“完全背离”,“这是一个至今未解的问题:为什么煤炭还没退出历史舞台?”


目前,全球每年燃烧的煤炭量几乎是2000年的两倍,是1950年的四倍。每天每分钟,全球开采出16,700吨煤炭,足够装满七个奥运标准泳池。


一些原因显而易见,而另一些则不那么明显。煤炭便宜又丰富。尤其是在中国、印度和印尼等发展中国家,它们都在加速扩建电力系统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尽管过去十年风电和太阳能增长迅猛,但依然赶不上电力需求的激增速度。更何况,即便风电和太阳能比新建煤电厂便宜,但它们无法全天候稳定供电


“从环保角度看,煤炭是最糟糕的能源,” 牛津大学经济政策教授迪特·赫尔姆说,“但从经济角度看,它极其便宜、储量丰富、易于囤积、并且能产生极高热值。”


赫尔姆指出,全球能源需求增长如此之快,以至于“我们需要的是所有能源的叠加”,更多的可再生能源,更多的核电,也包括更多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令人遗憾的是,现在根本没有真正的能源转型,而是一种全面增长。”


近年来,一系列“黑天鹅”事件也让煤炭在全球能源系统中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新冠疫情引发了大规模刺激计划,以助力封锁后的经济复苏,而疫情后的工业激增,尤其是在全球最大煤炭消费国中国,使煤炭需求迅速回升。


尽管疫情高峰期能源消费曾短暂下降,但很快强势反弹。


全球先锋报的主编费葛弘指出,中国的疫情复苏侧重于基础设施和重工业,“而这恰恰发生在能源强度和碳强度本该下降的时期”。


他补充说:“除非你能用低碳能源来满足全部新增电力需求,否则能源需求的增长就意味着煤炭使用的增加。”


疫情的混乱也让气候问题在全球政策议程中的优先级下降。这一趋势在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之后再次上演。各国政府的首要目标不再是气候,而是能源安全


战争引发的能源危机推高了天然气价格,这让煤炭在发电方面相对便宜,从而获得了竞争优势。


保障能源安全还意味着必须提升任何形式的国内能源产出,这往往也意味着要生产更多本国煤炭。


国际能源署天然气、煤炭与电力市场负责人卡洛斯·费尔南德斯·阿尔瓦雷斯认为,新冠疫情和俄乌战争扰乱了国际能源署此前对煤炭需求见顶的预测。


“如果我们假设一个平行世界,在那里没有疫情,也没有俄乌战争,我认为煤炭的轨迹将如预期般下降。”他说。


他原本预测煤炭将在2023年见顶,但现在已经不再下类似判断。“我们改变了措辞,现在说的是’平台期’。”


随着煤炭在全球能源系统中愈发根深蒂固,各国在退出煤炭、推进气候目标方面的政治意愿也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在美国。


在《巴黎协定》签署后的几年里,环境、社会和ESG投资运动发起了对煤炭投资的强力打击。资产管理公司纷纷抛售煤炭股票;银行承诺不再为煤炭项目提供融资;全球最大的一些矿业公司也纷纷剥离其热能煤矿资产。


但这种趋势现在已经逆转。ESG运动正在退潮,而在一些曾对煤炭“讳莫如深”的地方,煤炭如今甚至被重新赞扬。


“煤炭不再是那个四个字母的禁忌词了,”全球最大西方煤炭生产商嘉能可首席执行官加里·纳格尔今年早些时候在一次财报电话会上开玩笑说,“在今天这个世界上,ESG钟摆已经摆回来了,人们意识到能源煤在能源转型中依然不可或缺。”


在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一直将自己塑造为“煤炭的捍卫者”,并签署了多项行政命令以提振美国煤炭产业。


“我称之为‘美丽、清洁的煤炭’,”他在4月的一次讲话中说。“我告诉我的团队,提到煤炭时一定要加上‘美丽、清洁’这几个词。”


即便现任美国政府在政策上延续了限制煤炭的立场,但大多数富裕国家的煤炭消费确实在下降。实际上,美国的煤炭消费在过去十年中已显著减少。包括英国、奥地利和葡萄牙在内的一些国家已完全淘汰了煤电。


但这些国家的减量,被全球最大消费国中国和印度的煤炭需求激增所完全抵消。


煤炭需求的未来走向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国家既是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费国,也是最大的煤炭生产国


在中国,该国正迅速推进交通、工业、制造业等多个领域的电气化改革,自2020年以来,其电力需求的增速就已经超过整体经济增长。


在接下来的三年里,中国每年需新增电力供给量,相当于整个加拿大全国的电力总量,以满足持续激增的用电需求。


在中国北方内陆省份山西,煤炭产量依然强劲。山西人口约3400万,贡献了全国 四分之一的煤炭产出。该行业大约占该省 GDP的30%,创造了约 300万个就业岗位。


来自山西西部、现年51岁的气候活动人士王小军表示,他年轻时曾为家人购买并搬运煤炭来做饭和取暖。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煤炭在中国经济起飞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当地人普遍接受“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肺部污染”的现实。


“我们那会儿中学生、大学生,都是在雾霾中做早操的。”王说,“新人结婚,婚服穿几个小时就沾满煤灰,也没人惊讶。”


“我们那时认为,发展是有代价的。必须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中国必须先发展、先脱贫。”


如今的山西与当年已大不相同,过去15年里成千上万座煤矿已关闭,新能源迅速发展。但许多人期待的“去煤化”转型速度远不如预期。


山西地方政府面临的核心难题,是如何在不引发大规模失业与社会动荡的前提下,尽快摆脱对煤炭的依赖。


自2021年以来,当地政府探索了 多达14个新兴产业,以推进产业多元化,减少对煤炭的过度依赖。


然而近年来煤炭产量保持稳定。据中国官方媒体报道,仅在去年,山西就新开了 7座新煤矿。


王小军指出,最大的问题在于:山西人民尚未准备好面对一场结构性的经济转型。


“我们谈的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王说。他指出,未来五年,山西地区可能会有 多达150万人失业。“上百万人失业,这不仅是山西的噩梦,也可能是中国的噩梦。”


在全球范围内,如何在保障民众就业与生计的同时,摆脱对煤炭的依赖,已成为普遍的难题。


即使煤炭在中国整体电力结构中占比下降,其总量仍可能持续上升,因为中国的电力需求仍在不断飙升。


今年,中国很可能无法达成其“碳强度”目标。这是2021年设定的目标,目标是将碳排放量与GDP的比值降低。而中国新一轮煤电站建设热潮,部分由疫情后经济反弹推动,则进一步表明,煤电依然“死灰复燃”。去年,中国新开工的煤电站数量达到了近十年来的最高水平。


过去几年间,国际社会对中国“弃煤”的压力曾是全球气候大会的重要议题,但如今这种压力也逐渐减弱了。


全球先锋报的资源专栏研究院Lambert表示,当前的国际环境已不利于推动全球气候议程的进一步发展。


事实上,在特朗普发动中美贸易战之前,中美两国关系就已跌入历史低点。这一趋势削弱了西方国家引导中国加快去碳化的能力,也助长了美国国内对中国清洁能源技术的妖魔化。


不过,Lambert也表达了相对乐观的观点: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和电动车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已经拉低了全球绿色技术的成本,而国家领导人似乎也正将自己的“气候政绩”与国家工业竞争力挂钩。


“中国正在向全世界宣布:‘我们拥有全球领先的太阳能、风能和电动车产业。”Lambert说。“这就是他如今理解的气候进步方式,而世界对中国的气候期待也正在朝这个方向转变。”


世界是否能在未来几年实现“煤炭峰值”,仍是一个激烈争论中的问题。但毫无疑问的是,它对气候的影响巨大。自工业革命以来,煤炭燃烧已产生了全球 约30% 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除此之外,煤炭开采本身还是甲烷这种强效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


“我对未来的图景感到相当恐惧,”牛津大学经济政策教授赫尔姆说。“每个人都知道我们正走在一条不可持续的道路上。但没人愿意承担改变的代价。”


“根本就没有所谓的‘煤炭峰值’,”他继续说,“煤炭的增长速度可能会放缓,但只要我们维持目前的使用水平,那仍将是一场灾难。”


煤电的另一个令人悲观的事实,是亚洲现有煤电厂的“年轻化”。


“全球已经建成的大量煤电厂普遍非常新。”气候与能源解决方案中心主席纳特·基奥汉指出,“在很多情况下,继续运营现有煤电厂的成本比新建任何能源设施都低。”


他正在推动一项名为动能联盟的倡议,计划通过碳信用交易为煤电厂提前退役提供资金支持。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官方预测,煤炭使用将在未来几年“平台期”,可能在 2027年前后见顶。


但负责煤炭分析的IEA专家阿尔瓦雷斯坦言,其模型显示煤炭使用在未来几年内仍略有上升。“我们确实没看到煤炭用量真的出现下降,”他说,“可能会在2030年前见顶,但绝不会是明天。”


另有一组研究人员曾对IEA关于煤炭的预测记录进行回顾,发现其多次低估了中国的煤炭需求。他们预计,中国2026年的煤炭使用量有97%的概率会超过IEA的当前预测。


斯威夫特应用预测中心主任迈克尔·斯托里表示,预测错误往往与“潜意识偏差”有关。


“我们称之为‘愿望式预测’,”他说,“人们总是想传递好消息。而在多数人眼中,煤炭用量下降就是好消息。”


还有人说得更直接:“我当时看到IEA那些预测,只觉得他们疯了。”大宗商品分析师汤姆·普莱斯表示。他认为,未来煤炭使用将以每年 0.5%到1% 的速度缓慢增长。


“从长远来看,煤炭当然是一个夕阳产业,但它绝不会像许多人预期的那样,在五到十年内就寿终正寝。”


部分乐观派认为,“煤炭峰值”也许已不再遥远。因为随着电池储能技术的突破,可再生能源如今也开始具备“全天候发电”的能力,这在过去是不可能的。


例如,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电力需求继续增长,但煤电发电量反而下降,因为新能源发电量大幅上升。在过去12个月中,中国的碳排放量同比下降了 1%


即便这种转变最终成为“持久趋势”,它依然来得比人们预期的要晚。


点一盏灯,留一声言,让微光汇成海。感谢收听全球先锋报。我们明天再见。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